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阿尔乡重要湿地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2017-04-05朱桂敏
朱桂敏
(辽宁省国有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辽宁 阜新 123200)
辽宁阿尔乡重要湿地动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朱桂敏
(辽宁省国有彰武县四合城林场,辽宁 阜新 123200)
阿尔乡湿地是辽宁省重要湿地,湿地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对其有一个明确细致的了解,对动植物类型、种类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特征,对研究沙区物种变化规律及湿地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阿尔乡;重要湿地;植物动物资源;调查
1 湿地概况
阿尔乡湿地是辽宁省重要湿地,属于泡沼湿地,位于辽宁省彰武县北部。地理坐标122°20′02″—122°34′01″ E,42°43′15″—42°50′05″ N,面积617 hm2。自然区域属于科尔沁沙地,处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阿尔乡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气候和农业区划上的干旱、湿润过渡区和农牧交错带,又是野生动物区系古北界蒙新区,边缘效应明显,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植物多样性和动物过渡带的特点。
通过调查,区内高等植物77科293属48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樟子松、油松为人工栽植,被子植物75科291属486种;有陆生脊椎动物25目66科238种,其中兽类6目16科38种,鸟类16目46科190种,两栖类1目2科5种,爬行类2目2科5种;有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色木槭、元宝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7种。
2 植被调查结果
湿地处在华北、蒙古和长白植物区系交汇过渡带上,植物多样性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甸、草原。
2.1 植被区划
在辽宁省植被区划中,保护区属辽西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山杏、栎树矮林及长芒草、羊草草甸平原区,科尔沁南缘沙地小叶杨+小青杨林及羊草草甸草原地区,康平-彰(武)北小区。为蒙古、华北、长白三个植物区系过渡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2.2 植物群落类型
2.2.1 人工植被
(1)樟子松纯林。此类型是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植被,面积288 hm2,占总面积的46.7%。种植30年的樟子松纯林群落总盖度约65%,樟子松单种盖度达40%。平均树高7.5 m,平均胸径18.4 cm,平均冠幅5.4 m,林下主要物种为狗尾草、青蒿、猪毛菜、马唐、茵陈蒿、蔓麦瓶草、唐松草、鬼针草、阿魏等植物。
(2)樟子松、杨树混交林。为防止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发生大规模病虫害,保护区营造了一部分混交林。樟子松、小叶杨、小钻杨混交林就是保护区主要的混交林类型之一。混交比例分别为6樟4杨、8樟2杨、9樟1杨。
在阿尔乡林班调查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树种组成6樟4杨,群落总盖度85%,平均树高6.5 m,平均胸径11.9 cm,郁闭度0.4,单株营养面积12 m2。林下灌木有胡枝子,高度10~18 cm。草本植物有轴藜、黄花蒿、唐松草、灰绿藜、甘菊、狗尾草等,平均盖度可达65%。
(3)杨树纯林。杨树纯林大都分布在固定沙地上,因草本层差别大,分别为小青杨-小叶杨-小叶杨+毛马唐群落和小青杨-糙隐子草群落。
草本层总盖度约40%,高20~25 cm,以小叶章、毛马唐占优势,其次为虎尾草、野大麻。此外,还可见到益母草、猪毛草、狗尾草、旋覆花、萎陵菜、灯心草等。
调查阿尔乡林班57小班55年生小叶杨,面积4 hm2,盖度50%,平均树高11 m,平均胸径25 cm,郁闭度0.4,生长状态不良,顶尖已干枯。草本层总盖度40%,糙隐子草占多数,其他有刺藜、毛马唐、狗尾草、地锦、画眉草等。
(4)黄波罗林。黄波罗林生长在泡子沿村泡子边缘平缓沙地上,水分条件较好。伴生树种有稠李、桑。草本层物种主要有小花鬼针草、白芷、水杨梅。
2.2.2 自然植被
(1)元宝槭林。元宝槭林主要分布泡子沿沙丘部位,调查泡子沿村林班27小班面积0.7 hm2,乔木层总盖度50%,以元宝槭占优势,平均高8 m,平均胸径19.3 cm,郁闭度0.4,伴生树种为大果榆、数量中等,该林班树种组成4色4榆2其他阔。灌木层有胡枝子、欧李。草本层有益母草,盖度可达20%。其他种类还有寸草、糙隐子草、无门冬、狗尾草、白莲蒿、瓦松等。
(2)小叶杨林。小叶杨是阿尔乡湿地保护区的乡土树种。调查泡子沿林班52小班小叶杨总盖度60%~80%,平均树高11 m,平均胸径25.5 cm,郁闭度0.3。灌木林层为小叶锦鸡儿,总盖度15%~30%。草本层以糙隐子草占优势,总盖度50%~65%,其次为毛马唐、青蒿、小叶章、画眉草、猪毛菜、灰绿藜、甘野菊等。
(3)榆树林。自然保护区榆树林面积234.8 hm2,占林地总面积2 009.3 hm2的11.7%,大多为天然林,呈现出榆树疏林景观。调查泡子沿村1林班52、57小班,平均树高5 m,平均胸径6.5 cm,郁闭度0.3,平均每公顷株数220株。灌木林层分布少量山杏,平均盖度15%~20%。草本层盖度60%~70%,高约20~30 cm。主要物种有白草、虎尾草、猪毛菜、蒺藜草、扁蓄、轴藜等。
(4)灌丛。以灌木、半灌木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植被群落,主要有小叶锦鸡儿、欧李、东北木蓼及差巴戈蒿、冷蒿、麻黄群落等。调查泡子沿村1林班16、17、18等3个锦鸡儿群落小班,平均高2.5 m,每公顷株数825株,平均盖度45%。
(5)草甸。草甸群落主要有鹅绒萎陵菜、旋复花群落、扁莎剪股颖群落、车前蒙古柳群落、苔草毛良群落等。常见草本植物种类有:大油芒、箭头唐松草、萎陵菜、地榆、车前草、蒲公英、野大麦、草木樨、沙参、女菀、问荆、莲子菜等。
(6)荒漠。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的植物呈稀疏团块状分布,植被覆盖率低。在生长期植被覆盖率一般为20%~65%。主要植物种类有:沙蓬、野麦子、芦苇、马唐、差巴戈蒿、锦鸡儿、榆树、野大麻、苦参、鼠李、小白蒿、细叶胡枝子、中华隐子草、沙茴香、太阳花等;果实期主要植物种类有:差巴戈蒿、沙莲、马、虫实、狗尾草、沙蓼、小白蒿、锦鸡儿、野麦子、细叶胡枝子、中华隐子草、沙茴香、野大麻、刺沙莲、黄蒿等。从总体上看,果实期的植物多于生长期。
2.3 植被特征
2.3.1 植被类型组成丰富 在阿尔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既有人工植被,也有自然植被,既有人工栽培的樟子松、黄波罗、杨树,也有天然植被榆树、锦鸡儿等,沙地、丘间、平原、湿地植被,组成丰富多样。
2.3.2 过渡性明显 气候区划是以年均降水量500 mm为标准划定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本区处在500 mm降水区内,又是华北、蒙古、长白三个植物区系交错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以蒙古植物区系为主,华北和长白两个植物区系为辅的不同植物成分,不同的植被类型,维持了物种间相互共存共荣的生长环境,为进一步研究,探讨物种演替规律提供了平台和实验基地。
2.3.3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沙地植被的类型代表 保护区以欧李、锦鸡儿、羊茅、差巴戈蒿等组成的沙地灌草丛,代表了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植被特征。
2.3.4 固沙植物的生态功能显著 科尔沁沙地流沙每年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持续不断地向辽河平原移动。不仅危害辽西北地区,也是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而沙地植被在发挥着生态功能,遏制沙地南侵的步伐。沙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和根状茎、葡萄茎,受到沙埋后很快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不仅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而且有利于支持植物和地上部分,抵抗风蚀。例如小叶锦鸡儿、黄柳的根系,具有压一层沙长一层根系的特征。沙生植物的叶子普遍弱化,表面缩小,加厚,有的变成针刺状或为肉质,叶子表面密被绒毛。
保护区丰富的固沙植物,从草本沙蓬到半灌木差巴戈蒿、灌林黄柳、胡枝子、锦鸡儿到乔木杨树、榆树、樟子松等,植物的不同组合,构成丰富多样的固沙群落,发挥了显著的生态功能。
3 动物资源调查结果
湿地内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蒙新区,即处于华北、东北、蒙新三个地理区的东北区边缘,华北区的北部边缘,蒙新区的东南边缘。表现了三个区相互交汇、相互渗透的特点,是一个明显的过渡地带,动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5目66科238种。
3.1 兽类
现有兽类6目16科38种,占辽宁省69种陆栖兽类的55.07%。主要有刺猬、达乌尔猬、缺齿鼹、松鼠、狼、赤狐、伶鼬、狍、黄喉貂、猪獾、豹猫、普通鼩鼱、草兔、黄鼬、狗獾等。
3.2 鸟类
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总体区域性鸟类分布有16目46科190种,占辽宁省鸟类种数的52.1%。主要分布有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苍鹰、雀鹰、长耳鸮、短耳鸮、大白鹭、鸿雁、豆雁。其中,雀形目鸟类最多,共计24科89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5.8%,其次为鸻形目21种、隼形目19种、雁形目15种。
3.3 两栖类
湿地内两栖类动物1目2科5种,主要有花背蟾蜍、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黑斑蛙。
3.4 爬行类
湿地内爬行类动物有2目2科5种,主要有丽斑麻蜥、密点麻蜥、黄脊游蛇、白条锦蛇、赤练蛇。
3.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Ⅱ级保护动物27种:大天鹅、小天鹅、凤头蜂鹰、苍鹰、雀鹰、草原雕及黄喉貂等。省级保护动物35种:大白鹭、鸿雁、豆雁、绿翅鸭,狐狸、貉、松鼠、花鼠、狼及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等。
4 小结
通过对湿地内植物和动物资源的详细调查,初步掌握了其种类、特征、动态变化规律。为有效地保护沙区特有的泡沼湿地类型景观,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
1005-5215(2017)03-0057-02
2017-01-10
朱桂敏(1964-),女 ,辽宁彰武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S759.94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