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绿水青山 做活金山银山
——三明市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2017-04-05三明市政协课题组

福建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明市林业森林

文/三明市政协课题组

守住绿水青山 做活金山银山
——三明市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文/三明市政协课题组

林业是三明市一大资源、一大优势、一大潜力,是支柱产业、生态产业和民生产业。近年来,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维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森林资源保护的生动实践,在资源增长的基础上,做好“山”的文章、激活“山”的潜力、巩固“山”的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增值、林农增收、林区和谐的路子。本文主要是对三明市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实地调查,并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三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三明市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森林生态保护成效突出。三明市现有森林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达1.65亿m3,林木平均蓄积量在全省各地区位列第一,森林资源总量和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占福建省的1/4,是全国重点林区。“十二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面积20.3万hm2,建有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3处,建成速生丰产林基地31.7万hm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6.9万hm2;建成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3万hm2,制定全国首个《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地方规范》。

(二)重点区位林管护责任到位。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新机制,全市15.6hm2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全面落实。探索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永安市、沙县已试点赎买2333hm2。落实天然林商业性停伐、补偿和协议管护制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五年来完成“两沿一环”重点区位林分修复1万hm2。

(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硕果累累。全市各县(市、区)均被授予省级森林城市,三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创建绿色村庄819个,完成绿色屏障绿化3.3万hm2,主要交通干线道路绿化率95%以上。建成城市绿道295km,成为生态健康步道、生物多样性廊道、旅游景观通道、森林文化走廊。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6处、保护小区704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

(四)传统林产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2016年全市林产工业产值704.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688.52亿元,经济规模全市最大,居各产业之首,排名全省第二,实现增加值165.56亿元,占全市19.6%份额。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企业454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150多家),拥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农业)龙头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现有永安林业、青山纸业、金森林业、春舞枝花卉等4家林业类上市公司。全市形成以木竹精深加工为主、品种上千个、门类较齐全的的产业体系。2016年,全市生产各类人造板352.56万m3,集成材和指接板86.37万m3,家具家居用品195万件,木竹地板796万m3,纸浆31.47万t,纸及纸制品57.97万t。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省级品牌86个,居全省同行业、全市各行业之首。大田广联木业、福建森美达生物科技被列为国家林业标准示范企业,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低密度纤维板工业化生产技术获得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把竹变“木”,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最大的竹集装箱底板生产企业之一。

(五)特色富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三明市林下资源丰富,特别是竹林、油茶林面积居全省前列,竹笋、茶油、食用菌、林果、山野菜等森林食品加工原料充足。2016年,全市生产笋制品28.98万t,茶籽油9427t。以林产化工传统的松香、松节油等为基础,开发松脂、松香、松节油基产业链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2016年全市松香、松节油及其系列加工产品11.96万t,木材热解类10万t,其中活性炭4.81万t。利用下脚料、木竹屑、树根、笋壳等林业“三剩物”,生产生物质燃料(油)、精细化学品、中间体、香料香精等,榨干取尽农林剩余物价值。2016年,全市生产紫杉醇等药用油800kg,杉木油、桉叶油等香料油系列5.8万t。全省首个农林废弃有机物资源化利用示范产业园落户泰宁。

(六)林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一是做大苗木花卉。建立珍贵绿化(观赏)苗木、优质鲜切花和盆景、药用植物、盆栽花卉培育基地,辐射带动发展,大力推进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建设杉木、马尾松等主要造林树种高世代种子园和红豆杉、闽楠、厚朴等珍稀树种母树林等种子生产基地。2016年,全市种植面积1.9万hm2,生产经营企业334家,专业合作社105个,从业人员3.4万余人,实现总产值66.2亿元。二是提高林地利用。大力推进以林药、林菌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着重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林农、企业联合经营,降低风险,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实现绿色环保共赢,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2016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22.3万hm2,实现产值110亿元,初步形成“一县一品”发展格局。永安市、泰宁县、明溪县被确定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三是开发旅游资源。全市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建立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5处,经营面积2.5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经营面积1.2万hm2,省级森林公园19处,经营面积1.2万公顷hm2;发展“森林人家”7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8家。2016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实现收入1.86亿元,其中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收入1.16亿元。

二、三明市推进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虽然很高,资源也很丰富,但森林质量却不高,林地生产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林产加工产业、非木质利用产业、林业新兴产业存在规模不大、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要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短板明显,任务艰巨。

(一)粗放经营普遍存在。与国内较好省份比较,全市平均活立木单位亩蓄积量较四川省低2.50m3、比吉林省低1.11m3。主要表现在缺乏适地适树栽植,如杉木大面积栽植在三类及以上立地,造成生长量较低,有的成为低效残次林或小老林;树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以杉、松木为主要造林树种,造成树种组成单一,针阔比例为7:3,针叶化严重;人工针叶纯林的与日俱增,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频发,对林分生产力构成不良影响;森林抚育采伐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的取材为目的的错误经营思想的影响,对抚育采伐的认识不足,加上抚育采伐成本高、收益少,且技术要求高、采伐强度难以掌握等,也是造成林农不愿意进行抚育采伐的重要原因。

(二)产业升级严重滞后。产业链短,中间产品多、资源型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产品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低;产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较低,落后产能庞大,竞争力不强,尤其是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规模以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加工原料紧缺,一方面受采伐政策影响,商品材产量规模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从省外国外购进采购半径大,运输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以出口型为导向木材加工类企业产品库存大量积压、很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甚至破产倒闭或处于破产清算的边缘。

(三)资源非木质利用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利用率低,在众多的非木质资源中,进行商品化生产为数不多,新产品开发水平低,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重视生产,满足于传统生产模式,不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缺乏创新的良性机制,自我发展能力处在较低水平;市场体系不健全,全市没有建立起专业交易市场,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四)新兴产业缺乏龙头带动。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相关专业化组织发展较慢,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产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经营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龙头企业领军能力不强,涉及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偏弱,林下经济缺乏相关品种的龙头加工企业,苗木花卉、森林旅游没有有效整合形成产业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从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较难实现良好效益。

(五)生态补偿机制亟需完善。全市各地在加强生态保护过程中,由于关停木竹加工企业和划定县级公益林等措施,村组经济面临减收,而三明市林农实际到手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为225元/hm2,补偿标准虽属全国前列,但与林农为保护生态而牺牲的经济利益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甚至部分地方生态公益林未享受中央和省上的生态补助,严重影响林农的积极性。同时三明市现有重点区位商品林13万hm2,目前赎买价格4.5-7.5万元/hm2,省财政仅对试点单位永安市补贴1.5万元/hm2,其他各县(区)赎买资金需自筹,财政压力大。

三、加强三明市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为此,要深入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项任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不放松、决心不动摇,不断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同时要认真研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的路径,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三明实际、符合群众利益的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路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要落实以上工作思路,建议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

(一)创新引领,抓好五大环节,激发改革发展活力

1.着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沙县、尤溪等地的林业合作经营新模式,在产权清晰和林农自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鼓励发展“公司+基地+林农”,探索发展林业托管经营,培育发展林业经营专业大户,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良策”,加快林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步伐。

2.着力推动林权流转交易。积极推进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赋予林地实际经营人相关方面的权能,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加快三明市林权交易中心运营,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信息,提供林权流转交易确认服务,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3.着力开展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针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限伐与落实处置权的矛盾,探索通过政策性或商业性收储重点区位商品林、置换、赎买、租赁、入股、提升改造等多种形式破解林农利益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森林资源补偿费县级分成资金可优先用于赎买改革,逐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符合条件的森林区别不同情况分别纳入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范畴,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推广永安市做法,将赎买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逐步改造培育为阔叶树占主导地位的复层异龄林,切实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功能。

4.着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流转支贷宝、林业互联网金融P2P等林业金融新品种,做到不同树种、树龄与相应金融产品对接全覆盖。扩大林权按揭贷款规模,稳步推广普惠制林业金融,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简化贷款流程,满足林农、林企和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5.着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稳定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统筹市县两级相关专项资金,综合考虑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因素和支出成本差异,切实加大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力支持力度。探索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加大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的补偿力度,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逐年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且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区位商品林的赎买收储,使绿水青山的保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二)分类指导,强化四个重点,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1.加强分类经营管理。完善公益林、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的认证工作,科学编制森林分类经营方案,改革和完善森林、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在明细产权和森林认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森林实行不同采伐管理体制来管好生态公益林、重点区位商品林和天然林,放活商品林。构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可行技术体系。

2.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在做好杉木、马尾松等主要造林树种高世代种子园外,加强进行乡土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工作,通过筛选优良个体和培育无性系苗木措施,加快乡土主要造林树种的良种应用,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促进种苗科技提升,改变目前良种基地的树种、类型结构不尽合理,种子园几乎是杉木、马尾松,其他树种除了少量采穗圃外,就是采种基地,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制约了良种推广造林进程的状况。

3.加强森林抚育力度。推广永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经验,推进定向定株培育、低产改造、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广施肥抚育措施,促进全市9.3万hm2低产低效林分恢复速生丰产效果。大力实施抚育间伐,通过国有林场建立抚育间伐示范片,探索一套适合三明市实际情况的森林抚育间伐、补植营造针阔混交林、封山育林等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全面提升森林经营质量。

4.加强大径材培育。推进择伐政策落实,鼓励国有林场、采育场、大型木材加工企业原料基地,以及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乡村林场等单位进行大径材经营,对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进行强度疏伐,提高林分质量;通过建立择伐示范片,推动大径材培育模式。

(三)注重增值,突破五个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做大林木加工产业链。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木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确保林木资源充分、有效、合理利用,以木竹生产基地为核心,着力引导林木加工企业延伸其加工产业链,用足用活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推动一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发挥集约作用,应对市场竞争。如集中扶持永安充分整合本市及周边县(市)丰富毛竹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高端竹材产品进行研发,运用先进工艺技术,把目光紧紧锁定在生产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这一市场前景巨大的高新领域,打造永安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核心生产基地。要大力开展林业产业招商,积极对外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林木资源优势,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林产品加工业,积极引进外埠林木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助推生态林业产业发展。

2.做大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企业。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以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国有林场、专业合作社、林下种养殖大户为典型引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林药、林菌、林苗、林粮、林畜等复合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林间采集加工产业,大力发展林下金线莲、草珊瑚、黄精、红豆杉、铁皮石斛、红菇和灵芝等种植、采集基地规模,以及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3.做大产业发展基础。把苗木基地建设作为造林绿化的基础核心工程,通过选择地力好、林床宽、易管护的林带,实施林苗间作,实现林业长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选择有苗木繁育基础、交通便利的区域大力发展园林绿化苗木;选择有育苗积极性,种植花卉有经验和特长的农户发展苗木和花卉种植基地。通过龙头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化大发展。以领先的发展优势,加大本地珍贵树种的培育力度,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加强与完善珍稀树种的培育和“管、抚”机制。宣传引导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严把种苗质量关;采取高度集约经营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力;开展良种选育技术、良种种苗快繁技术、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木材战略储备,帮助农民建设自己的“森林银行”、“绿色银行”,促进农民林业增收。

4.做大林业特色品牌。加强林产品知名商标、品牌以及电子商务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鼓励主产区申报名特优经济林地理标志,提高社会知名度。整合同一区域、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集中打造优势品牌,增强品牌效力。如明溪的红豆杉、淮山;清流的赖坊花生;永安的笋干。发展林业现代物流业,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加强林业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主要林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立森林及林产品认证制度,推动建立林产品生产、经营、加工来源合法性认证机制。

5.做大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尤其要充分利用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践基地和三明林业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发挥三明学院地缘与人才优势,结合三明市实际,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经营抚育、林业产业发展、林木种苗繁育等方面开展合作。系统整合三明市林业科技部门人才,加强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尽快形成一整套过硬管用的实用项目库和专家人才库。

(四)绿色发展,培植四种业态,壮大林业生态经济

1.推进林业旅游融合。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延长生态链条、放大特色经济林产业综合效应,着力推动现代林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融合发展,要以6个国家森林公园、13个国有林场为依托,制定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食、住、游、购、娱”等相应旅游配套体系,积极对外招商引资,把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开发建设纳入“大旅游”范畴,形成旅游市场一体化、集团化,打造森林休闲康养品牌,推进森林康养与休闲体验、文化创意融合,全面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服务水平,尽快形成了一批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民俗观赏、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乡村驿站精品景区景点。同时要重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特色林业产品的申报工作,为农村群众带来新的商机。

2.推进森林文化培育。围绕以城市森林文化、湿地保护文化、森林旅游文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生态文化领域理论研究,推动森林文化成果应用与实践;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化知识,传播绿色生产、低碳生活方式,引领绿色消费;繁荣森林文化产业,丰富森林文化产品,开展森林文化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交流,努力形成较为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

3.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展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业电子商务分会的作用,以春舞枝、林品汇、云竹科技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为龙头,带动更多的企业“入网触电”,占领林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地。

4.推进碳汇信用投资。积极推进碳汇林业,借鉴永安碳汇基金经验,促成市政府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适时成立“三明市碳汇专项基金”,倡导全市企业、组织、团体和个人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等活动,进行碳汇信用投资。

责任编辑/丁珌

猜你喜欢

三明市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