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堂改革起步 薄弱学校华丽转身

2017-04-05伍学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卓越学校课堂教学

伍学明

2014年,松滋市城区新镇二中陷入招生“困”境,市局决定将这所学校与市实验初中合并,成立松滋市实验初中城北校区。我也从一所乡镇优质学校来到这所学校。如何迅速打开学校局面,赢得社会认可,成为学校新的挑战。适逢我参加省教育厅“楚天中小学卓越教师校长”第五阶段培训,各种参观学习与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只有课堂改变,才有学校改变,也才有学生改变。于是,新的办学思路出现在我眼前:以课堂为突破口实施改革,先追求课堂教学的卓越,然后延伸至学校各个方面,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观念碰撞,打开认知的窗口

与一般学校课堂改革力推“模式”不同的是,我们着眼于课堂文化的建设,以文化引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借鉴深圳市南山区的改革实践,组织教师赴武汉二桥中学跟岗学习,我们逐渐明确了学校“卓越课堂文化”的价值追求。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观。课堂文化不等于课堂教学本身,但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文化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受课堂文化的影响,是课堂文化的体现。“卓越”的基本义是“杰出”“超出一般”。“卓越课堂文化”主要指变革教学观念和方式、超越传统课堂而形成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从课堂文化层面,学校提出“四变两平台”的理念。“四变”即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变教师主教为学生主学、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变学科教学为学科教育;“两平台”即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平台和课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平台。在这种课堂生态中,实现学生在知识构建、能力提升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课堂形态层面,学校提出“两主三重四善”目标。“两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三重”即注重学生思维发展,注重课中活动,注重目标达成;“四善”即培养学生善学习、善思考、善合作、善表达的学习品质。课堂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卓越课堂文化理念,全体教师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因为把课堂变革定位为文化构建,我们并不推行一刀切的大破大立和统一模式,我们追求的是:学校有整体特色、学科有专业特点、教师有个人风格。

从观念入手,在认知上形成共识,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从20%的教师、20%的课堂先行先试,逐渐达到40%,再到80%,循序渐进,从理解到接受到践行,在一种看似温和的课堂改革过程中,教师实现了课堂改革的自我认知,从行政的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创新。直到今天,我们仍允许20%的传统课堂存在。卓越课堂不追求大一统的形式,而是倡导百花齐放。

2016年,荆州市课程改革样板校现场会在实验初中城北校区召开,松滋市教体局李祖胜副局长听了教师们一组课后评价道:这种课堂的价值已经不在于课堂翻转、先学后教等形式,而在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市教体局决定,从2017年开始,县域内全面推广实验初中城北校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经验。

小组建设,突破课改第一链

走进实验初中城北校区各班教室,都会被班级文化所吸引,绿化、美化、书香化、个性化是基本要求,小组文化建设争奇斗妍。每个小组有一块白板固定在教室四周的墙上,个性的组名、精神、组号、形象设计展示在上面的三分之一部分,下面三分之二则是同学们的学习展示或者板报设计。教室里还有各小组的奋斗目标,每位同学的励志铭,每个小组每个同学每周的积分评等,班级管理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小组特色。

小组建设,是课改的第一链。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种学习方式推行的主要载体在于班级学习小组。为此,我们成立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攻关组,寻求课改第一链的突破。首先,确定“均衡分组层级合作学习小组”的定位:小组既是学习合作体、竞争体,又是班级乃至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让小组变成实体;其次,摸索小组成员的最佳组成方式:小组均衡,组内异质,梯级构成,每组人数6人为宜,构成分布式领导结构,做到人人是领导,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做;然后,进一步形成小组管理机制:包括小组文化设计、组员赋权、小组活动、小组评价、小组奖励,等等。在摸索中,逐渐清晰概念,形成范式和文字表述,供各班操作借鉴。课改的成败在于小组建设,课堂的质量在于小组管理。

一个小组中,学生根据综合能力被确定为1-6的编号,1号是2和3號的“小老师”、2号是4和5号的“小老师”、3号是6号的“小老师”,每半学期,编号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素质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一次。进行对学时,“小老师”负责对学生辅导和作业检查;开展群学时,组长指定对象组织学习讨论;进行展学时,各组尽可能推荐编号在后的学生向全班展示,这样,可以为组内争取到更多的积分。

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小组的意义:(1)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机构,为课堂上合作学习提供可能。没有实质的小组建设,课堂的合作学习必然是流于形式的假合作;(2)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人人都容易被关注,人人都容易表现。不能在全班表达交流的学生,在小组内为他们搭建了舞台;(3)利于分层教学和分层要求,根据编号管理,学生自然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学习达成的目标不一样,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一样。基于不同的起点和目标,人人都可以成功;(4)利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竞争精神,等等。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是学校课改的难关所在,也是课改成功的希望所在。

对小组的管理不仅在课堂上,学生操行、卫生、生活等管理都与小组建立联系,一个个小组就是学校的一个个管理终端。学校政教、教务两大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形成四级管理主体,学习小组超越学习共同体的存在,更像一个成长共同体;其功能的发挥也不仅在学习上,而是延伸至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兴趣点

课堂改革中,“模式”是个敏感的概念,我们有意回避,但是卓越课堂文化有哪些特质呢?我们觉得,应该给教师操作层面的指导。从学校层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元素性要求,例如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个体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测评反馈四环;具体教学实施中,可以体现在一节课里,也可以体现在连续的课里,但是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必须经过这样的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学校提出导学、自学、对学、群学、展学等形式,并提出操作要领,但是在课堂上何时用,用在何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用,不追求整齐划一。为此,学校调整了备课要求,设计了专门的教师备课卡片,旨在突出教师在备课中对学习形式的思考。

在学校整体特色基础上,再组织各教研组研究制定出学科教学法,形成学科教学特点。例如语文学科根据学习内容分为阅读课型、作文课型、综合性学习课型,阅读课又分为精读课型、细读课型、粗读课型。在精读课型中,对学生“阅读批注”就做出9项具体要求,包括朗读、圈点、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等方法指导,这样为语文组各位教师提供了教学操作的基本式,教师教学以此为基础进行个性化再造。

评价跟进,跑好最后一公里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卓越课堂,如何让好的理念落实到教师的具体行动中来,学校还设计出一套评价体系。其中,“课堂评价表”制定了七个纬度的评价点,即目标达成有效度、流程设计科学度、课堂组织艺术度、生生互动参与度、资源整合粘合度、思维发展生成度和自主学习落实度。和传统的评价相比,卓越课堂对课堂组织变革的指向性更强。为给老师们磨课研课提供参照依据,让老师们的课堂观察更有的放矢,学校又专门制订了“教师课堂教学与组织观察量表”,分别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测评四个方面确定了20个观察点,评价课堂的依据性、数据性更强,有利于课堂改进。评价是一种工作方式,课堂评价标准的制定,为老师们如何进行课改给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策略。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全员创优活动,良好的氛围中,促使教师们不断深化理解,创优课堂。

实验初中城北校区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学校已经从不足200人发展成为18个班级1000余学生的正常规模,学校教学质量已经跻身全市前三的位次。以课改为突破口,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学校已经实现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卓越学校课堂教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卓越之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