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大米
2017-04-05李超
鱼台大米
1.种植历史
在鱼台县发掘的汉墓中,就曾发现鱼台县先民种植的稻谷;清康熙版鱼台县志中有“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其利浦、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的记载。
1956年鱼台县县委把治水与试种水稻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山东省委指示在沿湖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县委成立稻改委员会,并从安徽省六安市请来农民技术员83名传授种稻技术,当年境内种稻3477公顷,单产1260千克; 1963年,济宁市为改造沿湖涝洼耕地,专门召开三农干部会议,推广密滩大队的稻改经验;1964年11月20日,中共鱼台县委、鱼台人委联合下达《关于一九六五年水稻生产计划的意见》,并成立稻改指挥部,种稻23570公顷,总产水稻5834万千克,一举由缺粮县变成了余粮县。之后,稻田面积逐步扩大,到2010年前后,已达到27000公顷。
2.独特的品质
外在感官特征:米粒皎莹如玉,气味醇正芳香,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椭圆形,蒸煮浆汁如乳,米饭油亮溢香,米粒晶莹透亮,软而不黏,有韧性,饭味清香适口,是最佳的营养膳食。
内在品质:蛋白质≥6.5%,脂肪≥0.8%,淀粉≥75%,钙≥8毫克/100克,铁≥40毫克/千克。
3.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
鱼台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微山湖西岸,地处东经(116°23~116°49),北纬(34°53~35°10),境内有17条河流纵横交错,降水集中,干湿季节分明,具有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寒燥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水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鱼台县属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324.3小时,年平均气温13.7℃,平均无霜期213天;鱼台县土层深厚,以黏土为主,海拔33.5~37.6米,平均有机质1.582%,全氮0.1032%,碱解氮0.066‰,速效磷0.0079‰,速效钾0.19‰。土壤的pH值为7.2,为水稻生长最佳酸碱度。
4.独特的生产方式
鱼台水稻种植根据独特的微山湖小气候,灌溉采用微山湖水,由传统的育苗移栽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机插为主、旱播水管为辅的生产方式,依据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李超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