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0号在沙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4-04张菊凤
张菊凤
(福建省沙县青州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沙县 365050)
中浙优10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与恢复系06制7-10配组育成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2014)。201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引种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14.4 kg,201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641.6 kg,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1]。福建省沙县2014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增产显著。2015年在沙县青州镇溪坪村、2016年在溪坪村、前山村建立中稻百亩示范片,均表现株型适中,分蘖力强,抗倒抗病,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中浙优10号在沙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表现
2015年沙县青州镇溪坪村作中稻百亩示范种植,经县、镇农技站对百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613.08 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7.52%,增产显著;2016年在溪坪村、前山村分别进行中稻百亩示范片种植,经实割测产,每667m2产量分别达620.37 kg、615.96 kg,比对照宜优673分别增产6.90%,6.13%。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中浙优10号在沙县作中稻种植,5月10—12日播种,6月8—10日插秧,8月26—28日齐穗,10月2—4日成熟,全生育期145 d。
2.2 农艺性状
中浙优10号在沙县作中稻种植 ,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挺直,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株高127.3 cm,每667m2有效穗15.1万,穗长25.7 cm,平均每穗总粒数168粒,结实率82%,千粒重26 g。
2.3 抗逆性
中浙优10号适应性广,在各种类型田块种植均表现较好,未发生稻瘟病,较耐肥,抗倒伏能力较强。少量发生矮缩病,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稻飞虱。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3.1.1 浸种催芽 中浙优10号在沙县作中稻种植,5月中旬播种,播种前要进行选种、晒种、催芽。催芽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用流动水去除秕谷,清水浸种6 h后用0.3%的多菌灵浸种6 h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白天浸种、夜晚捞出摊开,浸种、露种两次后,用通气的编织袋封好,保温催芽至露白播种。播种前用35%丁硫克百威干拌剂 (春发拌种剂)拌种预防虫害和鸟害。
3.1.2 整地播种 秧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田块为宜。采用湿润育秧方式,大田每667m2用种量0.75~1.0 kg,秧田播种量10~12 kg,稀播匀播。
3.1.3 肥水管理 秧田基肥每667m2用45%三元复合肥(N、P、K各15)15 kg撒施,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每667m2用15%多效唑10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促进矮化分蘖;2叶1心期每667m2用46%尿素5 kg撒施作断奶肥;移栽前3~5 d每667m2用46%尿素5 kg撒施作送嫁肥。立针见青前,灌半沟水,保持畦面湿润;秧苗1叶1心后灌水上畦面,薄水淹秧脚。
3.1.4 防控病虫 近年来沙县病虫害以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危害为主,秧苗期部分稻飞虱已开始危害,秧苗期要根据飞虱迁入情况和田间虫情及时开展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噻嗪酮等。为了防止水稻秧苗带病、带虫卵移栽,在水稻移栽前2~3 d应对秧田进行药剂防治,做到带药移栽。
3.2 合理密植,打造高产苗架
中浙优10号分蘖力强,为发挥大穗优势,必须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采用宽行窄株,插植规格为18 cm×24 cm,丛插2粒谷,每667m2插足1.4万~1.5万丛,保证基本苗5万~6万。
3.3 配方施肥,科学控水烤田
每667m2施纯氮12~13 kg,氮、磷、钾质量比例1∶0.5∶1为宜。在整地的同时每667m2施17%碳酸氢胺35 kg+12%过磷酸钙35 kg+60%氯化钾11 kg作为基肥;在插秧后7 d进行追肥,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氮12、磷5、钾8)30 kg,结合除草剂拌施,施后保持寸水层;穗肥在幼穗分化Ⅱ、Ⅲ期,每667m2施46%尿素6 kg+60%氯化钾6 kg。齐穗后每667m2喷施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50 kg 2次进行根外追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
采取干湿交替灌溉,当群体茎蘖数达到10~12蘖/丛时,开始烤(搁)田,先轻后重。第1次轻烤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5~7 d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2次重烤,直至稻田出现小龟裂。进入幼穗分化Ⅱ期后及时复水,再进行间歇多次灌沟水或半沟水,保持畦面湿润;孕穗、抽穗、扬花期均保持浅水层;适时追施穗肥后,让水层自然落干,干湿交替至成熟,直到收割前7 d断水[2]。
3.4 田间观察,绿色防控病虫
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病毒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按照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以便捷易行、实用经济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病虫预测预报为依据,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物理防治为手段,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确保稻谷优质、安全。
[1] 蔡金龙.中浙优10号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2):53-54.
[2] 廖盛水,翁钰玲,吴光线.深两优862在福建沙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6,3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