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就业心理剖析

2017-04-05巴扎汉

青年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毕业对策

巴扎汉

摘 要:当今,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尤其以多数民办类高校大学毕业生为典型。面对市场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现状,对于即将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及不适。本文旨在探讨分析这种大学生毕业前夕所凸显的心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对策

一、中国民办类高校的特点

中国教育网发布官方统计,截至 2015年12月全国民办高校有 656 所。民办高校自21世纪后以飞速度发展的方式占据了教育界的半壁江山,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办学在越发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社会对毕业生的质量问题存在诸多疑虑。一所高校生存和发展之基础,在于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近几年民办类高校跨越式的发展,全国高校入学率增幅较大,在校生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不足,公办类高校越发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人才所需,民办类高校异军突起。不仅办学、管理更加灵活,准入标准也更加宽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由于公办高校招生竞争压力大,国外高校招生越来越普遍,生源市场越来越窄,民办高校为求生存在招生中降低了生源准入标准,导致生源录取分数较低、整体综合素质较差,在校生混文凭、混学历,荒度大学生活的学生增多;另外民办类高校因为体制问题教育资金有限,经费审批紧张,大多数民办类高校对教育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十分匮乏,这直接导致了校园办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明显滑坡,致使民办类高校毕业生在即将毕业步入职场的就业竞争中劣势凸显。

二、民办类大学生毕业生的专业学习现状

笔者多年置身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一线,带过多届毕业生,在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民办类高校的大四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的欠缺。

(一)普遍厌学

学生没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及兴趣,对专业知识学习盲目且缺乏坚持,对大学专业课程学习热情逐渐减弱,翘课,课堂睡觉,迟到、早退,对待作业应付了事的现象较为常见。

(二)大一以来专业学习积极性低

学生仅只是为了拿毕业证学位证而来,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未来和职场就业较为迷茫,尤其是到了毕业前夕心情浮躁、性情不稳,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

(三)缺乏专业的学习方法

由于高考录取整体生源素质较低,本身民办类高校学生高中时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和清醒的目标感,大学四年过惯了散漫的生活,专业学习积极性低,专业掌握程度一般。

(四)因入学整体生源成绩较低,学生层次大致相当,容易产生互相感染现象

多数毕业生由于四年厌学情绪,专业能力不高。因学生自主性及自我控制力较差,由此产生的从众心理强大,加上生源质量差,多数毕业生四年在寝室里无所事事,电脑、游戏、手机等娱乐载体成为主要寝室生活,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沉迷网络、电脑游戏以及交友活动,未对未来职场生活未做过多思考及准备。

以上四点民办类高校的毕业生专业学习特点及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导致了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多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包括学生对自己人生职业的选择方、对未来职场规划方面的缺失,这些问题都与大四毕业生就业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紧密相连。

三、毕业生就业求职择业心理展露

就业是毕业生必经的一条路,是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的第一步,是人生极为重要的选择。前文提到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加重了民办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毕业生的离校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到大四毕业生的各种就业心理,才能剖析和研究如何能更好的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帮助毕业生们克服不良就业心理,顺利度过毕业阶段,在职场中更好的发展。

笔者以多年毕业生带班辅导员经验,对民办类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夕的就业心态做出以下归纳和整理:

(一)功利心、求名心态占主导

就业功利心态、求名心态,这两种心理状态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突出。多数毕业生艳羡社会职场中光鲜亮丽的行业及职位,一毕业即想获得高收入、高地位,眼界高,给自己的职场规划起点过高,甚至有些学生并不了解职业内在要求,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某些职位,单纯一味的追求“名望较高、名誉较好”的企业或岗位。

(二)就业安全求稳心理

在毕业生职业选择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于对自己就业前景考虑,从职业稳定性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甚至见到部分家长告诫孩子不要冒险出来闯荡,接受家里安排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过日子就可以了。

(三)求闲、求便心理

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舒适、工作清闲的心态,有些同学会考虑离家远近,要求生活便利的工作。在选择时未来事业与家庭、职场工作与生活产生的矛盾,影响了毕业生对行业、对工作、对企业的选择,从而在毕业前择业时产生此种心理。

(四)竞争性心理

竞争性心理与前文的安稳求闲心理和求便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前夕由于出色的专业素养,良好的综合能力,较为丰富的实习经验,已经找到收入稳定、待遇较高的正式工作,但不滿足一成不变的工作,更愿意倾向考虑竞争性强、更有发展前景的工作,乐于参与职竞争,勇于接受挑战,心仪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这种毕业生较为少见。

(五)从众心理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较为从众,这部分学生往往经常参加各种招聘会,在求职招聘现场寻找热门的职业,跟随大众心态,行业选择应聘的人数越多,就对那些行业和职位或者企业的的渴求越大。这部分毕业生往往大学四年专业知识一般,未参与各种校园组织活动锻炼,较少去寻求实习机会,毕业之后感觉自己一无所长,于是盲目从众,跟着感觉走。

以上几点是对大四毕业生在就业前夕对就业、择业心理的列举说明。高校大学毕业生生在找工作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挫折,使得学生心态发生转变,产生心理障碍。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心态发生转变乃至出现各种问题呢,在此作简要剖析:

1.对自身择业认知的偏差

部分毕业生自我评估过高,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过度自信或过度自负,高不成,低不就;部分毕业生自我评估过低,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对高质量职位及企业缺乏自信。更多毕业生对职业的了解存在很多局限和片面性,缺乏全面了解职业的渠道信息,对职场的一些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职场对求职者的潜在要求,例如着装、礼仪,劳动素养等方面了解较少。

2.对社会职场认识的偏差

受年龄及阅历局限,绝大部分毕业生对社会了解不全面,对职场的激烈竞争认识不够,对社会各行业的复杂情况和影响就业的因素了解较少,期望值偏高,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脱离了社会的实际要求,期望值太高,导致心理上的冲突过大。

3.大学生择业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整体毕业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择业越发看重经济待遇以及个人发展前景,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或者行业工作;目光短浅,择业更多考虑工作的条件、经济收入的高低等眼前利益,忽视所选职业长远的发展;求稳求闲,稳定清闲、福利待遇好保障性高的企事业单位仍是绝大多数人乐意选择的行业和单位。

4.自身面对职场挑战不具备较强的人格素养

比如就业的挫折承受力差,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自负,缺乏竞争、进取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素质较差等,这些处于弱势的人格特征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在择业时能力的发挥,甚而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毕业生前夕在择业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很棘手,如果在毕业时得不到疏导或解决,必然会造成其本人就业的困难,在探讨了民办类高校大四毕业生种种心理的状态以及择业现状后,我们尝试在实际辅导过程中拿出来一些解决方案

(一)在毕业前夕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1世纪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和技能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最主要还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毕业生需要在宝贵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注意快速培养各方面素质,培养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多参与一些短期的实习工作,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尽快的让自己迅速熟悉职场基本规则,为毕业正式工作做好准备。

(二)积极及时的对自身进行心态的调适

在大四即将毕业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矛盾以及冲突,毕业生需要学会全面立体的去了解社会,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自身,正确的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两者有机结合,根据社会的需求正确解决自身的就业定位,明確自己的择业目标,注意培养自己抗击挫折的能力,锻炼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奉献精神,怀揣创业的理想信念。

(三)高校本身需更加注重毕业生就业,全方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大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兼具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工作。一方面高校需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如何让学生在走进校园的同时更好的走向社会,把让学生更好的就业作为高校的指导性思想,多交流多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更新狭隘陈旧的、与实际职业需要脱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设置专门的就业咨询指导机构,系统的通过就业专题讲座,就业心理辅导课程,择业心理咨询、就业信息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毕业生进行专门指导和科学引领。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校报.

[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试》.社会研究.

[3]周健.《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解决方法》.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毕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我们今天毕业了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