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

2017-04-05单宇鹏史金凤张贺龙

陕西中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益气汤癌性气虚

附 舰,单宇鹏,闵 婕,史金凤,王 琰, 张贺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西安 710038)

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

附 舰,单宇鹏,闵 婕,史金凤,王 琰, 张贺龙△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西安 710038)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癌性发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给予外用吲哚美辛栓剂,连续用药3周,对比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具有显著优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占恶性肿瘤所有并发症的40%[1]。癌性发热大大增加了癌症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晚期癌症,以气虚血亏型发热多见。为了探讨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我们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77岁,平均(57.96±10.07)岁;肺癌10例,肝癌8例,结直肠癌5例,胃癌4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10.32)岁;肺癌11例,肝癌7例,结直肠癌6例,胃癌3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中医辨证为内伤发热,气虚血亏型。且所有患者已排除感染引起发热。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治疗前 KPS 评分及发热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病理诊断明确的癌症患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标准,肝肾功能正常,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癌性发热的诊断标准,按照2007年国际中医药肿瘤学术大会通过的中医癌性发热诊疗指南-草案,1993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制定。气虚血亏型:主症:发热,气短,乏力,面色淡白,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当归各10 g,陈皮、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 g。水煎温服,1剂/d。治疗时间3周。

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剂(国药准字号H32023327),每次1粒(100mg/粒),发热时纳肛,每日≤200mg,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3 疗效标准 ①参照199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制定的《中医诊疗常规》中关于内伤发热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治疗3周后,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显效:治疗3周后,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改善;好转:治疗3周后,体温较前降低0.5 ℃以上,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自觉症状较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周后,病情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的疗效评价标准:提高≥10分为增加;增减在10分以内为稳定;减少≥10分为降低。③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所有患者需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并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用药3周后,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患者用药3周后,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改善评分 治疗组卡氏评分增加18例,稳定9例,降低3例;对照组卡氏评分增加10例,稳定11例,降低9例,治疗组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均无差别(P>0.05),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及心电图。

讨 论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非感染性发热[2]。热型以不规则热及弛张热为主,少数呈稽留热,发热期间中毒症状常不明显。排除感染、药物过敏,化疗副反应,放疗副反应,细胞因子、输血等引起的发热。中医理论中,癌性发热为内伤发热,本虚标实,不可采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药物治疗,以免耗伤人体的阳气[3]。其病因是内伤,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癌性发热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徐冰按照气血阴阳论治癌性发热的方法,包括: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固本培元法、清热利湿法[5]。现代中医名家刘嘉湘把癌性发热分为五型,应辨证论治,多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湿郁发热、热毒炽盛五型论治,同时要明辨标本,热退抗癌[6]。癌肿属有形之邪,阻碍气血运行,气机郁滞化热;并产生淤血、痰湿等,致气机郁滞化热;再者癌症患者有巨大精神压力,更易导致气机逆乱或郁滞[7]。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已行多次放化疗等祛邪治疗,气虚血亏型发热临床多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元气得以滋养、生化,因久病正虚,脾胃损伤,中阳下陷,阴火内生,而致发热。《内外伤辨惑论》记载“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医学入门·发热》: 内伤劳役发热…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宜补中益气汤。本方中,黄芪为君药,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而固表;臣药为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以增强黄芪补中益气之效;血为气之母,气虚血亦亏,方中当归养血和营,配合党参、黄芪补气养血;佐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能补而不滞;再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本方是甘温除热的代表,不是一味的使用甘温之品,而是重视在甘温补中的基础上,适当配合苦寒泻火,剂量宜轻,选用酒制或炒,意为去性存用,达到泻火目的,同时预防苦寒伤及脾胃。

[1] 闰京涛,李竹生.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4):47-49.

[2] 李 晗.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92-93.

[3] 袁 媛,褚 亮.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癌性发热40例[J]. 陕西中医,2014,35(9):1151-1152.

[4] 谢立芳.白虎汤、 麦门冬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45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8):654-655.

[5] 李 蒙,张培彤,吴玖斌,等.试从温病营分证探析癌性发热的治法[J]. 中国肿瘤,2015,24(3):221-222.

[6] 田建辉,徐蔚杰.刘嘉湘治疗癌性发热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5):438-439.

[7] 陆承勇.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6):3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1819)

△通讯作者

发热/中医药疗法 癌 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

R730.6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1.007

(收稿:2017-06-09)

猜你喜欢

益气汤癌性气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癌性疼痛的应用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