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四诊法”转化学困生

2017-04-05刘翠萍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注倾听观察

刘翠萍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实验学校,河源517000)

【摘 要】中华医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而扁鹊的“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则是这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对古代文化的繼承、探索、创新将会推进人类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中医四诊法”巧妙地运用到转化学困生上,对学生善于观察、用心倾听、热情关注、时常接触,会让更多的学困生扬起进步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观察;倾听;关注;接触

一、望——善于观察学困生的行为表现及生活环境

“望”就是气色。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性和心理特点。

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更应时时留意,处处观察,以便发现他们的长处和潜能;善于透过他们的外显行为认识其内在的行为动机、情感体验,随时随地了解他们。上课时,多观察他们的坐姿、眼神;下课时,多观察他们的动态;家访时,多观察他们的家庭特点、生活环境……多一份观察就会少一份误解。细致入微的观察能避免“绚丽的花朵”过早地凋零在疏忽的“花盆”里,能让班上少一名学困生多一名优等生。

二、闻——用心倾听学困生的心声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爱的传递。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夏丏尊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生活因倾听而丰富多彩,教育也因倾听而更加完善。一直以来,不知是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影响,还是受功利性价值观的左右,或是受“刻板印象”的干扰,不少教师的天平都会倾向优等生。当班级出现违纪现象时,不去调查,不去分析,首先想到的便是学困生。于是,不分青红皂白,横眉冷对,一味地指责、批评、痛骂,不给学困生任何解释的机会。即便他们解释了也不会相信,任凭直觉把所有的过错强加在他们的身上。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困生都具有悲观、消极的性格特点。教师的冷漠、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冷眼,亲戚的否定严重地损害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如导致他们个性顽固,思想偏执,心理叛逆,厌学逃学,严重时会有自杀的倾向。众所周知,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把今日的问题少年培养成未来的栋梁。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培养情感的真挚,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情操的高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另一颗幼小的心灵的倾诉。在他愁眉苦脸时,倾听他的失落和不快并告诉他“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他扬眉吐气时,倾听他的成功,分享他的喜悦;在他泪流满面时,倾听他的痛苦并给他面对的勇气;在他春风得意时,倾听他的欢笑并提醒他“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他屡屡犯错时,倾听他的辩解并劝告他谎言是掩盖不住事实的,只有诚恳地改过才会是个好孩子。多倾听学困生的心声,会在“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会在“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新课改中,使得学困生加快前进的步伐,使得问题学生不再是问题。

三、问——热情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在学校里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优等生、学困生常常都是最先被老师认识和记住的。而心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人都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想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学困生违反纪律往住是想引起师生的注意。其实,当一个人产生让人关注的动机时,他会通过相应的行为来完成。但由于人的认识、学识、思想、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优等生。因此,有的学生只好向反方向发展。这时,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多问问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正确地进行引导。特别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教师更应给予母亲般的关怀,亲人般的问候。多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但询问要讲究艺术,一般做到“三问三不问”。上课目光时聚时散,恍恍惚惚的要问;课余常闷闷不乐,满脸忧郁的要问;经常打架闹事的要问。学生不愿回答的不要多问;关于家庭隐私的不多问;有损学生的自尊的不问。此外问问题时也要注意语气,不能像记者采访那样迫切,更不能像警察审犯人般责问,而应像朋友间闲谈那样亲切随和。询问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当教师在询问中对学困生了如指掌时,他们也已经在教师的热情关注中朝着优等生的方向迈进了。

四、切——时常与学困生亲密接触

“中医四诊法”中的“切”,主要是切脉,对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述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一名教师如果要让学困生与其产生共鸣,必须时常接触。了解是教育的基础,接触是了解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课堂里,时常见到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用手轻轻地触一下他的小脑袋以暗示其坐下。其实,一个微小的动作却犹如冬日里的一束阳光,会给学生的心田注入一股暖流。此外,在学困生犯错时,教师与其用手指指着批评他还不如摸摸他的小脑袋,拍拍他的小肩膀让他心甘情愿地说出犯错的原因,再耐心地教导,让其真正认识错误并改正。当学困生发热时,用手摸摸他的前额;头痛时,帮他擦点药油;流鼻涕时,递他点纸巾。他们会觉得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老师也那么爱他们,而师爱是最能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当学困生从心底感激老师时,他们便会在老师的督促指引下不断地进步。事实表明,教育回归自然、走向生活是必然的趋势,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是学生的益友。时常接触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还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接触、沟通能架起师生间信任的桥梁,会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火花。

总之,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数不胜数,而把诊治病人疾病的“中医四诊法”巧妙地运用在转化学困生上,会让“望、闻、问、切”在教师对学困生的善于观察、用心倾听、热情关注、时常接触中以更深刻的内涵散发异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肖勇译.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文.教师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关注倾听观察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会用“耳朵”与学生沟通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