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探析
2017-04-05庄晨忠
庄晨忠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探析
庄晨忠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116)
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在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目标的基础上,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主导性、前瞻性、针对性、整合性等特征,探讨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意识、知识学习、信息辨析、舆情引导、话语使用、资源整合等能力构成,由此从辅导员自我提升、高校完善机制、政府统筹规划等方面,构筑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路径。
高校辅导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提升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网民中学生群体占25.1%,20-29岁网民占30.4%。[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休闲娱乐、交流感情的主渠道,并深刻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观念。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如何,能否掌握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一、网络育人与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是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由此也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渠道和新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和个性化等显著特征,它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强调主客体双方即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展,它既有现实社会的实在性,又有网络社会特有的虚拟性。正是网络社会的这种虚拟性特征,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育人变得更加复杂并具有两面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育人活动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新的载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手段,如能善加利用,它将发挥现实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实现的育人功能;如不能善加利用,则将对青少年成长带来较大危害。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影响较大。新形势下大学校园既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也是作为网络社会的一部分独立存在。如何适应新形势,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更好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就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必须面对的挑战和机会。高校辅导员如何顺应教育环境的新发展、新变化,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技术和手段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特征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具有主导性、前瞻性、针对性、整合性等特征。
(一)主导性
高校辅导员要坚持价值主导性、政治敏锐性方向,努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主导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以此为导向对学生求学、生活的厌恶情绪、抵触心理、不正确观念进行实时监管、有效疏导,主动争取话语权、主导权,结合教育内容通俗化、方法艺术化、途径长效化和手段立体化,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二)前瞻性
网络的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们的交流交往突破了以往的距离障碍,使得各类信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此外,互联网的匿名性以及交流双方的隐蔽性,也对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因需而变、因时而变,根据互联网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特点,准确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实质、原因、特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与权威性,熟练运用各种工具收集、处理与传递网络信息,提升网络信息研判的前瞻性。
(三)针对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较为统一,个性化和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下开展此项工作更具刻板性、模式化。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培养、提升与学生无障碍交流、平等化互动、个性化引导、针对性辅导等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从服务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整合性
互联网兼有多种媒介的传播优势,致使德育内容的传统突破了单一媒介的束缚和依赖,获得更加多样化的传播形式。[2]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整合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力、亲和力,在瞬息万变、开放多元的互联网系统中甄别、整理、传播有效信息与核心价值,形成传统与现代、网上与网下思想教育合力。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擅于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党政领导、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等各方资源,践行平等性、民主性等理念,采取说理说教、提供信息、引导教育、民主参与等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体现其能力之整合性特征。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构成
(一)网络教育的意识能力
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更为宽广的领域。在这一新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创新教育意识、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摒弃与时代不相符合的教育思想观念,并结合网络的特性进行工作创新、深化工作开展。
(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
无论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还是计算机网络自身不断发展的知识,都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此不断适应网络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践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学习目标,善于接纳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及时掌握各种网络基础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工作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三)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
互联网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造成网络信息繁杂、混乱,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浊扬清。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自觉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准确把握,特别是能及时感知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不健康信息、传播谣言等网络行为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及时跟踪关注学生平时在网上浏览或发布的信息和言论,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既要防止与学生一起成为不真实信息的传播者,更要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四)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争议频频发生,社会舆论环境日趋复杂。要想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将高校网络舆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能及时研判网络舆情,而且要能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博客、微信、QQ、贴吧等网络平台主动发布相关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评论,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此外,要在旧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充分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有效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五)网络话语的使用能力
网络“话语”既包括传统的语言文字,又加入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型信息。网络话语因其形象、杂糅、个性、戏仿、多样等特色深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辅导员应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形成具有网络文化特性的网上交流互动风格。恰当运用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语言、网络动漫表情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在营造一个轻松无障碍网络交流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教育学生在网上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六)网络资源的整合能力
辅导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格特质,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资源整合能力。高校辅导员要在搜集、整理、分析、研判各类网络信息的基础上,整合、运用各种网络平台、渠道等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此外,要统筹网上与网下教育互动,主动、积极发挥各类组织、社会公众、学生家长的重要作用,形成网上与网下紧密融合、家庭与学校协同发力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路径
(一)辅导员要自我提升,努力提高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1. 树立网络教育意识
网络使师生在沟通、交流格局中学生个体性最大化凸显。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改变,高校辅导员必须切实转变以往单纯说教、灌输的思想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网络教育意识,在了解、掌握网络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手段教育引导好学生,让学生分享个人的个性特质与思想,表达个人的思想愿望与价值诉求,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人文关怀,满足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
2. 加强网络教育学习
教育能力是动态发展的,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巩固强化提升。这就需要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保持其能力的发展性。一方面,要注重研究网络发展对社会文化、网络舆论对学生思想行为、网络生活方式对学生心理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掌握网络技术,学会信息的收集、处理、筛选,学会利用博客、微信、QQ等网络互动平台应对网络舆情,学会利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努力寻求与学生间的诚恳对话、无缝沟通。
3. 开展网络教育实践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重在实践。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积极“触网”“用网”,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种网络技术,善于搭建不受时空限制的专题网站,利用博客、论坛、即时聊天工具等手段提升主动驾驭网络的能力。同时,要更加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联系和互动,通过“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等方式,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努力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网络教育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网络时代会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以更加直接、快捷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变化,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这些网络平台上,作为公共交流和信息发布的渠道。此外,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勇于突破传统、超越自我,在工作中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旧的思维模式和框架,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二)高校要完善机制,构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体系
1. 健全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机制
要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整合的方法与模式、网络舆情处理技巧、网络语言表达艺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各种专题培训和专项研讨,帮助高校辅导员熟练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和网络技术知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保证经费的前提下鼓励高校辅导员通过在职攻读教育管理相关学科的博硕士学位、在职进修、校际交流等途径,系统学习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 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激励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网络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奖励机制,对运用网络思想教育阵地效果突出的高校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作用重大。当前,高校要努力探索将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以及优秀网络文章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与薪酬、晋升挂钩,调动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切实发挥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
3. 建立高校内部资源保障机制
高校要针对校园网络建设、运行和维护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不足,学校网站的基本功能尚不能完全实现等问题,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优化资源配置等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开发出一个既拥有知识资源以便高校辅导员学习,又能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平台,为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
(三)政府要统筹规划,打造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平台
1. 加强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国家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规范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的内容体系和目标等。从总体规划、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网络建设、网上监控等方面,结合网络建设与信息管理、管理决策与工作部署等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组织开展经验总结、典型宣传等系列活动,促使高校主动创新、富有实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提供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已难分校内校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是学会、研究会的形式,甚至可以是利用网络平台的网络联盟组织,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并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构为依托,加强对高校此项工作的政策指导,出台相关的文件和政策,鼓励全国高校、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同时,在政策、资金上鼓励并扶持部分条件好的高校增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研究方向,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此项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3. 搭建共享平台与监管体系
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资源共享的特性,建设能够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资源量充足的共享网络平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发挥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作用,汇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研发资源,努力使网站联盟成为高校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散库、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和宣传舆论的风向标。[4]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高校之间、社会公众等力量,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管理监督、检查评估,抢占、筑牢网络宣传思想主阵地,并促使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营造阳光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注释: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N):《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8次)》,2016年8月3日。
[2] 唐亚阳、杨 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 王 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8期。
[4] 冯 刚:《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3期。
[责任编辑:石雪梅]
2016-09-21
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科研项目(JAS151593)
庄晨忠, 男, 福建福清人,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副研究员。
G641
A
1002-3321(2017)01-0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