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数字服务模式“微”创新

2017-04-05沈建萍

青年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趋势创新

沈建萍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文化馆数字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数字服务模式的“微”创新是拓展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同时,文章对数字服务模式发展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数字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数字服务;创新;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成为当今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拓展向数字服务模式的“微”创新发展成为必然走向。文化馆数字服务模式,目前来说有两种方向:第一个是数字化实体馆。也就是建立数字体验区,以数字虚拟技术,将公共文化服务移植到数字控制端,通过触摸、感应等方式,实现同步、直观、生动艺术体验。这一方向的数字化服务虽然形式新颖,以3D虚拟场景,让体验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对场地的要求高、投入大,后期维护困难,而且对艺术的实践性提升也存在疑问,所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第二个方向是文化馆数字网络服务。也就是建立数字化网站,以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输入到数字化服务平台,让群众能够利用数字化网络设备共享文化成果。

一、文化馆数字服务模式的意义

(一)数字服务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覆盖面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特别是中青年一代,已经被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设备“绑架”,一天中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就已经不能使工作、学习、生活正常运行。那么,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毫无疑问能够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群,特别是中青年以及青少年一代的社会骨干力量,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时间的冲突,很多情况下不能接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享受,而数字服务让时间和空间彻底“解放”,让他们也可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另一方面,数字服务打破了空间的束缚,也就是说网站如果做的足够吸引人的话,通过数字化技术,一个文化馆的服务受众可以走出一个地区,跨出省市,甚至可以跨出国界。数字服务能够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面是一种必然。

(二)数字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

数字化的特点就是快速、便捷。一段舞蹈的教学,传统的方式是需要人到教学点请辅导老师专门教学,如果记性不好,还得一遍一遍地来回奔波学习。而有了数字服务,我们可以在电脑上观看教学视频,而记性不好,也只要一遍遍按下“REPLAY”按钮。这大大减少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时间上的浪费。使用数字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让我们的服务资源能够有更大的空间来进一步提升和拓展服务内容。数字服务能够让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也能节约出一部分文化资源,用以把服务打造得更精致,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大、细致。

(三)数字服务有利于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

数字服务的开展本身就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条途径。同时,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能够让服务途径N多地拓展开去。数字服务,让我们可以让电脑实现一系列的文化需求,看演出、看书画摄影展、听歌听戏,也可以远程教学,实现“零”专业干部的辅导培训,更加可以实现观众和文化馆的互动,把观众和整个文化馆站在面对面交流的层面上来,网站建设于数字世界,就意味着整个文化馆呈现着一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大众。

二、文化馆数字服务模式的现状

(一)数字化建设尚未达到全覆盖

文化馆数字服务比较多的以文化馆网站建设为切入口。而以网站建设为例,文化馆网站的创建还未达到百分之百的覆蓋率。浙江省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文化服务相对也在全国处于先进位置,以浙江省为例,11个地市级管辖地区均已经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下分的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含1个自治县)却无法做到每个县级行政区均建立自己的网站。以绍兴市为例,现下辖三个区三个县,还有一个区未建立自己的网站。

(二)数字化内容滞留在信息管理阶段

目前,文化馆网站建设基本停留在信息发布的程度上,主要以发布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为主,甚至很多网站的音视频还处于无法播放的程度。而有些打着“免费开放”、“培训预约”等导航栏的,也基本上是空白状态,没有任何可操作内容。总而言之,现阶段的文化馆网站主要以为群众展示工作职责的信息内容为主要功能。

(三)数字化途径比较单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手上的数字化工具不仅有电脑,还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我们了解知识、获得信息的软件,不仅有网页,还有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等。但是,目前文化馆数字服务的途径,还基本上停留在网站建设上。有一部分走在前端的文化馆试着尝试了微信、微博、APP等途径,但是这些也还是仅仅停留在信息发布多渠道宣传的作用上。数字化途径的多元化,也仅仅是“一条信息多种发布途径”而已。

三、文化馆数字服务模式的方向

(一)数字服务从受众向公众转变

这一转变方向,主要是数字服务中“服务”理念的觉醒所带来的。原始的数字服务一味地追求信息管理,用文字、图片、视频的组合变换,不变的是这永远只告诉文化服务受众“我们在干些什么”。这一服务理念,是将服务的主导权掌握在提供服务的一面上。而数字服务的“服务”理念,就是让受众掌握服务的主导权,也就是说网站的建设是建立在“受众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的。文化馆网站悄然从信息发布,向受众可操作改变。场地预约、送戏预约、培训报名、远程教学等等,受众的一系列服务享受,通过网络操作就可以实现。同时,数字服务在网站设计上也体现着“服务”理念。有些文化馆仅仅是把公众的操作性看做是物理的“点击”动作,而有些树立了服务理念的,则是把公众的这一物理动作赋予了感性的内涵。比如有些文化馆在导航设计上,用“我要看戏”、“我要看展”、“我要参赛”……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更是一种理念的变化,是起了化学变化的一种改变。这体现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切实站在了“服务”一方。服务理念的定位,让原始的服务受益方从被动的受众,向掌握服务主动权的公众发展。

(二)数字服务从普通向特色转变

数字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处于稚嫩的存在。但是数字技术本身的特点,让数字服务这一区域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数字技术,不仅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给服务所带来的束缚。也就是说,一旦推出数字服务,所服务的对象就被扩大了整个数字领域,扩大到了整个地球的界面。那么,如果你做得不够有特色,不够吸引人,就会被强大而变化多端的数字流所淹没。所以,数字服务的走向,必然需要我们走一条特色的道路。让自己的数字服务成为数字界的“独一无二”,那样才能坚持自己的服务。比如说网站,一个普通的网站往往会被网民所忽略,而一个有特色的网站,一个公众会自觉去使用的网站,才能吸引着公众“点”下去。

(三)数字服务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数字服务的走向,不仅有传统的网站,而且逐渐向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触角”延伸,有些甚至在精心打造“微”网站。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MP4……數字服务的方向,也不能永远停留在网站一个地方。把数字服务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服务宣传打进群众最贴身的东西中去,才能更好地宣传自己,更好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的同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有了就行,信息的更换,后期的维护要跟上。同时,要结合数字技术,思考如何把这些新媒体做得更好。比如现在的“微”网站,很多已经具备了网络网站的操作功能,基本上能够实现“掌上”服务的能力。而有些APP更是做得非常到位,杂志书刊的数字化实现了“掌上书本”的感觉;视频特别是音频收听非常便捷;更重要的是,“分享”功能到位,能够把公众认为看到听到好的,分享到微信、QQ、微博等地方,让更多的人能够“点击”,也就有了更多的服务受众。

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在数字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成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赋予文化馆的新命题。如何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作用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如何更好地在数字服务中定位自身,如何在强大的数字流中“脱颖而出”,是文化馆在未来工作中要思考和把握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立.人性角度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探析[J].社科论坛.

[2]尉光耀.论数字文化馆宣传推广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5(6).

[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趋势创新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去编”大趋势
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