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地区防护林退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2017-04-05白国华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彰武防护林林木

白国华

(国有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辽宁 阜新 123200)

彰武地区防护林退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白国华

(国有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辽宁 阜新 123200)

近年来,辽宁彰武地区防护林退化问题成为制约当地防护林建设的主要原因。通过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发现导致防护林退化主要原因有:树种选择不当、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治理对策建议有:采取采伐更新、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围栏封育等。防护林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做长远规划设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护林衰退问题。

防护林衰退;经营管理;治理对策

防护林是通过人为方法实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最普遍、最有效的生态工程,它具有降低风速、改善造林区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等作用[1]。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林业用地面积14.1万hm2。林业用地中,森林面积11.8万hm2,宜林地面积0.5万hm2,森林覆盖率36.1%。活立木蓄积量492万m3。几十年来,彰武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在境内建立起了长171 km、宽2 km的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带,有效地阻止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步伐。

1 防护林衰退现状

随着辽宁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防护林退化问题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彰武地区防护林退化现象比较严重。2016年初,对彰武县退化防护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退化防护林面积为1.77万hm2,占防护林总面积的18.4%。退化防护林按林种分,防风固沙林1.2万hm2,护岸林0.09万hm2,护路林0.03万hm2,农田牧场防护林0.14万hm2,水土保持林0.3万hm2,水源涵养林0.01万hm2;按树种分,松树0.78万hm2,杨树0.98万hm2,其他树种0.01万hm2;按龄组分,幼龄林0.01万hm2,中龄林0.48万hm2,近熟林0.64万hm2,成熟林0.26万hm2,过熟林0.38万hm2。由于防护林的大面积退化,严重影响了彰武地区防护林的防护效能,阻碍了防护林建设的步伐。

2 防护林退化原因分析

彰武地区土地贫瘠,年降雨量偏少,水和养分供应不足,况且防护林多处于丘陵和沙土地带,自然条件对树木生长不利,另外还有多种因素引起防护林退化现象。现将防护林退化原因归纳如下:

2.1 树种选择不当

没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缺少配套的造林技术,导致防护林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同时造林苗木、品种不适合立地条件或虽然苗木、品种适合,但苗木不是优良壮苗,质量差,或因苗木感染病虫害等原因,导致林木成活率低,长势不旺,过早衰退;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0.17万hm2。

2.2 林木生理过熟

当防护林进入成熟龄时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最大值,当其进入过熟期后,林木生长逐渐衰竭,当到达终止防护成熟龄或更新龄时[2],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理机能衰退,导致防护林退化。因树木不能及时采伐,致使树木达到过熟林龄,以至于出现树木生理过熟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0.55万hm2。

2.3 立地条件不良

彰武地区土壤贫瘠,降雨量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恶劣。不仅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甚至导致一些林木错过了最佳生长期,形成了“小老树”,最终形成没有培育前途的退化林分。因林木密度过大,土壤水肥供给不足,或因地下水位变化,树木水肥供给不正常,导致树木出现衰退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0.04万hm2。同时因龙卷风、干旱、涝害、寒冷等恶劣天气,使林木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森林防护功能减弱。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0.79万hm2。

2.4 经营管理不善

对造林后林地的抚育、管理不到位。“重造轻管”是一个通病,由于没有及时修枝割灌,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没有及时除虫打药,导致林木病虫害严重;没有重视日常管护,导致牛羊破坏幼林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并最终导致林分退化。林地抚育、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修枝、除草、割灌、打药,使得林木出现保存率低,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等现象。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0.13万hm2。幼林地被牲畜啃食或践踏,使得林木被破坏;因为农产品价格高,当地农民为了种地,故意毁坏林木,或因树木遮耕地,农民故意毁坏林木。这部分退化防护林共有0.06万hm2。

3 退化防护林治理对策建议

3.1 采伐更新

针对退化严重的防护林,可对其进行全面皆伐、更新造林。对生态区位重要的防护林可采取带状采伐、块状采伐、隔株采伐、隔带采伐等更新方式,对退化防护林带可采用带内更新、带间更新等林带(网)更新方式,以保障其防护效能的发挥[2]。

3.2 补植补造

针对退化林地面积较大,退化程度较轻、林隙、林窗或林中空地分布较多的防护林,可采取补植补造的方式来修复。按照“见空整地、见缝插绿”的原则,采用均匀补植、块状补植以及林冠下补植等方法。在补植补造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选择树种,考虑通过补植补造形成乔灌、针阔混交林,以提高防护林防护效能、增强林地稳定性。

以杨树、油松、樟子松为主要造林树种的中度退化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但对农田有较大防护作用的农田防护林。采用块状择伐、带状择伐、单株择伐等方式并进行补植补造相应树种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在实施过程中,要清除病腐木或枯死木,要多加注意保护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更换树种或品种,在科学整地的基础上按原有株行距进行栽植并进行后期抚育管护,最终形成多树种(多品种)复合异龄混交林,对原有防护林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樟子松林修复模式为在疏林地中的天窗和林间空地见空整地,选择可见空栽植樟子松的地方进行造林前整地,春季造林宜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整地。秋季造林当年雨季整地为最好,若秋季造林来不及整地,可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式一般以带状或穴状,整地规格为每坑30 cm×30 cm×30 cm。栽植方式是应用铁锹采取“小坑靠壁隙植法”栽植樟子松,这种修复模式栽植速度快,方法作业简便,成林效果好,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幼树造林成活率,能够尽快达到防护功能。

3.3 抚育复壮

针对密度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中幼龄退化防护林,可通过生长抚育、透光抚育、卫生抚育等方式进行抚育修复。根据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对退化林分间密留稀、留优去劣,调节密度、改善通风和光照状况,伐除病腐木、风倒木和霸王树,保留有培育前途的中幼龄林,恢复林木正常生长,提高防护林整体质量[3]。

3.4 围栏封育

对于退化程度较轻且具备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退化防护林,可采取围栏封育的方式进行修复。具体方法可参照国家《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围栏封育可结合补植补造、有害生物防治等方法综合进行,以便更好地提升林地自我修复的能力[4]。

4 结论

总体来说,防护林衰退可分为2方面原因,即自然和人为因素。我国防护林的建设始于几十年前,由于当时的林学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造林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缺少理论指导,所以应把防护林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划分立地类型、选择合理树种及配置方式、运用混交模式、构建多种防护功能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以前建设防护林多以生态效益为主,然而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地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出现了毁林种地、放牧破坏等问题,所以应适当发展薪炭林和放牧林,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经济林和用材林,使农民通过造林同样能致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做系统的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护林衰退问题。

[1] 宋立宁,朱教君,闫巧玲.防护林衰退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9):1684-1690

[2] 朱教君,曾德慧,康宏樟,等.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 姜凤岐,朱教君.防护林阶段定向经营研究Ⅰ.理论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52-1355

[4] 任庆利.浅谈建昌县退化防护林的现状与修复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7):75

1005-5215(2017)03-0094-02

2017-01-03

白国华(1975-),男,辽宁阜新人,大学,工程师,从事防护林与生态恢复研究.

S727.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40

猜你喜欢

彰武防护林林木
彰武小钻杨间伐效果的研究
彰武断陷九佛堂组沉积物源分析及其意义
促进彰武县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主要措施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彰武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