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2017-04-04杨伟伟
杨伟伟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探讨对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杨伟伟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究对于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而言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采用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而治疗组则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9.7±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3±2.2)分(P<0.05),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1±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5.6)分(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来说,给予其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效果十分理想,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综合护理
临床上,传统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存在较大的风险[1],而放射疗法同样会伤害患者的身体[2],所以介入栓塞治疗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着重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采用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8:22,平均年龄(35.4±7.2)岁。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7:23,平均年龄(36.1±6.9)岁。经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疗法治疗,且在手术人员、麻醉方式等方面无差异。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检测生命体征、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与患者沟通等
1.2.2 治疗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2.1 手术前的护理
(1)按照医生指示,在手术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如CT检查、生化检查、凝血检查、心电图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2)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若患者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则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纾解其不良情绪,为手术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3)给患者腹股沟备皮,对患者进行碘过敏实验,为患者剃掉穿刺部位周围的毛发并清洗,指导患者更换手术服;(4)指导患者术前饮食,避免进食高油高盐食物,严禁饮酒。
1.2.2.2 手术中的护理
(1)病房护士需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并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2)手术中应帮助患者找到找到正确的体位,约束好患者的四肢;(3)为患者建立合适的静脉通路,协助麻醉过程;(4)手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1.2.2.3 手术后的护理
(1)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合理给予患者降压药物,保证患者的血压为基础血压的2/3;(2)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有异常,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与患者沟通,并及时告知医生;(3)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流血、渗血,向患者讲解加压包扎的意义;(4)要求患者严格卧床静养,避免剧烈运动,至少3天;(5)若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现象,则提示患者血管痉挛,需告知医生,可采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缓解痉挛;(6)帮助患者翻身并为其按摩,避免产生压疮和关节变形;(7)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剧烈头痛、皮下出血、脑出血、脑梗死以及过度灌注综合征等,需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8)待患者情况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40分为生活质量极差,40~60分为差,60~80分为一般,80~90分为较好,90~100分为良好。
1.3.2 患者满意度评分(总分为100分):90~100分,非常满意;70~80分,基本满意;60~70分,满意;<60分,不满意。
1.3.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正常,患者彻底治愈;好转,即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未完全治愈;无效,即患者临床症状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表现。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3.4 认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皮下出血、脑出血、脑梗死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或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生活质量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2.3±2.2)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9.7±2.6)分,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75.4±5.6)分,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2.1±4.8)分,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临床疗效
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燕飞,朱水英,陈 浩,等.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型位置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院,2015,16(01):87-88,91.
[2] 黄凤英,宁炳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5):104-107.
[3] 王韶华.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06):367-368.
[4] 郭向东,王庆林,李 莹,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6):729-731.
[5] 邓素辉,陈 晴,汤 洪,等.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干预[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01):68-69,72.
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5.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