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017-04-05张森林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学科旅游

张森林(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张森林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文章就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生原因、专业设置及其作用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讨,进而揭示了其体系和内容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壮大起来的,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等发展特点,并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旅游业的中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高等教育;旅游业;人才培养

1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生的社会背景

我国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有旅游业和旅游经济,但长期处于自发或缓慢发展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地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秦皇岛、烟台、青岛、大连等地也成为旅游者云集之地。[1]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管理经营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客观要求。当时,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酒店业、餐饮业等在扩大经营规模和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深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极度缺乏。这一现象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我国教育部门,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部门,急需扩大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大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以适应当时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1.2 旅游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外旅客接待工作仍长期沿袭国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即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接待工作,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政治素质虽高,但缺乏经济观点和市场意识”[2]139,已远不能满足和适应日益增长的行业管理工作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设立和扩大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以适应专业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3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前和初期,我国一些高等院校虽开设了经济专业或外语专业,但并没有直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例如1978年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虽开设了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石油、煤炭等经济专业学科,但并没有直接开设旅游经济或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科。又如在人员培训方面,当时我国一些外语学院或行业主管部门虽开设了涉外礼仪、国际交流等专业课程,对来自企事业单位一线接待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短期培训和业务指导,但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旅游高等学校和专业的师资队伍。

以上诸多情况说明,在改革开放以前和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在旅游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急需在旅游教育,特别是旅游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场新的变革。

2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1 创立旅游专科教育

1977年10月,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委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外事办公室在筹划旅游业发展时,组建了外事旅游发展准备工作组。该工作组成立后,立即起草了《上海旅游业发展规划报告》,其中认为要振兴上海市旅游业,自然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急需创办一所专门的旅游学校。在此报告精神和当时上海市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经过多方筹备,1979年9月26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宣告成立,时称“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隶属于上海市政府外事办,下设客房管理、餐厅管理和财务管理3个专业,学制为2年,[3]40主要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1982年9月,该校又开设旅游管理、翻译导游和财务会计3个专业;1984年9月,再增设导游日语专业;1985年10月增设烹饪专业。到2001年,该校经过多次调整合并,正式拥有旅游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旅游信息管理、旅游管理、商务管理、饮食营养卫生等6个专业。2003年,该校划归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实行联合办学。[4]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1979年成立的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旅游高等学校,由此拉开了中国旅游高等专科教育的序幕。

2.2 组建旅游本科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当时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国家旅游局的主导下,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成为当时国内最先开办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的高校。

1979年随着外事活动的不断增多和旅游业的初步发展,在国家旅游局和北京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领导经研究讨论决定:立即创办一所具有旅游特色的外语学院。[2]83-851980年初,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北京旅游学院筹备处,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招生工作。198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旅游系,设导游翻译、旅游经济两个专业。1992年又增设饭店管理系、旅游外贸系。在此基础上,199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旅游经贸学院,1999年又成立了旅游管理学院,对外称“北京旅游学院”。北京旅游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本科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引起国内本科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热潮。

1980年,杭州大学旅游专业从经济系分离出来,扩大组建了杭州大学旅游学院,后并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随后,南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等也纷纷从外语、经济、外贸等专业中,组建旅游学院,成为我国最早一批开设本科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2013年4月,由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正式成立四川旅游学院,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以旅游专业命名的高等院校。

随着旅游高等院校的相继成立,旅游专业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和专业目录。1987年,国家教委公布新修订的高校专业目录,将旅游经济专业划归到“经济学、管理类”学科。1993年,国家教委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学科门类“经济学”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正式设立“旅游管理”二级学科。[3]461998年以后,教育部学科目录增设了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下设旅游管理二级学科。2012年,旅游管理与工商管理平级成为一级学科,其下设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四大专业,正式建立起我国旅游本科教育。

2.3 建立旅游研究生教育

随着旅游本专科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硕士和博士培养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983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目录(实行草案)》,在“经济学”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设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1990年9月,杭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旅游经济硕士点(现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2000年,中山大学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成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最早的博士点之一。截至2012年,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已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113所、博士点41所。[5]至此,我国旅游研究生教育依托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为我国旅游业长远发展和理论研究培养大批高级研究人才。

2.4 开展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旅游学科建设需要旅游学术研究的支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也需要旅游研究理论的推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设立旅游高等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旅游学术研究。由于当时将旅游高等教育定位为高等旅游职业教育,这个定位和办学方针考虑到当时我国紧缺旅游接待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成为众多高等旅游院校的主流办学方向,所以旅游高等教育创立之初,注重于旅游学基础理论的研究。1979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正式组建了旅游地理学科组,郭来喜任组长,成员有杨冠雄、宋力夫等,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旅游研究组织。[6]旅游学科由社会服务(行业需求)推动科学研究,继而带动学科建设,形成了由行业需求和科学研究来倒逼学科建设的逆向发展路径。其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等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的主体,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中开展旅游学术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宗旨,为旅游业和旅游高等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980年,国家旅游局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旅游教育工作座谈会,对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989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八五”旅游教育规划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旅游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讨论。1994年11月,全国高等旅游教育研究会在武汉召开会议,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教学、科研、合作”三结合的建议。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旅游学术研究交流,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1世纪以后,随着旅游高等教育的蓬勃兴起,我国旅游学术研究通过对旅游教育和旅游高等教育等问题的深入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研究为旅游产业提供持续动力,进一步揭示了旅游教育规律,培养旅游人才,为促进和发展旅游经济服务。

以上几方面分析表明,我国正规的旅游高等教育从1979年起至今30多年,不仅为旅游行业和相关服务业相继建立起涵盖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学科体系,而且还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旅游学术研究活动。

3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3.1 促进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旅游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高等教育以研究旅游现象,探索旅游发展规律,指导旅游业发展,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旅游教育的社会影响提升国民旅游观念,激发国民旅游动机;促进国民出入境旅游的兴起,入境游和国民出境游游客大力增加,从而带动大专以上的高等旅游专业教育和大专以下的旅游职业教育,虽然性质不同、层次各异,但任务是相同的,即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宏观范围和微观范围内各种人才,因此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就成为旅游教育的共同任务。

3.2 培养了大批旅游管理人才

自旅游高等教育产生近40年来,已经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了众多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2014年,全国共有旅游院校总数2 055所,在校学生为75.33万人,其中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 122所,比上年末增加163所。[5]旅游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招生和毕业均在200人左右,在校有800多人;旅游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全国招生1 600多人,毕业了1 300多人,在校生4 300人;[7]本科教育在全国招生5.21万人,毕业4.22万人,在校生达到19.42万人;高职高专的教育,2013年共有1 067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高职高专旅游大类专业,全国招生12.91万,毕业14.32万,在校生39.35万。[8]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职高专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在旅游业一线酒店业、餐饮业服务,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旅游业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科研教学机构,服务旅游业,他们与旅游职业教育相结合,共同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旅游服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3 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和政治服务中脱离出来,旅游高等教育通过对国民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通过提高毕业人员素质和培养专业人才,渐渐成为我国第三产业重要部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1979年我国入境游客总计420万人次,是1978年的1.5倍,收入4.49亿美元;1980年达570万人次,是1978年的3倍,收入6.17亿美元;1990年达2 746万人次,是1978年的14倍多,收入达22.18亿美元;2000年,入境游客达8 344万人次,是1978年的40多倍;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0 311亿元,国内游客36万亿人次,入境游游客达1.2849亿人次,入境旅游达10.538亿美元。[9]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尽管我国旅游教育是伴随着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的,然而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却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使我国旅游业的体系更加完善,它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引导、培养、完善和提高的作用。旅游高等教育不仅直接为旅游业输送理论功底深厚和管理技能完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专业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人才,还为旅游业提供理论支撑,由此达到提升旅游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效果。

3.4 扩大了旅游国际交流活动

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后,国家和科研机构通过加强对外交流,拓展旅游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寻求国外先进办学经验,引进国外旅游业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发展理论,用以指导和推动国内旅游业和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例如:1986年,上海旅游对外考察交流工作从以往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从被动地向来访者介绍上海,转变为主动地走出去宣传上海,一年之内,上海市旅游局系统共有155人出国考察、学习、洽谈业务,并接待了11批外国记者团和影视摄制组,发出各种旅游读物42万份。1986年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于1986年6月26—29日在香港展览中心举行,有中国、美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旅游单位、32家饭店、23家旅行社和18家国际航空公司参加,中国积极参加并宣传国内旅游,推动了国际旅游交流。[10]之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通过发展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的国际区域旅游圈,共建无障碍旅游区,积极引入国外和东部地区旅游服务企业,提升国内旅游策划、营销和服务水平,努力形成旅游特色品牌。

4 结语

通过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高等旅游教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和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11]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专业体系。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性发展,已经形成涵盖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教育为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

三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30多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陆续为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可以预见,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和完善,必将为我国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持。

[1]宋振春.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张广瑞,宋瑞,刘德谦.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周其厚.当代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4]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EB/OL]. [2016-02-25].http://lzzs.sitsh.edu.cn/Home/News/view/xwid/145635795947327825.

[5]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R].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

[6]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2014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4.

[7]许辉,杨洁明.我国旅游教育培训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110-112.

[8]保继刚会长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2014年度工作报告[EB/OL]. (2014-12-03)[2016-02-25].http://www.cteweb.cn/index.php?a=shows&catid=16&id=68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1999)[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0]上海文化年鉴部.上海文化年鉴(1987)[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11]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6):148-149.

O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ZHANG Senlin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al and Tourism,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Sichuan, China)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stage of stable growt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since the 1980’s.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t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s emergence reasons, program setups and rol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s system and contents we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related service industries, that it exhibits multi-disciplinary, multi-layer and multi-channel features, and that 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motiv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al program setups and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 tourism industr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张森林(1992—),男,贵州遵义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西南区域旅游文化研究。

G642

A

2095-7211(2017)02-0081-04

猜你喜欢

旅游业学科旅游
【学科新书导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超学科”来啦
旅游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