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功能分区研究
——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7-04-19张薇陈凯段芮洪昕晨兰思仁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闽江河口园艺

张薇,陈凯,段芮,洪昕晨,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功能分区研究
——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张薇,陈凯,段芮,洪昕晨,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3002)

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研究法,探索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科普教育、观光休闲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康复效果,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受访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知觉途径重要程度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3)游客对目前湿地公园内康复性景观效果由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自然植物群落>时令花卉>动物观测>渔业风光>主题博物馆>其他;(4)游客对湿地公园增加康复活动的需求有安静冥想、园艺活动、动植物观赏、体育活动、群体活动。研究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中的功能分区,有助于提出康复性景观的设计策略,并有效解释生态景观设计与康复效果的关系。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康复性景观

湿地公园是生态绿地系统和生态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科普宣教、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与环境保护等主题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1]。湿地公园作为供人们旅游观光的目的地,由于其景色优美、富有野趣,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开展游憩及康体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2]。康复性景观是通过合理配置景观并设计空间环境,从而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康复效果的实用型景观[3,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湿地景观主要有以下研究:贺凤春等人通过研究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调整过程,提出了兼顾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渔业体验的多学科合作规划设计[5]。张曼胤等人分析了当前国内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上的不足,从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三方面提出一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6]。李玉凤等人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基于功能的城市湿地景观重分类和湿地公园景观健康评价[7]。国内在康复性景观理论指导下的开展的湿地公园设计研究还较少,所以有必要对康复性景观在湿地公园的构建进行研究和探讨。开发和利用湿地公园的康复和疗养作用,不仅能让游客亲近自然美景,而且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满足城乡居民的康体健身需求。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针对湿地公园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合理分区,科学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湿地公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优良的康复性景观。

1 研究区概况

1.1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乐市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处,与闽江河口自然保护区相连。其自然环境条件好,景观资源丰富,湿地类型较为丰富,包括河口水域、潮间带沙滩与红树林沼泽等7种类型,其中有 6 块独立成片且面积超过3 km2的湿地,是鸟类的主要栖息、繁殖和迁徙地[8]。

1.2 研究区特点分析

1.2.1 湿地资源丰富,景观资源多样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重要洲滩概况详见表1。丰富的湿地资源能够为各类景观营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湿地流线型的外轮廓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游览感知,芦苇、藨草等湿地水生植物挺拔直立的植物形态能够营造不同的康复性景观空间,激流、慢溪和浅滩等多样的水体形态是亲水活动和水声景观的良好载体,丰富多样的动物活动为营造康复性景观提供了不同的动态元素。

1.2.2 基础设施完善,人为干扰较小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内部交通便利,具备行车道、观光道、巡护步道和林荫道等多种道路类型,便于游客进入游览以及开展各项旅游活动。公园内休闲桌椅、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备,能够为不同类型的景观提供支撑和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服务。公园周边主要是长乐市和马尾区的部分地区,开发力度相对不大,自然资源保存相对完整,人为干扰较小,适合开展康复性景观的设计和构建。

表1 闽江河口重要洲滩湿地面积[9]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16年5—8月,笔者在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并对游客进行随机访谈和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运用SPSS软件和Excel软件将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2.1 受访游客特征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有效问卷答卷者中,男性占47.2%,女性占52.8%。年龄结构上,不足18岁的占8.0%,19-30岁的占22.7%,31-50岁的占46.4%,50-70岁的占18.2%,70岁以上的占4.7%。答卷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比例都较为合理,具有代表性。

2.2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作用程度分析

由图1可知,对于“湿地公园对人身心康复的作用”的判断,受访游客有42.11%认为非常有作用,25.15%认为比较有作用,二者总和已经超过半数;21.05%的游客感觉稍微有作用;只有8.19%的游客认为无明显作用,仅仅有3.51%的游客认为完全没作用。说明湿地公园的康复性景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图1 湿地公园对人身心康复的作用

2.3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的知觉途径分析

由图2可知,在“湿地公园中能够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的知觉”中,受访游客认为重要程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其中选择视觉和听觉的人数均超过75%,嗅觉和触觉均在50%左右,味觉最少。说明不同知觉均对康复有一定作用,在康复性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使用者的感知。

图2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的知觉途径

2.4 游客对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现状的评价

图3 目前湿地公园中可以使人感到放松和愉悦的项目

由图3可知,对于目前湿地公园中已有项目的康复效果,受访游客的排序是自然植物群落>时令花卉>动物观赏>渔业风光>主题博物馆>其他,从各项目选择人数上来看,大部分游客认为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主要通过良好的自然条件来营造,特别是自然植物群落;此外,渔业风光作为农业景观的一种,也有一定康复作用;大多数游客认为主题博物馆主要是科普作用而不是康复。

2.5 游客对康复性景观的需求

由图4可知,受访游客对于康复活动的需求类型较多,主要有安静冥想、园艺活动、动植物观赏、体育活动、群体活动,需求程度依次减弱。其中,安静冥想、园艺活动、动植物观赏三项相对安静的活动得到70%以上游客的选择,说明游客对康复性景观的需求有很大部分是希望得到身心舒适放松;选择体育活动的人数也超过50%,说明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心理素质的作用已经获得大部分游客的认同。

图4 希望湿地公园增加以下项目以增强康复作用

3 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功能分区

通过深入分析游客对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中景观现状和需求意见,依据康复性景观设计理论,结合湿地公园的实际和特点,对湿地公园康复性景观的功能分区做出如下划分:

3.1 冥想心理康复区

亚健康患者存在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和抑郁等症状,通过开辟冥想心理康复区,运用景观疗法和空间感知,使得湿地公园景观使用者获得心理放松和抑郁情绪的缓解。该区域侧重于景观空间的营造,通过对湿地曲线外形进行合理重构,结合湿地挺水植物高低错落形成空间给人不同的景观感知和观景视域。流线型和螺旋形的湿地游览路线能够对园林使用者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对内心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芦苇、藨草湿地植物形成的围合空间能够给人提供与乔木灌木围合空间不同的冥想感知,有助于理清内心情绪,缓和精神压力。该区域对植物搭配的技巧要求较高,从美学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植物形态特征,植物叶色和花色,季相变化等因素。不同的色彩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如人们长时间注视绿色植物,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神清目爽的效果。湿地中将不同种的彩色叶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其形成的空间环境也能对某些亚健康群体产生保健作用。如蓝色能缓减紧张,调节体温;红色能振奋精神;黄色会增强食欲;绿色促进思维,减缓脉搏速度;白色镇静催眠。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日照情况下的视觉效果,选取适宜的观赏位置观赏角度,结合框景等将最佳的景观效果呈现出来。

3.2 声景康复区

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均可用于营造康复的声景观。湿地公园声景观以自然声为主,受城市人工声影响较小,可以使游客细腻地感受自然,从而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水声景对人的康复作用也比较显著,将湿地公园中各类水体流动产生的不同水声景进行收集和回放,能够给人宁静的感觉,缓解耳部不适和精神紧张。湿地公园内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其复层结构,可以与风、雨相作用[10],产生具有康复作用的声景观。

3.3 动物观赏区

福州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优良,物种丰富,各类飞禽走兽和谐共生,鸟类、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经过专业的驯养和合理的放养,其活动体态和鸣叫声音能够作为良好的康复性景观载体。结合渔牧,也可形成具有田园趣味的农业景观并产生一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设计布局中,可以将动物这一元素作为湿地公园景观中一个亮点,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更大程度地在心理上起到愉悦功效。

3.4 植物香氛疗养区

很多自然气味都能对人产生放松或愉悦作用,如草本植物气味、花卉香气和泥土气味等。湿地中蕴藏丰富的植物资源,其药用价值也相当珍稀[11]。在湿地公园开辟该区域的主要目的是从嗅觉感官上发挥药用植物的保健功效,通过选择能够散发出的芳香气味的植物,在层次空间丰富特性上对其进行植物配置,使形成的植物群落更为稳定,从而发挥景观康复功能。湿地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挥发出具有一定药用和保健作用的化学物质,如青蒿全株有特殊香气,全草含青素挥发油0.3%~ 0.5%,其挥发出的香气对感冒具有一定的治愈作用,柠檬草挥发出来的有益气体对人体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作为自然疗法中的一种,植物香氛能使周围人群产生镇定、放松、愉悦等不同的功能反应。在选址时最好选择空气流动较缓的区域,可以是较为封闭的空间或是下沉空间,避免选在风道口。

3.5 园艺疗法区

园艺疗法是通过进行与植物相关的园艺活动,从而促进生理、心理与精神上的恢复的方法,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作用,因而在预防医学上也被广泛接受并应用。园艺疗法强调参与园艺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本身的意义,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对话”“交流”的日常活动。闽江河口湿地公园园艺疗法区可以建设于现有的湿地博物馆及其附近,通过配备专业的园艺治疗师,利用湿地中现有的植物和地形,开展各类园艺活动,使人更加接近湿地和自然。园艺活动会充分调动人的触觉,因此,园艺疗法区可多采用木屑、石子、落叶等自然材料铺路,并给人触摸水和动植物的机会,达到康复效果。与其他分区不同的是,园艺疗法区不仅与植物相关,同时也是亲水活动,所以水体的形态、声音、安全度都会对游客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3.6 康体健身区

康体健身区是湿地康复性景观最直接产生康复效果的功能分区,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使用者的免疫力和体力,缓解各类生理不适症状。基于湿地现有地形搭建滨水自行车游赏道以及景观慢步道,慢步道和自行车道之间分布有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和设施供人锻炼身体。通过康体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活力,缓解城市污染或者雾霾导致的肺部亚健康疾病;也可以缓解长期久坐人群的腰背不适,预防各类慢性疾病。通过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增强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

4 结语

本研究以康复性景观理论为构建原则,通过分析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现状,结合康复疗养理论与景观设计手法,对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的康复疗养功能进行挖掘开发,受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复杂性限制,本研究仅对康复性景观在河口湿地公园的构建提出规划方法,对于康复性景观在与湖泊湿地公园和沼泽湿地公园等类型没有进行进一步探讨。基于湿地公园的康复疗养功能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湿地公园景观质量有着重大意义,今后还需从更多方面对湿地公园的康复疗养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1] 林建桃,胡洋,曹磊.基于场地特征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3(11):104-108

[2] Christopoulou OG,Tsachalidis E .Conservation policies for protected areas(wetland)in Greece:A survey of Local Resident's Water,Air,and Soil polution,Focus,2004(4):445-457

[3] 王晓博,李金凤.康复性景观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2):71-73

[4] Allison Willams.Therapeutic Landscape:The Dynamic Between Place and Wellness[M].Lanham.New York.Oxford:Unversity Press of America,Inc,1999:2

[5] 贺凤春,俞隽.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09(2):80-85

[6] 张曼胤,崔丽娟,李伟,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292-296

[7] 李玉凤,刘红玉,张华兵,等.基于结构和水环境的城市湿地景观健康研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5):761-771

[8] 周亮进.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62-63

[9] 刘剑秋,曾从盛,陈宁.闽江河口湿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 洪昕晨,林洲瑜,张薇,等.基于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研究[J].声学技术,2016,35(2):91-94

[11] 桂凌健,李军伟,田丰,等.广西湿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25

Functional Division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in Wetland Park——Taking Minjiang River Estuary National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

Zhang Wei,Chen Kai,Duan Rui,Hong Xinchen,Lan Sire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3002,China)

Taking the Minjiang River Estuary National Wetland Park as a case study,method of questionnaire,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were adopted to explore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in wetland parks.Result shows that: (1) Minjiang River Estuary National Wetland Park mainly focuses on ecological protection,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tourism and leisure functions,and have obvious rehabilitation effects,bu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2) Questioned visitors think that perception pathway importance of wetland park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is vision > hearing > smell > touch > taste; (3) At present,the sort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effect of wetland park is,from strong to weak: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 seasonal flowers > animal observation > fishery scenery > theme museum > others; (4) Visitors have rehabilitation needs for quiet meditation,gardening,animal and plant viewing,sports activities and group activities in the wetland park.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division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in wetland park is helpful to put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y of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and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tland park; functional division; rehabilitation landscape

1005-5215(2017)03-0041-04

2017-01-10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2014S1477-7)

张薇(1993-),女,辽宁辽阳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兰思仁(1963-),福建上杭人,教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S759.92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17

猜你喜欢

闽江河口园艺
闽江雨情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