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评语写进孩子心灵深处
2017-04-05李镇西
李镇西
恐怕很少有班主任不感到写学生评语是一件苦差事。其苦多半不在“写”本身,而在于评语内容空泛、枯燥、乏味。上级部门常常批评班主任的评语写得“千篇一律”,其实这未必不是上级部门对评语的要求所造成的。
试想,既要“全面”,又要“一分为二”,还要“有发展的眼光”,班主任只好面面俱到:从政治立场到思想品德,从纪律观念到学习态度,从劳动情况到卫生习惯,从“有时上课不爱发言”到“希望今后严格要求自己”……如此写来,即使要求“写出学生特点与个性”,但学生已成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观念作风等抽象术语的符号,其有血有肉的灵气与个性又怎能体现出来?失去了学生个性的评语成了政治评价、道德评判、观念评论的冷峻公文,又怎能体现出班主任所应有的温馨人情?缺乏个性与人情味的评语,又焉能不“苦”?
要使评语真正体现个性、充满人情味,必须突破以下几点:
少写“观念”,多写“行为”。与其写一位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不如写他如何“热爱”,是积极争取入团,还是自愿参加党课学习?是一丝不苟地参加升旗仪式,还是主动捐助希望工程?……写出不同学生的不同“爱法”,个性便出来了。
不求全面,只求特点。那种逐一评述德智体美劳,既写优点又写缺点的做法,貌似“全面”,实质上是最大的片面。因为,每一名学生都在教师的“全面评价”中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而抓住学生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描述,虽然也许不“全面”,却把这名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凸现出来了。
态度平易,用语亲切幽默。摈弃“庄严”的公文式语言,代之以温和、诙谐、饱含真诚感情的语言,使学生通过评语感到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与尊严平等。
变换口吻,改变人称。把冷静的评判变成亲切的对话,把严肃的鼓励变成殷切的叮咛,把第三人称(“该生”)换成第二人称(“你”)。
南京芳草园小学班主任郭文红老师写给学生的期末评语,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每次读都很感动,我认为郭老师的评语真正写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郭老师的评语字里行间浸透着真正的平等观念,丝毫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她仿佛是俯下身子,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诉说。诉说自己的开心,比如:“你说‘我要加油学习,争取赶上大家,亲爱的孩子,你知道我看了這话心里有多高兴吗?”“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这个学期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亲手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上了100分,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心愿哦,恭喜你!”也诉说自己的矛盾、纠结与苦恼,比如:“亲爱的孩子,提起笔来,心中觉得非常矛盾:一方面你是我最爱的孩子之一,你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出色的数学思维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另一方面你又是让我非常操心的一个孩子,常常因为管不住自己而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就这样,郭老师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心也交给了孩子。这种真诚,这份爱心,是从她心里不知不觉流淌出来的,而不是仅仅凭“语言技巧”写出来的。
郭老师当然也遵循了“鼓励为主”的教育原则,但这种“鼓励”不是简单地“多写优点”然后写“期待”,而是自然朴素的真情诉说:“‘心思细密的阳光小女孩,我非常认可你对自己的鉴定哦,同学说你是一个‘可以让人心变得温柔的同学,多棒的评价啊,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一缕阳光,明媚、清澈、透亮,让人觉得充满希望,有你在班级真好!”
郭老师理解的所谓“教育”,其实就是和孩子一道成长。她认为,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方面,也包括人格的成长和情感的收获。因此在评语中,她多次情不自禁地感谢孩子:“亲爱的孩子,一直记着你上第一次社团课后送我那朵‘玫瑰,一直记着你为我亲手制作的圣诞贺卡,……你是多么让人觉得暖心的一个小可爱啊,非常喜欢你!……”在这里,郭老师完全抛弃了师生关系中“我教你听”“我管你从”的旧模式,而是通过评语和孩子之间展开情感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
郭老师同样特别注重在评语中凸显出每个孩子的个性,但这种“凸显”不是通过概括式的评价,而是以“描写形象”和“展示细节”来表现孩子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能干聪慧的‘娇姑娘,每一学期你都有着骄人的收获,祝贺你养出了一个‘百岁寿星——蚂蚱强,这份经历让你收获颇多……”“亲爱的孩子,提起笔来,我眼前就能浮现出你在家里一个人忙碌拍摄自己仰卧起坐的小小身影,那么自觉,那么认真,那么爱动脑筋,真是聪明又可爱的好孩子!……”
没有对孩子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样的评语是写不出来的。而这种“深入细致的了解”,决不只是靠课堂上的“观察”,更不是仅坐在写字台前凭空想象,而必须真正和孩子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也有生活的重叠或心灵的交流。
比如:“元旦迎新远足的那天,你好几次悄悄地挽起我的胳膊,依偎着并肩和我走在一起,你还用自己热乎乎的小手试图来暖我的有些冰凉的大手,看着你清澈透亮的眼睛,孩子,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温暖,你的纯真笑容是我心头最亮的一抹阳光。”
“你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亲手为妈妈画画并制作生日贺卡来祝贺她,因为你说‘我很开心有一个非常爱我的妈妈,让我感到温馨无比,看了这番话,我想妈妈一定会感动得流泪了吧?”
“亲爱的孩子,听见你告诉我‘爸爸已经不打我了,有什么事情都和我好好讲这句话时,我是多么为你高兴啊,你的爸爸妈妈是这样爱你,为了你的成长在不断改变自己,相信你一定比我更加高兴吧?”
……
没有和孩子教学以外的共同生活,没有深入学生家庭的细致感受,这样的评语是写不出来的。再往深处说,如此细腻温馨的评语,折射的是其平时的日常工作——从容耐心的陪伴,心灵交融的聊天,细致入微的记录,不辞辛劳的家访……
这些评语折射出来的教育精神和职业状态,的确让人敬佩。这就是有温度的教育。做到这点,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敬业”了,而是高度的职业认同——用心做教育,不是为了表扬,不是为了评优,从教育中获得幸福本身就是最高的“奖励”,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愿。
我自己从1994年起开始尝试评语的另一种写法,力图使学生评语多一些个性,多一些亲切,多一些幽默。这种换了面孔的评语,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好评。下面,是我为成都玉林中学初95级6班几名学生(均为化名)写的评语——
刘琳:你随时都是笑眯眯的,自然地流露出心灵的善良;脾气好得来简直就没有脾气,对同学对老师都是“空姐”对乘客的态度。哦,不,也有严肃的时候——那是作为我的代表带领大家午读时,你站在讲台上如一位指挥家,指挥着“语文大合唱”。学习上一贯自觉,成绩也不错,但某些科的成绩好像不太稳定。我建议:1.沉住气,千万别轻易怀疑自己的潜力;2.方法上还要多向马净们讨教,平时可经常与成绩比你更好的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段芬:你没有少挨我的批评,但我真的不认为你是一位“坏”同学。而且,你被我批评的缺点,大多是你优点的“变形”:你很热情、活泼,一“变形”就成了课堂上的爱说小话;你待人真诚,喜好交朋友,可难免分散了不少学习上的精力;你很热爱班集体,可为了维护“班级荣誉”竟不惜“欺骗”杨校长……你没有“变形”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心地善良,思想纯洁,乐于帮助同学,更乐意为集体出力;你办的《班级日报》,不但版面美观,而且可读性很强。如果你在纪律上继续进步,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前途无可限量啊!
蔺娜:威风凛凛,嘻嘻哈哈,风风火火,叽叽喳喳。工作认真负责,课前几声呵斥,当年班长余威犹存;性格开朗大方——台上一席讲演,未来豪杰锋芒初露。严于律己稍逊,常挨老师“骂”;宽以待人渐佳,时被同学夸。爱抒鸿鹄志,不乏真诚感;乐作深沉文,偶有通假字。有副热心肠,有张厉害嘴;是个急性子,是位马大哈。善良应保持,胸襟需拓宽。
以上评语也许不太符合评语写作规范,但我想,只要能抓住学生特点,体现学生个性,拨动学生心弦,激励学生上进,这不就达到了评语的目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