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意义·释义
——从格赖斯非自然意义理论的交际意图看法汉学习词典释义①
2017-04-05黄芳
黄 芳
意图·意义·释义
——从格赖斯非自然意义理论的交际意图看法汉学习词典释义①
黄 芳
本文通过分析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中意图和意义的关系以及意图实现的要素,指明交际意图是交际中构建意义的重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论述交际意图理论在法汉学习词典交际框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探讨法汉学习词典如何在交际意图驱动下构建理想释义模式,以达到明晰编者意图,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意图;意义;交际;关联;释义模式
引 言
语言学家们曾经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抽象概念的语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无关。以索绪尔引领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乔姆斯基引领的生成学派均持此观点。自从维特根斯坦提出语言游戏理论之后,哲学家们开始转向日常语言的使用研究,认为语言是对言语的研究,语言即使用、语言即行动、语言即意图的实现、语言即会话含义等。本文试图分析语用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格赖斯(Herbert Paul Grice)的非意义理论中意图与意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交际意图理论在双语学习词典交际框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探讨双语学习词典如何在交际意图驱动下构建理想释义模式,以达到明晰编者意图,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一、 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和交际意图实现要素分析
1. 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
格赖斯在《意义》一文中提出了非自然意义理论(Grice 1999: 127-136)。他认为意义分为两种: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而他侧重对后者的研究。他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说话人要通过话语X传递非自然意义实际应满足三个条件:1.说话人说出话语X时持有某种意图;2.说话人希望听话人确认话语背后的意图;3.听话人确认了该意图。
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理论,但格赖斯侧重的是会话隐含。实际上,任何话语要成功传递意义,都必须满足格赖斯提出的这三个条件。一般意义下,说话人的意图被明示,听话人无需付出多大认知努力就能理解其意图。而特殊意义下,说话人的意图被隐含,听话人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推理才能得到其意图。因此,任何一个完整、成功的话语交际过程必须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发话人在构造话语之前,必须具有或产生某个表达某一命题思想的意图 2.发话人通过某个话语传递该意图并认为对方会确认其意图 3.听话人通过认知努力确认了说话人的意图,相信了说话人或按说话人的意图行事。
2. 交际意图实现的三要素
意图是什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意图是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因此,意图是人们大脑中存在的想法,它和人的心理状态、心智有关。任何人在说话之前都持有某种目的和打算,这种意图会体现在说话人的话语中。
根据格赖斯意图理论,要成功传递意义,说话人必须采取合适的话语方式表达意图,以方便听话人成功识别其意图。说话人说A意指B时,他认为A和B是相关的。这种相关是基于他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经验,同时他也认为听话人和他具有相同的认知经验,能明白他的所指。如果听话人和说话人具有相同的认知体验,他要明白说话人的意图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就很小。如若听话人不具备此种认知经验,不知道A和B的关联关系,但却能从语境中根据A推出B,从而识别说话人的意图,那么听话人就能通过推导等认知努力从说话人话语中获取新的相关信息,从而取得与说话人一致的认知经验。上述两种情况中,说话人均可采用隐含话语行为达成意图。而当A和B的关联关系为说话人独有的认知经验,听话人也无法从认知语境中推出B时,说话人为了达到交际意图,必须直接说出B,也就是采用明示的话语行为。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出意图的实现依赖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认知环境的互明。“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Sperber & Wilson 2001:F25)。意图要实现,交际双方必须互相理解对方所处的认知环境,包括语言语境(语言上下文知识和交际双方彼此互相了解的语言背景知识)和非语言语境(具体的交际场景知识,包括言语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话题、交际双方的关系地位等)。交际双方必须对什么是彼此共有的,什么是非共有的达成共识。
其次,合适的语词选择。语词是明示意图的手段,而同义词的丰富性和语词的多义性使得交际双方面临多样的语词选择。关联是语词选择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说话人所选用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使用规则必须与意图相关联,否则会造成说话人表错意图和听话人识错意图的结果。要通过话语达到有效交际,说话人还应结合话语表述时的复杂语境选择合适的语词,以明示意图。说话人使用语词的方式决定其能否最终实现交际意图。
第三,交际双方的认知努力。要实现意图,交际双方均需付出认知努力。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人类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Sperber & Wilson 2001: F27-32)。因此,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他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因而听话人只需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就能达到对意图的理解和识别。说话人要实现意图,必须根据语境对听话人的认知心理和理解能力进行预测、揣度,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语词进行交际,通过听话人的反馈来证实其预测;而听话人面对说话人发出的可作多种理解的话语,也必须依赖语境揣度其意义,最终确定发话人的意图。听话人对明示话语所需的认知努力较少,而对隐含话语则需根据其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相关度做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努力。因此,不论何种话语交际,说话人对听话人心理的揣度以及听话人要明确说话人意图所做的认知努力是交际的常态。
上述三个要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推动意图的实现。话语交际是“一种心理过程,一种说话人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传递意图、听话人识别意图的过程”(冯光武2007:19-26)。话语由意图驱动而产生,最终是为了传达交际双方的意图。成功的交际过程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说话人必须根据语境和对听话人的认知揣度,选择合适语词来表述交际意图,听话人必须根据语境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推理以确认其交际意图。
二、 格赖斯的意义理论对法汉双语学习词典释义的指导意义
交际词典学认为(章宜华 雍和明 2007:81),词典是编者与用户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流和传输系统。词典编者、词典和词典用户构成了语言交际中的发话人、信息和受话人,即词典编者通过词典媒介把特定的语言知识信息传递给词典使用者。词典编者和用户之间的交际活动说明词典的编纂和使用必须符合交际框架和模式。而格赖斯的意图理论给词典交际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指导。
词典编者的基本编纂意图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不同类型的词典用户需求各异,因而各类型词典编者的编纂意图也应有所不同。综合性语文词典的编纂意图是满足各层次各水平用户的语言查询需求;专科词典编者的编纂意图是满足专业用户对术语词汇的查询需求;而积极型双语学习词典编者的编纂意图则是有效帮助用户通过查询词典达到对二语语词的理解和使用。词典编者通过合适的词典信息将交际意图传递给词典用户;而词典用户则通过查阅、使用词典从词典信息中确认编者的交际意图。
言语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的交际目标,主要取决于交际各方,尤其是发话人对这些条件的理解程度以及这些条件的实现程度(雍和明 2002:128)。对于言语发出者,也就是词典编者来说,在传递意图之前,必须对用户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有一定的预测,并通过用户调查得到证实。只有明确知道用户已有的知识背景,了解用户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词典查询时需要什么,词典编者才能通过词典实施发话,制定合适的编纂方针,通过正确的表述方式对词典进行释义,建构整个词典的释义框架,其意图才能被用户明确理解。对于听话人,也就是词典用户来说,只有知道编者的背景,熟悉词典编纂的惯用结构,对编者有一个合理的期待,才能有效理解编者的发话意图。
法汉双语学习词典编纂活动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母语和法语),也涉及到两种交际:词典编纂者作为用户与所查法语资料和法语词典之间的互动交际;词典编纂者与所针对的词典用户之间的交际。这两种交际关系涉及多次交际过程:从词典编者查阅资料开始,到词典用户最终达到查询目的结束,才完成所有的词典交际活动。而编者和用户的意图就体现在多次交际过程双方的互动之中。
第一种交际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第二种交际活动。法汉词典编者作为高水平的法语学习者和词典用户,与源语词典设定的目标用户——母语用户对象接近,因而可被视为源语编者意定的用户。双语词典编者的法语水平越高,与源语编者共有的认知环境、世界知识和经验越多,就越能理解源语编者意图,交际就越成功。反之交际则越失败。第一种交际失败会导致作为用户的法汉词典编者对源语释义产生误解、曲解,进而影响第二种交际。第二种交际中词典编者作为发话人,必须考虑其所针对的法汉词典用户的认知和文化语境,因此其释义方式和手段并不一定是忠于所参考的源语词典释义的翻译,可能有创新或变异。此外,用户也可能作为发话人与编者进行交际: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图,给予词典编者反馈和建议,对词典编纂提出评价或质疑。在电子词典设置的开放式评论中,用户也可以畅所欲言。编者得到用户的信息,明确其意图后进行辞书的修订,直到得到用户的满意回馈才完成词典的多种交际活动。
在法汉词典编纂的这些交际活动中编者和用户的身份不同,意图也各异。如编者的意图和所参考源语词典编者的意图往往有所不同,因为他们针对的受众不一样,认知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别,因而释义方式也应凸显差异。
总而言之,法汉词典编者在传递意图之前要明确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知道哪些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哪些是非共有知识、新知识,才能确定词典信息和意图通过什么方式、采用什么策略传递,词典用户才能通过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所需词典信息,确认和实现编者意图。
三、 法汉双语学习词典释义如何明确反映编者和用户意图,实现成功交际
释义是词典的灵魂,词典编纂的主要目的就是解释词义(Béjoint 2001:6)。释义是用户最常查找的信息,是词典的中心功能。因而词的意义成了词典编纂的核心问题。法汉双语学习词典编者的主要编纂意图是最大限度满足中国法语学习者用户对词义的查询和使用需求,法语学习者用户查阅词典的主要意图是得到所需查询法语词条的信息,并能运用所查询语词生成熟练的二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实现词典编者和用户的意图,法汉双语学习词典释义必须突出学习型特征。基尔克(Quirk)和斯坦因(Stein)曾归纳过学习词典的五个特色:只收核心词汇、释义用词简明、提供语法信息、提供文体信息、例证丰富(Quirk and Stein 1990:167)。这五个学习型特征反映了学习者对词典信息查询的突出性需求,因而具有普适性。法汉学习词典的释义模式应凸显这五个特色。
然而,据调查,目前市面上很多法汉双语学习词典的学习型特征不够强,法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在宏观、微观、中观结构的设计上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学习者不能通过对法语词典信息的查阅充分理解某个法语词条的内容和使用环境,并自如地应用。用户对法汉词典释义信息的不满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收词不足或过多,释义同质化严重:替换性释义过多,不能解释语词区别;对等词太多,导致同义词释义趋同;同义辨析缺乏或不清晰;文化语用信息缺失;过于强调释义的微观结构,忽视了宏观结构和中观结构的系统构建;各词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某些积极性词汇未能提供具体用法;多数例证用词与释义用词不一致,让学习者无法理解。
法汉双语学习词典编纂要改变现有状况,编者的交际意图要获得用户认同,必须以意图为根本前提,以交际为基本框架,以意图实现的三个要素为基本实现条件,构建语词的多维释义模式。
1. 建构法汉双语学习词典宏观结构释义框架,合理编排宏观释义结构
法汉学习词典收什么词、收多少词、以什么词或语段作为词条的基本单位、词目以什么顺序编排、义项如何编排、什么词汇应详细解释、什么词汇应简单描写等,均需根据法汉词典类型和中国词典用户的认知心理、中国学习者法语水平及知识需求等来确定不同的编排原则。可理解性是宏观结构编排的主要原则之一。克拉申(Krashen)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的输入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Krashen 1982: 30)。因此,为中国的法语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能有效促进法语能力的发展。法汉学习词典只有向法语学习者用户提供稍高于其二语水平的输入(i+1)才能提高用户习得的效果。因此,法语词典编者首先要结合中国法语词典用户的认知语境(包括用户的语词使用环境、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及接受需求等)对用户的i(二语水平和中介语特点)进行预测,并通过调查研究证实其预测,才能决定i+1的内容。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用户来说,初级法汉词典不仅应囊括初级课本词汇的所有范围,给与详尽解释,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扩展,增加一定数量的中级词目,也给予详尽解释,使用户通过一定的认知努力达成对词汇的理解和习得。对于中级水平的学习者用户来说,中级法汉词典应采用已知词汇简释,未知词汇详释,核心词汇详释,非核心词汇简释的方式,以促进词典用户的词汇习得。
2. 建构法汉双语学习词典微观结构释义框架
双语学习词典释义不再以传统的对等词的可替换性为基本考量原则(Landau 2005:178)。因为释义不是孤立的,“它与语法、语境、分布结构和使用规则都是不可分离的;意义表征是一种多维释义结构”(章宜华 雍和明 2007:139)。词位的词典学肖像可理解为是在语言的同义或整合性描写框架下的词典词条(阿普列相2011:481)。因此,应从整体的角度考察法语语词的微观释义,法语词条中的各种信息项都必须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全面揭示词条的形态义、语法义、概念义、功能义、指称义、外延义和语用文化义等信息。基于此,词典微观结构的释义框架应包括:形态意义模块,概念意义模块,语义分解模块,句法意义模块,语用意义模块,语义网络模块等结构单元(章宜华 2009:253)。在进行法语词条微观释义时,要以中国法语学习者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合作为基本原则,提供必要且简明扼要的释义信息,注重释义表述的精准性,词例选取的可靠性,搭配组合的充分性,义项安排的实用性,同义辨析的明晰性,文化信息的差异性等;利用字体、字号或其他符号增强词条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区分度,着重注意凸显学习者存在困难的知识信息等。总之,只有了解用户所想、提供用户所需,才能建构完备的法汉词典微观结构释义框架,满足用户需求。
3. 建构法汉双语学习词典中观结构释义框架
建构法汉词典中观结构释义框架主要指建构词条与词条、义项与义项、词条与外部信息之间、词条与词汇微观信息之间的参见系统;细分参见类型,包括语音、语形、语义等的关联参见,注意各信息部分的衔接性,完善正文内外的参照体系。中观结构的设置应以构建词汇信息和语言知识信息的各种关系网络为目的,合理利用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等方式,让词典释义信息的各个部分在用户的认知语境中达到最大关联;利用语料库建构母语语词之间的有效语义网络,形成具有聚合关系的义群:如同反义词群、形态群、结构群,同一交际场景词汇群等,使法语学习者通过对词典中观结构的查询,能获得语词语义之间的有效关联语境,从而得以在不同情境中择取恰当的语词进行话语交际。
结 语
新时期法汉双语学习词典编者和用户关系已走出以编者为主的时代,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互动交际关系。格赖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中的交际意图说给双语学习词典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法汉学习词典编纂者只有立足于时代的需要,以意图为驱动,以中国法语词典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合理建构语词的多维释义结构,帮助中国法语词典用户通过对法汉词典的查询和使用正确理解词汇语义内容,在法汉词典释义的指引下生成成熟的法语习得交际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法汉词典编纂者和中国法语词典用户的目的和意图。
冯光武. 《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老话题新解读》. 外语学刊,2007(6):19-26.
兰多(Landau, S. I.). 《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 章宜华,夏立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8.
雍和明. 《交际词典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8.
章宜华,雍和明. 《当代词典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1.
章宜华. 《语义·认知·释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53.
Ю. Д. 阿普列相. 《语言整合性描写与体系词典学》. 杜桂枝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81.
Béjoint, H.ModernLexicography:an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6.
Grice, P. 《Meaning》. In Baghramian M.(ed.),ModernPhilosophyofLanguage. Washington D.C.: Counterpoint, 1999: 127-136.
Krashen, S. 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New York: Pergamon, 1982: 30.
Quirk and Stein.EnglishinUse. Esssex: Longman Group Ltd., 1990:167.
Sperber, D., 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F25.
Intention,sens,définition— Les définitions dans les dictionnaires bilingues d’apprentissage: perspective de l’intention communicative basée sur la théorie gricéenne du sens non-naturel
Résumé : Dans le cadre théorique du sens non-naturel de Grice, cet article analyse la relation entre l’intention, le sens et les éléments propicesla réalisation de l’intention. Il souligne le rle majeur de l’intention communicative dans la construction du sens. Il explique comment construire un modèle idéal de définition dans les dictionnaires bilingues d’apprentissage pour éclaircir l’intention des lexicographes et satisifaire aux besoins des utilisateurs.
Motsclés:intention ; sens ; communication ; pertinence ; modèle de définition
(作者信息:黄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学、翻译学)
H09
A
1002-1434(2017)01-0022-06
2015年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5Q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