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子与园林艺术

2017-04-05苏祖荣

福建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竹海造园

文/苏祖荣

竹子与园林艺术

文/苏祖荣

竹类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审美特质深受造园家青睐,是构筑园林的重要材料之一,与芭蕉、海棠并称江南园林三宝。在西周时期,我国便有种竹造园活动。《穆天子传》载周穆王西征于玄池种竹,号曰竹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岗素竹”。把山西云岗的竹子引种到咸阳的宫廷园林中。汉代皇家园林甘泉宫建有竹宫,在上林苑植竹,还设有专门的“司竹长丞”,管理皇家的竹林及苑圃。

此后历代利用竹子造园,对园林艺术的追求一直没有间断,并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如苏州的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上海的豫园、吴江的谐赏园、扬州的个园、广东顺德的清晖园、北京的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园中的竹林与湖水、叠石、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达到了极高的造园意境。

竹子种植有孤植、丛植、行植和片植等多种形式,造园表现亦多种多样,例如“移竹当窗”、“结茅竹里”、“竹里通幽”、“竹坞寻幽”等手法。要疏密有致,高下错落,景因境异,讲究变化,诚如画家龚贤所说:“二株一丛,必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四株一丛,三株相邻,一株稍离。”可在粉墙前种植一丛或两丛小竹,立湖石或石笋数块,构成一幅无轴立体竹石画。也可在漏窗、门洞以及居室的窗前植丛竹一本或散竹数竿,“移竹当窗”,漏窗、门洞构成竹子的框景,则是一幅清幽淡雅的墨竹画。

竹在园林艺术的配置,并不总是唱配角,如竹园、万竹园、竹坞等,就是以竹为主题,体现某种意境和情趣的景点,如扬州的个园、大观园的“潇湘馆”,苏州曲园的“小竹里馆”,沦浪亭的“翠玲珑”等。“翠玲珑”名取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的诗意,小屋隐现于翠竹之中,纤纤淡竹,重重叠叠,郁郁葱葱,风一乍起,滴滴筠碧,沁人心脾,真所谓有“满园苍翠满园竹”的感受。

“结茅竹里”的手法,指在居宅的周围广植竹子,房舍隐现在竹林之中,似现似隐,静僻至极。“竹径通幽”是在路径两侧莳竹,使夹道皆竹,竹荫蔽日,产生竹径通幽处的艺术效果。四川成都武侯祠中琴亭通往刘备墓一条夹道,曲折的夹道百丛千竿慈竹簇拥,衬托环境的幽静、肃穆。杭州西湖三潭映月的“竹径通幽”,在数十米的小径两旁,种植竹林,环境幽深,极受游人称赏。

吕初泰《雅称》中说:“竹韵冷、宜岩际、宜盘石”。上海豫园的大假山、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和狮子林的假山以矮小的箬竹、观音竹,既遮挡岩石的不足之处,又增加石山的生气。对于体量较小的石山,背侧还可植数株较高的竹子衬托,以突出假山的空间,呈天然之妙。

水体的池岸、溪边植之以竹,配置若干梅、桃等花木,构成竹影花色,相映成趣,自成一片佳景。诚如明文震享在《长物志》所说那样:“种竹宣筑土为垅,环水为溪,小桥斜渡,徒阶而登。”水边植竹,不仅有竹影佳景,还能利用竹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表现风雨音响的魅力。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借雨打竹叶,领略“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的意境。竹林的妙用也在听风,“扶疏万竿,引风弹琴”;“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竹送秋声,秋风阵阵,木叶黄落,但竹子依然青翠,临风摇曳,姿态美矣。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竹子的审美,已突破传统园林中一角一园的竹景,也不再满足“修竹数竿、石笋数片”的精致小巧,以及“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婉约美的鉴赏。人们转向现代竹类公园的大千世界,转向郊外大面积竹林的大气磅礴。蜀南竹海、莫干山竹海、井冈山竹海、九华山竹海和安吉、赤水、咸宁、桃江等竹海森林公园,每天游人如织。成都的望江楼,北京的紫竹院、马鞍山的采石等竹公园,亦是旅游的热点。面对竹海,看碧波荡漾,听竹涛呼啸,闻笋香细细,人们会心发出美哉壮哉的赞赏。人们仿佛回到了故乡,故乡屋后的那一片竹林,故乡远处的那一湾竹海。原来美并不需要刻意的雕琢,也不需要过度的包装,美就在自然之中。自然本身就是美。

责任编辑/罗美娟

福清市林业局)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竹海造园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家乡的竹海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