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低产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
2017-04-05黄承彦,郭洪海
挖掘中低产田生产潜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
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高产田的产量水平已基本接近耕地的生产能力,产量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不大,并且投入高、环境压力大、效益低;相对而言,中低产田的粮食产量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山东省中低产田面积431.9万公顷,占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的65.8%。因此,重视中低产田改良、培肥与利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
一、山东省中低产田现状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2克/千克,碱解氮小于70毫克/千克,有效磷小于20毫克/千克,速效钾小于90毫克/千克或者土体厚度小于1米的农田。中产田小麦667平方米产300~450千克,玉米667平方米产350~500千克;低产田小麦667平方米产量低于300千克,玉米低于350千克。据国家和省有关耕地质量调查统计,山东省中产田面积247.8万公顷,低产田面积184.1万公顷,分别占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的37.8%、28%。从山东省地貌划分,中产田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山前平原的中上部、河谷平原到丘陵坡麓的过渡带、黄河冲积平原的缓岗高地、鲁东丘陵区的低坡地;低产田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山丘坡麓、黄河冲积平原的封闭洼地、黄河古道、鲁北滨海平原。从区域分布看,东营市、菏泽市、德州市、临沂市、滨州市等的中低产田面积较大,这些地区均为山东省的粮食主产区。
目前,在中低产田利用上,中产田以种植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小麦-花生为主,兼顾种植杂粮,绝大部分中产田一年两作,部分为两年三作,复种指数平均160%;低产田主要种植小麦、甘薯、花生、棉花,大部分一年一作。中低产田粮食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量水平低。以小麦为例,山东省高产田667平方米产量均在500千克以上,大面积667平方米产量超600千克已在多县市出现,最高单产甚至超过800千克/667平方米,但山东省小麦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仅400千克左右,主要是由于较大面积的中低产田拉低了全省平均单产水平;二是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2013年,秋季连续降雨,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等多市出现较大面积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二、山东省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分析
中产田土壤或物理性状不良,通透性差,或存在轻度侵蚀,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不足,灌排水利设施较差,机械化程度较低;低产田土壤存在一种或多种较难改良的生产障碍因素,如土壤盐碱化、涝渍、瘠薄、缺素、沙化等,土壤理化性质不良,几乎没有灌溉条件。
近几年,山东省开展了中低产田的改造工作,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综合配置,沟渠路桥涵闸配套发展的要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3.3万公顷,为山东省中低产田改造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和经验。通过实施综合措施进行中低产田改良培肥,可以使大部分中低产田地力及生产力水平提高一个等级。如近几年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就小麦生产而言,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2‰以下的中低产田,小麦667平方米产量连年超500千克。以周年小麦、玉米两季种植估算,中产田每667平方米周年增产粮食100千克、低产田增产200千克是可行的。如果改良面积按中低产田总面积的50%计算,预计山东省每年可增加粮食50.98亿千克。
三、中低产田改良的思路与建议
分析中低产田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一是干旱缺水,二是土壤盐渍化,三是土壤瘠薄,四是缺乏适宜中低产田的粮食作物品种和配套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一)思路
以习总书记提出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为指导,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多专业、多部门合作,开展中低产田土壤培肥改良、工程与农艺节水、品种筛选与配套技术等联合攻关,集成创新中低产田增产增效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未完待续)
(黄承彦 郭洪海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