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7-04-05李爱娜
(山东翠屏街道办事处经管站,山东 栖霞 265300)
摘 要: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还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意见,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9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农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提升農民的收益。
1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特征
1.1 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调。自1978年以来,到2002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从80%下调到60%[1]。据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结构总共经历了3次较大调整,第1次是1978—1985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的中心转移到经济上,引发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渔业在1978年仅占我国农业弄产值的2%,是所有农业内部部门中比重最小的,而2002年,渔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竟然提高到16%。而种植业在1978年占据我国农业生产总值的77%,经过10a的发展,种植业下降了将近10%。牧业在1986年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曾一度由17%上升到25%,成为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2的部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受第4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农业结构的比重迅速的下降,到了2002年前后,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乎下降到50%。
1.2 农业经济增长的特征
种植业始终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遥遥领先,因此加强种植业的收益,是增强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式,提高种植收益。例如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1990年我国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78.002万hm2,粮食作物占总量的20%,到了2007年末,我国粮食作物提高了200万t的产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2]。此外,加强经济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也能优化农业结构,具有资源优势的经济作物能够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林果业基地的建成,也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加大林果业资金投入,能够带动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以葡萄可以酿酒,也可以做成林果产品,通过不断地扩展特色农业的框架,我国农业经济越发的多元化,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并远销海外。依靠特色林果业的迅猛发展,使农业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1 农业外部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在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而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所占到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在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降,这是社会转型对农业外部结构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到农业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经济成为未来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方向。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下降,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要求相关研究人员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并以农业经济增长为目标,对农业外部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3]。此外,还要注意,劳动力会一次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转移,因此合理化的转型,也是农业外部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问题,操之过急会引起农业结构的畸形发展,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种植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占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牧业、渔业、林业。农林渔牧总产值结构组成了农业内部结构,因此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指通过调整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在农业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依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虽然经过多次大幅度的调整,但种植业依旧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而林业虽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却始终在农业生产总值的3%的比重徘徊,这说明我国许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国土幅原广阔,南北之间的气候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发挥本地环境条件的优势,从而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到合适的比重,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总体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可以将农作物归类为3类作物,第1类是粮食作物,如谷物、豆类。第2类是园艺花卉作物,第3类是经济作物、如瓜果、蔬菜、棉花、油料。可以适当的调整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转而增长粮食作物的生产率,不仅能够发挥既经济作物的高回报率,还保证了本地粮食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4]。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通过农业结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知道我国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因此我国农业调整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优化我国农业结构,可以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入手,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畅销的优良品种的种植,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扩大适销品种的种植,从而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
3.2 正确发挥农场行政部门的作用
农业行政部门要发挥本身的优势,从宏观角度入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例如针对个体农户提供信息资源,作为中介组织沟通农户与本地市场的交流,完善农业管理体系,都是提高本地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中,农业行政部门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只能作为市场经济的辅助,给农户与市场架起沟通的桥梁,亦或是给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转变农场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些方式,进行间接的调控,其目的在于为本地农户服务,实现本地农业经济的增长[5]。
3.3 大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
农产品深加工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助力因素,也是拉动本地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农业结构不是一个平面的比例结构,是一个由市场供求关系操控的产业链条,因此大力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够帮助农业结构良性发展,引导本地经济朝着深度和广度方面调整。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探讨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使农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当地的农户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122-130.
[2]苏洋,马惠兰,李凤.新疆农牧业碳排放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4(5):1047-1054.
[3]邵一珊,李豫新.新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协整理论与VAR模型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3.
[4]李云龙.海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7501-7502,7540.
[5]李生梅,陈宗颜.青海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10(3):43-45,70.
作者简介:李爱娜(1979-),女,山东栖霞北岩子口村,山东翠屏街道办事处经管站,会计,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