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7-04-05罗小宁
罗小宁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同时素质教育观的提出也让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的寻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到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由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以期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式学习;应用探析
随着素质教育观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成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现阶段的小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书本上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合作式的教学方式,以期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对所学的文章先分出层次,然后按照所分的层次进行讲解,最后对文章的内容以及运用到的语文技巧进行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是教师带学生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进行独立思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引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主动的分享自己阅读文章所得到的收获,并将有疑问的地方说出来一起进行解决,整个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竞争意识的树立
小学教育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多的是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合作式的阅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部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共同努力,共同学习。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获得更好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做游戏以及讨论问题等形式,让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熟悉,然后这样有助于提高合作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分组讨论、研究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于文章的理解不透彻,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有目的的进行讨论和研究,然后每个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经过小组的讨论以后,总结出小组内部的答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述,这样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师适度参与,给予学生适当指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引导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有疑问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整个学习的氛围中去,有助于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将合作式学习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能够使學生学习到规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亚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张晓艳,贾晓丽.任务分析理论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212-213.
[3]肖川.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