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音宝力格的心灵蜕变
2017-04-05吴旭旭
吴旭旭
摘 要:张承志代表作《黑骏马》中成功塑造了白音宝力格这一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从来到—离去—归来乌珠穆青沁草原复杂曲折的过程,呈现出他心灵世界的成长与升华,给读者以丰满,鲜活之感。本文通过探讨白音宝力格心灵成长过程,展现了草原文明对心灵重塑和感染力量,挖掘作者关于人性成长的思考。
关键词:心灵蜕变;白音宝力格
一、对生活的苦难意识
“白音宝力格的成长是模糊的自觉”,对白音宝力格来说,人生的第一道苦难似乎是幼年丧母,少年的远离父亲。但白音宝力格的心里却缺乏对苦难的感知,在他的成长中,“在这片青春的可爱的原野上,已经是独挡一面的男子汉”, 拥有一匹黑骏马,不用他对我发号施令了”这便是他成长的梦想。没有对苦难的认识,就缺乏对苦难的应对能力。所以在黄毛希拉玷污自己心爱的姑娘后,”我勃然不怒了,可怕的痉挛阵阵袭来,我觉得眼前直冒金星”他几乎是本能地找希拉动刀拼命,但这并不是面对人生苦难的正确处理方式,此时的他,更应该保护受伤的索米娅,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与她一起承受这变故。但白音宝力格逃离了,“白音宝力格虽然在草原上长大,但是,他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影响,具备了明显的社会现代意识”无法接受现实的他,选择背井离乡,离开伤心之地。
而七年后回归的白音宝力格已是另一番模样,他勇敢地回归草原,找寻曾经心爱的姑娘和他牵挂的额吉,接受心灵的铐问。当他最后得知额吉已不在人世,索米娅远嫁他方时,他一心追寻,心向往之的一切都变了摸样。而白音宝力格却坦然的接受了,甚至当他踏入索米娅的新家,他心里充满着对索米娅坚强,博爱的钦佩和愧疚,并由衷羡慕达瓦仓与孩子之间的天伦之乐,对达瓦仓的担当表示赞许。 受到苦难的洗礼,对生活有重新认识的白音宝力格在最后离开之际,我们已然看到当初冲动,懦弱的少年已成长为成熟坚韧的男人。
二、生命意识的蜕变
白音宝力格的生命意识突出表现出对索米娅腹中胎儿的态度与额吉和索米娅的冲突矛盾里。得知索米娅已怀上希拉的孩子,白音宝力格深陷痛苦,无法自拔,但理智中,他仍希望索米娅向他倾诉委屈后,两人重归于好,然而撞见索米娅为这个小生命做小衣服,小鞋,直接点燃白音宝力格逃离故乡的导火索,索米娅与额吉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表现深深刺痛了白音宝力格,在他看来索米娅腹中的胎儿正是他耻辱的印记,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白音宝力格,索米娅被玷污的事实。
而额吉却怀着对生命的崇敬之情,保护这个小生命,她坦然接受索米娅怀孕的事实,制止了冲动的白音宝力格,并觉得索米娅能生养是件好事。她用仁慈宽厚的母爱抚养了许多草原儿女,正如当初接纳白音宝力格,甚至对在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纲嘎哈拉也敞开了温暖的怀抱,“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搂在怀里。她一下下亲着露在她袍襟外面的马驹的脑门儿…”索米娅更是如此,当白音宝力格回来与她发生争执时,“她分离的呐喊与抗争,甚至他挚爱的男人以不和他结婚威胁,也不能让他放弃这个小生命。女人天赋中的母爱超过了爱情,奶奶身上的生命意识在索米娅的内心延续并生根发芽” 。额吉和索米娅对生命不放弃,不抛弃的信仰深深影响了白音宝力格,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生命意识的狭隘,回归的白音宝力格开始喜欢上这个曾经让他厌恶的小生命其其格,已完成蜕变的生命意识被其其格唤醒。九年后,我们终于看到白音宝力格可贵的生命意识,这种无关血缘的对生命的挚爱,不仅是草原民族的历史文化沉淀,也反映在了具备现代意识的白音宝力格身上,可见其民族精神的感染力。
三、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
受到现代文明熏陶的白音宝力格表现出了对落后原始文化的不适应,草原兽医所授予的原始办法无法满足他对专业知识的追求,而草原牧身上的古老愚思想更让他无法理解,尤其在索米娅被施暴后,额吉和索米娅对待希拉德宽容忍让,额吉阻止要去报仇的白音宝力格说:“怎么孩子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去杀人么?”额吉的呵斥冻结了他的仇恨,也让他清晰的看到草原牧民麻木与落后。已在他与额吉,索米娅之间形成了鸿沟。他渴望追求“更简洁,更文明,更尊重人的美德,也更富事業魅力的人生。”他舍弃了民族的传统,把草原抛在身后,步入了代表现代文明的城市。
经受了城市的喧嚣,浮华,虚伪和冷漠的打击后,回归草原的白音宝力格对草原传统文明有了更加深刻和冷静的认识,他为草原上善良豁达坚韧的精神所崇拜,也看到草原文化的陈旧丑陋一面,多年前他不理解奶奶和索米娅的行为,此时他真正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崇敬,面对生活的苦难的坚韧。而面对索米娅的感情已超乎男女感情,到达钦佩,敬仰的高度。由此,白音宝力格获得了对原始文明的重新审视。
四、结语
张承言刻画额白音宝力格这一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额吉,索米娅草原女性形象,使他们的品质得到了集中展现,也细腻表现了白音宝力格自身的心灵蜕变,反映了草原传统文化熏陶感染人的强大力量的同时,也展现了原始文明的不同面。
参考文献:
[1]黄浩.民俗控制与《黑骏马》的爱情悲剧[J].2009,8(3).
[2]唐中浩,丁欣.《黑骏马》中的父爱缺失[J].2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