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浅析
2017-04-05江影红
江影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东沙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犯难的问题,特别在农村小学,“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仍普遍存在。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优秀的作文呢?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结合自身在农村小学的工作实践经历,分析造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兴趣;积累;训练;评价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优秀的作文呢?下面笔者将以自己所任教的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要以浓厚的兴趣为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这一片广阔的天地,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农村的山水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农事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而语文课本中大量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也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范本。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篇目中,大部分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作者描绘了桂林山水、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自然风光,该单元的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既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于是笔者就带领着全班同学,在校内寻找春天。笔者有意识地设定路线,带着学生们从停车场走到运动场两侧,走进学校大门,到达教学楼前的空地。笔者还提前要求学生留意每一个地方的景物的特点,细心观察花朵、树木、小草、小动物等发生的变化,并用笔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上,大家都饶有兴趣地讨论着自己的所看所想,并真情实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迷人东沙》、《校园之春》、《校园一角》等优美的文章,给校园的一草一木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并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养成勤观察、勤动脑、勤动笔的好习惯。
二、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要以丰富的积累为基础
农村的孩子因条件所限,接触社会或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少。但农村儿童因身处淳朴的乡村而有其独特的感受,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积累写作素材,而素材主要从生活和阅读两方面积累。
1. 生活积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经验,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中,要求学生把最近观察的事物写下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池中鱼儿怎么游泳、林中鸟儿怎么唱歌,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生活工作、性格脾气;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是观察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写出了不少如《观察绿豆发芽日记三则》、《我家的小狗》、《蜗牛爬行》、《家乡巨变》等生动的文章。
2. 阅读积累。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作文素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写作时如鱼得水。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内素材的积累。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学生积累素材的最好来源。如六年级《穷人》一文,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学生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从而增强表达能力。再者,课外阅读素材也是很好的积累。新课标中对每一学段的课外阅读量都有字数的规定,并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运用到习作中去”。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中,通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文章的学习,学生们认识了鲁迅先生。但要深入了解他,单靠这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笔者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另外一些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如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教材或看课外书时,一定要将那些美丽的词汇、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写作时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三、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要以多形式的训练为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形式、有新意的训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仿写训练。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不可能篇篇都仿写。教师要抓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学习《赵州桥》第二、三自然段后,让学生模仿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家乡的一处建筑。但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要让学生从范文中掌握语言和写作技巧,将模仿引向创造。
2. 日记练笔。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出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既可以增加写作量,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养成经常写作的好习惯。如在一次体育课上,某位同学中暑了,其他同学都主动地去照顾他。笔者趁热打铁让同学针对这件事谈谈自己的想法,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写日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各种素材。
3. 口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因为说是写的前提,要想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完成习作练笔,就必须从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入手。学生有很多口头训练的机会,如在三月份植树活动中,让学生谈谈以前栽树的经历,说说在本次植树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在春游活动时谈谈内心的感受;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等等。口头作文在整个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学生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变得轻松自如,讓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更快,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加突出。
四、多元评价是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评改环节应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生、生生的评价关系,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习作、评改的目的。
1. 自我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习作。
2. 合作评价。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的习作评改得非常认真,评改的视角也非常独特。教师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取长补短。
3. 教师评价。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实例,同时委婉地指出习作中的不足。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写评语,不能千篇一律地写套话、空话,使学生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教师应该尝试的评价方式。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逐步地关注并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要有创意地表达。”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生活范围小,见识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写作时常觉得困难重重。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唯有不断地寻求、探索,才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陆艳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3(15).
[2]王力军.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C].当代优秀教师论文汇编.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3]李白坚.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