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红松果林发展前景展望

2017-04-05王志军王力刚

防护林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果林结实红松

王志军,王力刚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红松果林发展前景展望

王志军,王力刚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介绍了红松异砧嫁接的发展历程及关键技术要点,阐述了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红松引种历史、生长表现、苗木类型情况。结合该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该区发展红松果林苗木类型,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红松果林;发展前景;黑龙江西部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地区全部或部分县区,共计29个市县(郊区),幅员10.4万km2,占全省幅员面积的22.9%,该区是全省生态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的地域,是黑龙江省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由于干旱少雨及瘠薄的土壤条件,使得该区生态建设的植物材料应该具备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的特性[1]。而红松是我省东部山区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经济利用价值大,因其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不宜变形及耐腐力强等优良特性而成为优良的用材树种。其种子因具有重要的医疗及保健作用及其可食性而成为重要的坚果资源。然而,红松对气候、土壤等立地要求严格,黑龙江西部风沙区的环境条件不适宜实生红松的生长,因而在该区发展红松果林采用实生苗红松成为不可能。而以樟子松为砧木的红松异砧嫁接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使得在黑龙江西部发展红松果林变为现实,从而为提升该区生态建设的经济功能提供了新途径。

1 红松异砧嫁接

1.1 发展历程

红松异砧嫁接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鄂木斯克的南部森林草原地带,研究人员以欧洲赤松为砧木嫁接西伯利亚红松用于生产造林取得成功,并获得了红松种子。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为加速西伯利亚红松坚果生产,当地居民采用异砧嫁接方法将优良西伯利亚红松接穗嫁接在5年~7年生欧洲赤松上,3年开始结实,15年后能获得种子110~200 kg·hm-2(最高产量270~340 kg·hm-2)。在国内,牡丹江林管局穆棱林业局20世纪60年代用异砧嫁接红松营造用材林,获得成功,并结实。2000年大庆红旗林场在20年生樟子松上嫁接红松,2004年开始结实。2000年5月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将西伯利亚红松嫁接在树高3.1 m樟子松上,2002年接枝平均生长37.2 cm[2]。随着各地红松异砧嫁接生产性试验尝试,其技术日臻成熟、完善,为红松果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在不适宜红松生长的地区可以通过异砧嫁接技术发展红松果林,扩大了红松的适生栽培区。

1.2 技术要点

红松异砧嫁接技术经过国内外林业专家几十年的试验探索及系统总结,基本形成了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砧木选择、接穗选择、接后管理等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嫁接方法——可以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舌接法和短枝接法,但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最为常用、方便且嫁接成活率最高[3]。

嫁接时间——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但以春季成活率最高,时间以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最佳时间段。夏季嫁接在接穗半木质化状态进行,时间为7月。秋季在树液尚在流动时进行,一般为8月末至9月中旬[3,4]。

砧木选择——在黑龙江西部砧木选择樟子松,苗木类型以容器苗为宜,选择S2-2苗型、顶梢直径0.5~1.0 cm的植株作为砧木,将要嫁接部位的针叶摘除至顶芽,同时适当剪除过密轮生枝,每轮保留3枝即可[3]。

接穗选择——在红松主产区选择优树,选择生长良好、结实优良的偏雌母树作为优树,在优树上选择树冠中部区域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接穗备用。采集时间冬季12月至翌年3月,春季随采随接,夏季7月初枝条半木质化状态时嫁接,秋季8月末至9月末[4]。

接后管理——主要是保持水分与提高养分。通过摘除砧木顶芽减少水分及养分消耗,接穗嫁接好后及时套袋保持接穗水分,避免过度蒸散。通过嫁接前后及时浇水及松土除草保持土壤水分供应充足。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及越冬管理等工作[5]。

2 黑龙江西部红松引种生产实践

黑龙江西部红松引种最初是从实生播种开始,早在1971年8月甘南县率先从伊春引入红松种子采用室内自然温度堆积-混沙-冷冻法催芽处理,第二年春季苗床播种。苗木在苗床培育3年后,开展红松引种造林试验,以樟子松为对照。经过22年生长,开始结实,树高是樟子松的0.75倍,胸径与樟子松相当(是樟子松的1.05倍),而最早于1980年开始结实,较对照樟子松提前1年结实,到1993年单株平均结实量5.5 kg。并在当地采用结实的种子繁育出红松二代苗木,应用于生产造林,造林保存率达80%[6]。随着极端气候的陆续出现,甘南引入的红松实生播种植株出现提早结实、生长衰退的现象;龙江错海林场最早从1978年开始实生播种引入红松,将苗圃繁育的苗木栽植在山区森林环境下,长势良好,并已结实;1988年开始采用樟子松为砧木异砧嫁接红松繁育,获得成功,并营建了示范林,长势良好,已经结实。1997年甘南县兴久村白虎山北坡试验营造了3种针叶树试验林,其中就有红松异砧嫁接苗,目前生长良好,已经结实[7]。

3 前景展望

通过几十年红松不同苗型在黑龙江西部的引种情况看,实生苗在风沙区有一定森林环境下能够成活生长并结实,但在特殊干旱年份长势较弱。在浅山区的森林环境中能够成活生长并结实,长势一般;异砧嫁接苗长势良好,并提早结实。可见,在黑龙江西部风沙区发展红松果林应采用异砧嫁接苗型比较适宜。随着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发展,该区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但目前多数生态工程的经济功能较低,努力提升经济功能成为今后该区各类生态工程建设及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红松异砧嫁接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其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试验表明,红松异砧嫁接使红松结实提前了20多年,这为黑龙江西部发展红松果林提升该区生态建设经济功能提供了可能。

2006年,黑龙江西部龙江县鲁河乡引进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在樟子松幼树上嫁接良种红松接穗,3年后开始结实,较红松产区实生红松人工林提前20多年结实,平均每株结塔5个以上,按600株·hm-2计算,林地效益将达到3 000元·hm-2。且结实量每年大约以近20%比例递增,标志着利用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在我省西部干旱地区获得全面成功,从而为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山区大面积发展红松果林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样板。

由于红松籽巨大的经济功能及其潜在的市场需求,使红松果林建设极具吸引力,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将加速荒山荒坡的绿化[8],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红松果林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区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1] 杨扬,王力刚.黑龙江西部风沙区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应用模式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4(7):107-108

[2] 李希才,张海廷,禹成植,等.樟子松幼龄林改建红松坚果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7):28-29

[3] 温宝阳,王红梅,娄松林,等.红松异砧嫁接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6 (5):82-83

[4] 祁云飞,赖淑艳,董建梅.樟子松异砧嫁接红松关键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3(4):56-57

[5] 尤国春,杨树军,安宇宁,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5):9-11

[6] 郑志田,房贵生,高作文,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红松引种试验初报[J].防护林科技,1996(4):25-26

[7] 高野,王立刚,李峰,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针叶树引种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0(6):34-35

[8] 刘艳,蒲实,王巍.半干旱地区发展红松生态经济林的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0(4):113-114

1005-5215(2017)03-0052-02

2017-01-18

王志军(1972-),男,黑龙江呼玛人,大专,工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Email:wzjxx215@sina.com

王力刚(1968-),男,黑龙江海伦人,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从事防护林研究,Email:wlg0415@126.com

S791.247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3.022

猜你喜欢

果林结实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找出结实的绳子
结实的纸筒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