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种茧育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
2017-04-05李桂芳
李桂芳
(四川省西充蚕种场, 四川 西充 637257)
基地建设
浅议提高种茧育小蚕共育质量的技术措施
李桂芳
(四川省西充蚕种场, 四川 西充 637257)
本文结合种茧育小蚕共育实际,就加强共育前蚕室蚕具消毒、小蚕饲养各个环节技术要点、提高种茧育共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科学有效地饲育种茧育小蚕,提高蚕种繁育质量提供参考。
种茧育 小蚕共育 技术措施
种茧育小蚕共育是生产优质蚕种重要的基础环节。种茧饲养的桑蚕是纯种原蚕,其体质、抗病抗逆性等方面较丝茧育饲养的杂交蚕差,所以饲养难度相对较大。种茧育需要生产健康无病的蚕、蛹、蛾、卵,完成蚕种的繁育,故对蚕病防治的要求极高。“养好小蚕七成收”,繁育无病、强健、整齐的优质小蚕,增强其抗逆性、抗病力,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本文结合我场近年繁育芳·绣×白·春、川山×蜀水等优质蚕种的生产实际,就种茧育小蚕共育饲养技术,如消毒、收蚁、匀蚕扩座、眠起处理、环境调节等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提高种茧育小蚕的品质提供有效信息,供同行参考。
1 共育前蚕室和蚕具消毒
养蚕前,对共育室及养蚕用具严格消毒,降低共育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量,为小蚕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保证共育原蚕在适宜环境中健康生长。具体方法可参考《DB51/T848-2008养蚕消毒技术规程》中的蚕前消毒。其中重点做好以下环节:
首先将蚕室内的蚕具全部搬出,彻底清洗蚕室、蚕具,包括上次养蚕遗留的污染物。二是将蚕室、蚕具彻底风干或晒干。三是在低温、无风、无雨的时间段,用1.5%的漂白粉溶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特别是上季制种用过的塑料小蚕网、大蚕网要在漂白粉溶液池中彻底浸泡1天,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
2 种茧育小蚕共育技术
2.1 原蚕收蚁
收蚁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既要保证良好的孵化率,又要防止蚁蚕的散失和人为损伤。收蚁前应提前调节好共育室温湿度,温度达到28℃,湿度达到90%左右。收蚁当天早上5-6点进行蚕种感光,春季早上8-9点收蚁,秋季最好在7-8点收蚁。一般采用桑引法,打开蚕垫纸,在蚁蚕体上薄薄地撒上一层新鲜熟石灰粉进行消毒,再给一层孵出桑,十余分钟后即可收蚁。收蚁时动作要轻,防止蚁蚕受伤,定座面积不能太小,否则第二天匀座困难,收蚁后可以进行第二次喂叶。收蚁当天为蚁蚕的疏毛期,此时对桑叶质量要求较高,最好采摘新叶梢最大叶片的上一片嫩叶,不用过老或过嫩桑叶。
2.2 共育消毒防病
小蚕共育在蚕病防治,特别是微粒子病的防治方面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是因为小蚕集中,小的源头也会带来较大面积的感染。二是小蚕处于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生长发育的起点,一旦病原感染,即使是微量的感染,也会因为病原的反复生长、多代繁殖而造成养蚕后期严重的后果。所以小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非常重要。消毒具体方法可参考《DB51/T848-2008养蚕消毒技术规程》中的蚕期消毒,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2.2.1 桑叶消毒。小蚕期桑叶消毒的漂白粉溶液有效氯浓度严格控制在0.35%左右,浸泡时间为5~10min,药液每消一次更换一次,不可重复使用。每顿桑叶现消现用,当顿桑叶未用完,及时淘汰,不作下一次给桑用料。贮存桑叶的地面每天用0.35%漂白粉溶液消毒。
2.2.2 用具消毒。共育用的鹅毛、蚕筷、切桑机、调桑板、盛桑箔、塑料薄膜垫布、扫帚等,都要进行彻底严格的消毒。未经消毒的用具如维修工具、个人用品等,都要经消毒后才能进共育室使用。
2.2.3 人员消毒。一是共育室要求换鞋入室、踏水入室,换鞋时分开放置室内鞋和室外鞋,防止相互污染,踏水经常更换,浓度保持在1%,对上完班后换下的鞋子要清洗干净并消毒。二是上班第一件事是洗手,用肥皂将双手彻底清洗干净,剪短指甲,杜绝农药手、油污手、掐菜青虫手对小蚕的损伤和感染。三是换上干净的工作服装。
2.2.4 蚕座消毒。1龄每天早上给桑前消毒,2龄3龄一般起除、眠除前消毒1次。将新鲜石灰粉用小纱布口袋装好,在蚕座上均匀周到、薄薄撒上一层即可,不能太多。避免石灰粉过多阻碍蚕的爬行,钻沙蚕多,造成遗失。
2.3 给桑及蚕座处理
2.3.1 给桑。小蚕生长对桑叶质量要求较高,选择适熟偏嫰、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稚蚕专用品种桑叶,同时根据蚕的发育龄期选择不同叶位桑叶,其标准是1龄选择黄中带绿的第3、4位叶,2龄选择绿中带黄的第4、5位叶,3龄则选择有光泽绿色的第5、6位叶。调桑大小以1龄0.5cm2、2龄1cm2、3龄1.5cm2为宜。每天给桑4次为宜,边角给到位,根据蚕的不同生理时期决定给桑多少,少食期以一层桑为宜,盛食期以二至三层为宜,眠前要饱食。给桑后及时盖上防干薄膜,再清扫和消毒地面,保持共育室清洁。未盖防干膜之前不能扫地,防止桑叶污染。
2.3.2 蚕座处理。小蚕生长速度较快,若蚕座内蚕头分布不均,蚕食桑多少不一,在较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蚕体大小不一,发育整齐度下降的现象,进而造成小蚕饥饿就眠,下一龄继续成为小蚕,如此反复就会出现病理变化,成为病蚕。所以小蚕共育,一定要重视匀蚕扩座等蚕座的处理工作,保证小蚕整齐强健。
1龄匀蚕扩座工作一般安排在收蚁后第2天中午进行,用蚕筷将蚕座扩大至蚕箔面积的2/3以上,同时匀蚕,保持合理的密度。2龄和3龄匀蚕扩座的时间主要是在起除时,先将蚕座均匀地分成两箔,再扩座至蚕箔面积的2/3,同时匀蚕,保证蚕头分布均匀,密度合理。无论1龄还是2、3龄匀蚕扩座都保证蚕座平整,有利于保证给桑质量和蚕的饱食。匀蚕扩座时动作要轻,避免伤及蚕体。
我场饲养的川山、蜀水和芳·绣、白·春两对原种,单张原种收蚁量较多。川山、芳·绣蚁量可达4g/张左右,蜀水蚁量可达5.4g/张左右,故2龄饷食时,无论是蚕房组还是原蚕组共育,都应分箔,保证小蚕生长正常的空间,防止因过密饥饿而出现发育不齐现象。
2.4 眠起处理
眠是家蚕生长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蚕儿新皮形成,旧皮脱落的过程,是小蚕共育的关键环节。此时小蚕非常脆弱,在技术处理上也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会造成小蚕遗失、蚕儿饥饿、蜕皮困难等问题,不利于小蚕体质的提高,眠起处理的难易决定于小蚕食桑中的管理,良好的管理可以使小蚕健康生长,发育整齐,眠起处理也就非常方便 。
2.4.1 适时加眠网 。加眠网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应结合饲养温度和蚕群发育整齐度综合考虑,一般各龄都安排在1.5足天左右加,宁早勿迟,防止小蚕眠除时遗失淘汰。
2.4.2 适时止桑。当小蚕就眠达90%时撒三七糠止桑,目的是防止起蚕偷食桑叶并促进蚕座干燥。用量薄薄一层即可,不能太多,防止小蚕被埋,增加蚕头遗失量。
2.4.3 眠中保护。刚眠时温度下降0.5~1℃,湿度适当降低,以保证蚕座桑叶快速干燥。蜕皮时防止强风直吹并适当补湿,以利正常蜕皮。同时防止强光直射蚕座,造成起蚕乱爬,出现饷食时蚕头分布不匀。眠中保护期都应加强温度保护,适时调箔,促使小蚕感温均匀,整齐就眠,整齐蜕皮,整齐饷食。
2.5 共育温湿度及空气质量调节
由于季别不同,气温不同,共育时能够利用的自然温度时间不多,通常需升降温处理,以标准的温湿度,为小蚕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持正常体温,完成食桑、消化、就眠、蜕皮等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小蚕健康成长。原蚕共育1至3龄温度分别为28℃、27℃、26℃,湿度分别为90%、85%、80%,眠中温度可下降0.5~1℃,各龄必须按照标准调温,保持相应温湿度。
2.5.1 升温处理。春蚕小蚕期气温较低,通常需升温,我场升温一般应用机制木炭,优点是火力强劲,保温效果好,温度稳定。缺点是升温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造成空气中氧气减少,不良气体增多,不利小蚕正常生理需要。因此共育期间,须安排专人调温,适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5.2 降温处理。秋季养蚕气温较高,可达35℃以上,我场共育小蚕都采用空调降温。空调自动控制降温应注意两点:一是空调有除湿作用,共育内要经常补充水分,保持湿度标准;二是空调虽然不消耗氧气,但操作人员和小蚕需耗氧,不能长时间关闭共育室门窗,需安排专人调温,适时开窗换气。
2.5.3 定时调箔。蚕室内上下左右不同位置的温度不一致,不同位置蚕箔的小蚕感受的温度不同,长期不调箔,蚕的发育就会出现开差,故调箔是温度调节的有益补充。调箔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定时,每天早、晚6点准时进行;二是保证质量,要求共育室内的蚕箔上下、左右、内外全部对调,每次按固定的程序完成。
2.6 蚕沙处理
蚕沙是危险的蚕病传染源,对于种茧育小蚕的饲养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严格落实防微措施,防治微孢子的扩散污染。2龄起除、眠除分别除沙1次,3龄起除除沙1次,及时用塑料袋密封打包,倒入蚕沙池腐熟处理,严禁直接施入桑园,造成桑园污染,除沙后用1%漂白粉溶液对地面等环境消毒。
2.7 适时发蚕
发蚕时间的确定既要考虑蚕的生理要求,又要注意季节的不同,我场通常选择在3龄2次给桑之后进行。春季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迟1至2次给桑的时间后再发蚕,防止小蚕不适。秋季发蚕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或者傍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防止气温过高,热伤小蚕。蚕农领蚕时宜多带蚕箔,分散保存小蚕,同时缩短运输时间,防止桑叶蒸热,降低小蚕体质。
3 结语
近年来,我场根据部分小组微粒子病多发,原蚕队日系品种脓病多、死笼率高、共育遗失小蚕造成任务完成困难等情况,不断加强小蚕共育技术的探索和管理,共育质量明显提高,微粒子病、脓病等蚕病得到有效控制,种茧质量大幅上升,蚕种产量质量稳定提高,各生产小组完成任务相对较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李桂芳(1981-),女,大专,农艺师,从事蚕种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