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东北地区榛树冻害及其防护

2017-04-05曹世刚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榛树抗寒榛子

曹世刚

(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辽宁 本溪 141000)

我国东北地区榛树冻害及其防护

曹世刚

(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实验林场,辽宁 本溪 141000)

文章指出了我国东北地区榛树冻害发生的类型和危害,对榛树冻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杂交榛子冻害防护措施。

杂交榛子;品种;抗寒性;冻害;防护

近10年来,榛子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口感,在我国东北地区快速发展。但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寒带、寒温带,冻害成为现有果树栽培的最大天敌。由于超越适宜栽培区域,采用品种不当,栽培技术措施使用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近年来部分地区榛树园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个别园地冻害严重,甚至毁园,使众多榛农对杂交榛子产业的发展产生疑虑,解决榛树冻害威胁是杂交榛子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为了确保杂交榛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榛树冻害有个全面了解,对冻害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杂交榛子抗低温胁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1 榛树冻害的主要类型及危害

1.1 枝、芽、雄花序低温冻害

枝、芽、雄花序低温冻害主要表现为1年生枝条形成层、木质部褐变、芽开裂、雄花序干枯,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持续低温造成的冻伤,其发生范围分布在我国北方各省区。在年平均气温3 ℃线以南地区,在采用抗寒品种的情况下,基本可以避免严重低温冻害的发生。

1.2 枝与雄花序抽干

较低温冻害发生范围更加广泛,其通常表现为一年生枝条部分或全部干枯,其上着生的芽、雄花序失去活力。抽干发生原因多样,主要是由于春季气候回暖过快,芽、雄花序开始萌动、生长,而此时地温却偏低,甚至根系分布区域还处于冰冻状态,根系无法提供枝芽、花序发育所需要的水分供给,形成生理性干旱,造成抽干。生产中采用抗寒品种,提高园地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防止抽干的发生,轻微的抽干通常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1.3 枝干冻害(日灼)

近年来,一些产区陆续出现由于早春气温剧烈变化形成的树干冻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树干基部表皮开裂,这种冻害称为日灼伤害。日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早春季节夜间气温常在冰点以下,枝干组织处于冻结状态,但日出后阳光直射树木基干阳面,使原已冻结的形成层迅速融化并失水,冻融的交替使枝干阳光直射面皮层和形成层组织坏死,严重时会造成表皮开裂。

日灼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受害部位多发生在枝干基部,表现为树皮表面片状褐变并塌陷,严重时树干表皮开裂,受害部位形成层坏死。生长季伴随腐生菌的作用,伤口坏死面积越来越大,木质部裸露,如不及时防治,会逐步导致树体死亡。日灼是影响榛树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

2 影响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榛树冻害发生原因多样,可以通过选用抗寒良种,提高园地管理水平,使用抗寒栽培技术措施等加以避免冻害的发生。榛树的冻害表现形式多样,但以树干基部日灼危害最为严重。

2.1 栽培品种

品种是果树生产的载体,是冻害轻重的直接表现者,抗寒能力由其本身具有遗传特性所决定。抗寒性强,冻害就轻。品种的抗性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一个地区生长生存适应性和进行经济栽培的可能性。

2.2 栽培区域榛树冻害表现形式多样,冻害产生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冻害的机理研究还局限于起步阶段。我国北方地区的榛树栽培中均有冻害的发生,冻害程度和绝对低温、低温持续时间、冬季降雪、春季气温和回升、春季的干风等有着较大的关系。

榛树是平榛与欧洲榛种间杂交育种选育出新树种,其抗寒性总体上远远优于欧洲榛,但即便是选育出的抗寒良种却也难以超越平榛,每个品种都有其特定的适宜栽培区,榛树产业发展必须在品种区域试验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切忌超越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域范围。

2.3 栽培方式

以生产坚果为目的并采用抗寒良种的生产栽培园中,冻害发生较轻,可以实现榛树栽培的商业目的,各品种均可以表现出其固有的良种特性,实现丰产、稳产的目的。但是在以育苗为目的的苗木繁殖圃,或以育苗为主要目的生产、育苗兼用园地中,在各地均发生了严重的枝干冻害。

2.4 降水量

冻害发生年份当年冬春季降水往往偏少。降水量的差异可能导致夏季生长过于旺盛,冬春季降水偏少,日照充足,树干日光直射部位温度变化剧烈。

3 榛树冻害预防的主要措施

3.1 选用抗寒性品种

我国现已通过审定或认定的杂交榛子品种有14个,其在抗寒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其抗寒能力的强弱,可分为3类,抗寒性最强的有薄壳红、达维、辽榛3号等,抗寒性强的有辽榛4号等,抗寒性较强的有辽榛1号等。各地栽培应根据品种特性、地域气候特性、栽培特点等合理选择品种。

除已经通过审认定的品种外,生产中还有部分未通过审认定的品系可以使用,但品系的利用通常会带来较大的风险,生产者应谨慎采用。

3.2 采用抗寒栽培技术

榛树栽培中采用的树形通常有单干型、少干丛状型两种形式,高寒地区可酌情采用少干丛状树形。少干丛状树形树体的主干3~5个,其主干地径粗度较单干树形主干粗度可以得到大幅度下降,可以降低冬季日灼的程度,减轻日灼损伤。同时,即使有部分主干发生日灼损伤,也可采取轮流更新的方式,尽快恢复树势,降低死树的风险。此外,还要加强园地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寒能力。

3.3 受损树体的修复

榛树干部冻害通常发生在4年生以上的园地,其主要原因为,随着树干粗度的增加,树干表面受日光照射后的变温剧烈,从而形成冻害(日灼)。榛树发生日灼、树皮开裂后,会伤流、雨水冲刷、有害生物的寄生,导致伤口被腐生菌侵染,树干木质部、韧皮部均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在栽培园地的管理中,对4年生以上的榛园,每年要及时观察、检查,对于发生日灼现象的树体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治理方式可采用在伤口处施用具有杀菌和促进伤口愈合药剂。

[1] 解明.我国北方榛树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前景[J].北方果树,1998,21(3):3-4

[2] 解明,郑金利.平欧杂种榛资源评价评估系统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9(2):16-18

1005-5215(2017)03-0074-01

2016-12-15

曹世刚(1971-),男,辽宁本溪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生态保护工作.

S664.4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32

猜你喜欢

榛树抗寒榛子
榛子遗传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抗寒桂花香飘果博会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桓仁县平欧杂种榛子金龟子幼虫防治试验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不同树势的榛树对修剪响应的研究
榛树病虫害防治措施简介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3种茜草科植物的抗寒特性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