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以湖南新邵县为例

2017-04-05杨俊肖军山孙春涛陈昀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邵县生物防治普查

杨俊, 肖军山,孙春涛,陈昀

(1.国有新邵县大形山林场,湖南 邵阳 422915;2.新邵县林业局,湖南 邵阳 422900)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以湖南新邵县为例

杨俊1, 肖军山2,孙春涛2,陈昀2

(1.国有新邵县大形山林场,湖南 邵阳 422915;2.新邵县林业局,湖南 邵阳 422900)

新邵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重点介绍了2015年以来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主要成果。结合新邵县自然地理、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剖析了当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现状、发生趋势预测及其成因,并对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林农在生产经营与科学管护方面提供参考。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植物和林业植物产品构成危害或威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旨在全面查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有效开展预防治理,维护林木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林业有害生物信息[2]。截至2016年,新邵县先后开展过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普查期间成功应用了“3S”技术、二类资源调查成果、灯诱技术、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平台,普查成果丰硕。

1 自然概况

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地貌以山丘为主,山、丘、岗、平、水具备,县域国土总面积178 091.0 hm2,辖15个镇乡、4个国有场圃,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7 136.0 hm2,其中松林面积35 400.0 hm2、杉木林面积18 266.7 hm2、竹林面积21 400.0 hm2,其他林地面积32 069.3 hm2,森林覆盖率57.48%[3]。原始植被荡然无存,森林群落界限不甚明显。

2 普查成果

2.1 普查背景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盼前所未有,林业承担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前所未有[4]。虽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防控林业有害生物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因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然十分严重[5],制定相应对策自然是各级森防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2 普查布局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范围遍及全县15个镇乡、4个国有场圃、6个木材加工厂(贮木场)、4个个体花卉苗圃地,涉及479个自然村(工区)。设计踏查线路5条,共调查标准地292块,实际调查林地面积16 553.33 hm2,代表林分面积66 200.0 hm2。

2.3 普查结果

累计采(诱)集林业生物标本229份,初步鉴定物种有144种,其中益虫2种,非典型有害生物1种。林业害虫种类7目38科134种,全部属本土林业有害生物,包括鳞翅目20科94种,鞘翅目11科26种,直翅目2科6种,同翅目1科3种,半翅目2科3种,膜翅目1科1种,等翅目1科1种。病害类3种。有害植物类3种。普查确定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8种,在全县均有分布,其中属于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9种,属于我国506种其他林业有害生物16种,506种外林业有害生物2种、农林有害生物1种[6]。危害的主要寄主植物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毛竹、欧美杨、柑橘、枫香、樟树、枣、栎木类等。

3 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3.1 食叶类

主要是以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松茸毒蛾、黄脊竹蝗和杨小舟蛾为主的食叶类害虫。马尾松毛虫是新邵县本土常发性的历史性害虫,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思茅松毛虫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松茸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思茅松毛虫和松茸毒蛾一般是相伴发生;黄脊竹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杨小舟蛾一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7]。

3.2 蛀干、枝、梢类

主要以萧氏松茎象、松梢螟为主的蛀干、枝、梢类害虫。其中萧氏松茎象二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松梢螟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7],二者都有世代重叠现象。

3.3 攀缘缠绕类

主要以葛藤为代表的本土林业有害植物。葛藤耐旱、耐寒、耐瘠薄,生命力极强,主要通过攀缘、缠绕、覆盖、占据等方式与目的植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从而影响其光合作用,严重者可致死亡。

4 危害特点及差异性剖析

4.1 危害特点

“十一五”期间,新邵县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12 620.0 hm2;“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32 720.0 hm2,其发生和危害呈现以下特点:

4.1.1 随着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大,树种单一,中幼林多,纯林比重偏高,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随之增加,影响了森林健康[8]。如第一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种类为12种,第二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种类为20种,到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主要种类增至28种。本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等级有所降低,成灾面积明显减少。

4.1.2 本土常发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趋于稳定,如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微红梢斑螟等;一些偶发性害虫逐渐成为新的主要防治对象,如思茅松毛虫、松毒蛾、刚竹毒蛾、银杏大蚕蛾等。

4.1.3 本土偶发性森林病虫在局部地区危害严重甚至暴发成灾,且灾情发生从以片林、林网为主,向有林单位、弃管苗圃和公路两侧绿化带为主转移,如杨小舟蛾、樟叶蜂、青球萝纹蛾、银杏大蚕蛾等。

4.1.4 新的病虫种类不断出现,如思茅松毛虫、松毒蛾、刚竹毒蛾、银杏大蚕蛾等。

4.1.5 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概率加大,短短6年间,与之毗邻的本市邵东县、绥宁县相继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兵临城下”,形势不容乐观。

4.2 差异性分析

4.2.1 县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天然林分的过度采伐、不当修枝、割灌等措施的过度干扰,造成经营环节缺失[9],使林分结构发生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降低,林木生长衰弱,给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供了机遇。

4.2.2 大面积人工纯林存在树种单一问题,单一树种大面积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多种以其为取食对象的有害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寄生条件和广泛的食物来源,使得种群得以急剧增殖,极利于有害生物的蔓延[10]。

4.2.3 人们长期以来对森林的重取轻予,追求眼前利益,对有害生物采用化学农药快速扑灭,致使有害生物的天敌减少,种群不稳定;同时又增强了有害生物的抗逆性,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4.2.4 近几年来持续暖冬气候的影响,有利于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越冬存活和种群增长,导致昆虫植食性增强[11]。

4.2.5 2008年南方特大雪压冰灾的影响,林区的大量枯死木或濒死木往往不能按照病虫治理的操作要求处理到位,致使虫害木演变成虫源木,造成害虫四处扩散蔓延。

4.2.6 保护意识薄弱,对外来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验检疫把关不严,使一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成为可能,更何况目前对有些有害生物还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控手段,必将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且有失控危险。

4.2.7 随着县域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交流日趋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威胁概率将大大增加,外来有害生物随时有可能侵入。

5 趋势预测及普查展望

5.1 趋势预测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县域林业的历史性害虫,近年来危害状况比较平稳,未来有呈上升发生趋势。由于长期受松毛虫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生产经营不善,松林内衰弱群体增多,以衰退弱木、枯死木为主要寄生对象的松褐天牛、各种小蠹种群数量有可能迅速增殖。况且,松褐天牛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其危害扩大至各主要松林区的趋势和危险不容小觑。据预测,黄脊竹蝗正处种群增殖阶段,爆发成灾或有可能,且有向竹林集中的镇乡扩散危害的趋势。此前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思茅松毛虫、松毒蛾,在这次调查中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大多为轻度,其危害性趋势应与马尾松毛虫等同视之。

5.2 展望

通过普查,基本摸清了县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特别是重大危险性(含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动态、发生特点、发生趋势;确定了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萧氏松茎象、微红梢斑螟、思茅松毛虫、松毒蛾、松材线虫病为下一步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的主要对象;为科学评估县域林分状况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趋势,制订科学合理的测报、防治和检疫措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6 防控对策

6.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十三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森防检疫工作继续当作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将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纳入生态修复规划、造林绿化设计和森林经营方案中去,推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调控措施[12],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标与森林防火、林木采伐限额一并纳入“湘林杯”目标考核。

6.2 准确预警,精准测报

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契机,将普查监测列入今后一段时期的森防日常工作。实时调整县域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监测对象,编制好县域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图籍,更新县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数据库,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骨干和示范作用,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13],适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实实在在地为林农服务。

6.3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指导方针,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水平[14]。突出抓好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重大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兼顾本土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切实将国家林业局规定的“四率”指标落到实处。

6.4 依法检疫,杜绝隐患

构建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强化预警机制建设[15]。加强产地检疫,严格调运检疫,加大复检力度;完善检疫台账和检疫登记,推进应施检疫植物及其产品追溯监管平台建设;加大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设力度,建立木材加工经营、种苗花卉生产单位(个人)档案管理制度;加大流通检疫监管力度,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市场检疫监管,严格实行检疫证书的验证检查。

6.5 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构建“政府牵动、部门推动、森林经营主体行动”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16]。力争将松材线虫病为主的重大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与防治资金纳入国家和省计划;争取将林业有害生物定期普查、植物检疫、监测预报、灾害治理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本土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谁经营、谁防治,谁受益、谁出钱”的责任制度[17],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责任落实到产权人,鼓励和动员林农自觉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践。

[1] 陈志愿,李永强,李宏春,等.LY/T2011-2012[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国家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张小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8): 185-191

[3] 钟华斌,孙春涛,李亮光,等.毛竹资源现状及经营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5,43(3):138-141

[4] 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M].中国林业网,2016(5):1-136

[5] 康国华,谢嵘,赖新山.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8):176-178

[6] 李碧泉,刘明初,夏永刚,等.新邵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报告[R].新邵县林业局.湖南兴林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2016(11):36

[7] 李梦楼,石登明,陈辉,等.森林昆虫学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9):137-307

[8]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 77-80

[9] 沈元江.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278

[10] 张学良,陈国文,徐舜.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8):19-20

[11] 张国庆.气候变化对生物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 318-321

[12] 宋玉双.论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3):41-44

[13] 葛贤权.有害生物防治理论及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173-175

[14] 王正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00-201

[15] 韩德军,刘建忠.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 247-248

[16] 宋玉双.论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4):40-44

[17] 占一鸣.五河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100-101,141

1005-5215(2017)03-0077-03

2016-12-23

杨俊(1966-),男,湖南新邵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G633.91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34

猜你喜欢

新邵县生物防治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篮球小将赛场竞技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以湖南省道县和新邵县为例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学习调查要“四会”
新邵县甘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