全球商业航天投融资呈井喷式增长
2017-04-06泰伯研究院唐天石
· 文 |泰伯研究院 唐天石
全球商业航天投融资呈井喷式增长
· 文 |泰伯研究院 唐天石
根据美国陶锐咨询公司(Tauri Group)发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企业吸引了超过133亿美元的投资。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者数量也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近5年平均增速达到每年55家,是2000-2005年的8倍。很明显,投资者对于商业航天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资本正在为全球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全球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投融资出现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和进展,包括低成本发射、电推进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革新。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低成本发射技术、微小卫星以及互联网通信卫星。例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由于火箭海上回收试验而备受瞩目,其凭借更低成本的运载火箭以及回收系统,已经成为商业航天领域首个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同期,包括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ADS)、波音公司(Boeing)等航天巨头以及私营航天科技公司,也正在研发各种低成本的发射系统,降低成本如今已成为发射技术突破的重中之重。
而在微小卫星和互联网通信卫星领域,诞生了一大批包括另外三十亿人公司(O3b)、一网公司(OneWeb)、行星公司(Planet)以及行星智能公司(PlanetiQ)等初创公司,他们提出的新应用场景和新商业模式受到了资本的热捧。或许新技术的应用模式无法很快产生足够的商业回报,但是,由于资本积极的推动和试错,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加速酝酿,传统的商业航天即将被革新,甚至被颠覆。
在投融资方面,根据陶锐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0-2015年,全球商业航天领域总共吸引了超过133亿美元的投资,其中股权融资有81.9亿美元,占总额的61.5%。值得注意的是,2011-2015年风险投资总额为23亿美元,较2006-2010年相比增长19.3亿美元,涨幅为516.6%。
商业航天投融资的火爆在2014-2015年达到顶峰,反映出投资者对于投资商业航天企业的风险承受力逐渐增强,期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资本对于商业航天领域出现的低成本发射火箭、互联网通信卫星的前景相对看好,对于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潜力和空间趋于乐观。
从整个卫星和航天产业的大环境来看,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卫星行业的收入在2015年底已达到2080亿美元,最近3年的增长率保持在3%~4%左右。虽然跟10年前卫星行业每年15%~19%的增幅相比,如今卫星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然降缓,不能称之为是一个高增长的产业。但2014年以后各类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大量资本的涌入或许在预示着,商业航天及卫星行业正在积蓄能量,迎接未来5~10年后一个更大的提高和飞跃。
二、商业航天投融资结构出现转变,债务融资减少而股权融资增多
最近10年,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锐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在2006-2010年间,商业航天领域的融资方式以债务融资为主,其占比高达65%,其次是私募股权15%、兼并收购9%。而到2011-2015年,商业航天领域融资中债务融资的占比已然下降到18%,风险投资成为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占比达到38%,其次是兼并收购占比27%。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时期的融资总额基本等同,但以风险投资为主的股权融资已经取代债务融资成为商业航天领域最主要的融资方式。
三、风险投资机构与天使投资人是商业航天投资主力军
据陶锐咨询公司统计,如今商业航天的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是风险投资机构,占比达到了43%。其次是天使投资人,比重为27%。而大公司、私募基金以及银行投资的占比分别为14%、9%和7%。
其中,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这三者的投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其大致特征可以总结为: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银行投资商业航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借给公司债务获得固定利息收益,而大公司主要通过兼并购方式,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或实现远期盈利。
事实上,商业航天领域中很多初创公司对于早期投资人的信息都是不公开的,所以实际情况是,天使投资人和私募股权的比例可能会更高。
四、低成本化和创新应用模式是投资者对商业航天改观的主要因素
那些投资过商业航天公司的投资者表示,在商业航天领域没有意识到降低成本的重要性之前,他们根本看不到太多投资的机会,高昂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让投资者望而却步。现如今,航天科技通过可复用火箭、微小卫星等技术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并且能够发现有很多具备巨大商业回报潜力的项目,这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关键。
此外,新时代对于数据的使用技术已经进步,卫星和各个垂直行业的结合点也逐渐显现,商业航天给传统行业打开了新的大门,使得商业航天的价值被投资者认可和接纳。
从数据上看,商业航天的投资热潮已经在2014-2015年达到顶峰,如今,各个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领头羊公司,曾经的初创团队现在也大多已进入B轮甚至C轮,未来一段时间内,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将有所回落,直至会有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新一轮技术热潮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