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无公害防治经验对福建省防治工作的启示
2017-04-04刘亚圣杨细明伊方保张金良江荣山
文/刘亚圣 杨细明 伊方保 张金良 江荣山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又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条件比较严酷、自然灾害相对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据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用地面积4393万hm2,森林面积2487万hm2,均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林面积为1400万hm2,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14.8亿m3,居全国第五位;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1.0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方面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主要做法
1.注重多种措施并举。位于苏木山林场内的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区,面积910 hm2,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害虫持续控制效果良好,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其中采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烟剂、病毒制剂等生物药剂防治210 hm2,悬挂鸟巢1500个,布设太阳能杀虫灯68台次(2011—2013年),人工摘除虫卵1000kg(2011—2013年),采用自己研发的专利——环保胶带对落叶松毛虫等食叶害虫阻隔防治面积700hm2。
2.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应用病毒控制杨扇舟蛾的技术十分成熟。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杨扇舟蛾大暴发,进行病毒飞防后,第二次大暴发的时间延迟到了2014年,中间隔了18a,有效控制杨扇舟蛾的时效相当长,效益非常明显。二是在光肩星天牛危害低度区域挂设鸟巢,利用啄木鸟控制天牛效果好。挂设鸟巢区域天牛虫口密度从2005年的8.5头/株,下降到现在的0.7头/株。虽然第1年人工鸟巢筑巢率不高,但呈逐年上升,2005年挂设的鸟巢目前筑巢率已达51%,把原来只在铁路沿线分布的啄木鸟招引到整个光肩星天牛发生区,并向河套平原全面扩散。三是兴和县苏木山林场根据当地鸟类分布情况,制作了适宜大山雀等鸟类繁育的鸟巢,增加当地鸟类种群数量,第一年筑巢率为30.7%,第二年以后筑巢率最高达75.5%,有效抑制了林间害虫的暴发。
3.注重落实技术细节。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各项无公害防治措施细致易操作。一是采用环保胶带阻隔法防虫的技术比较规范,捆绑前先修枝打叉,防止松毛虫等害虫搭桥攀爬;刮除老树皮以便胶带贴紧树干,捆绑时必须上紧下松,呈现裙环状,使刚孵化的幼虫误入致死,提高阻隔效果。二是灯光诱杀只在虫源地使用,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防止害虫扩散蔓延。三是采用现代技术观测鸟巢,利用长杆将摄像头伸入人工鸟巢内,通过连接摄像头的平板电脑,可以迅速方便地观测鸟类在巢内的活动情况。四是招引啄木鸟技术细腻,实践中发现啄木鸟制巢材料最好的是半腐朽的柳木段,腐朽严重或不腐朽的不能用,小头直径要大于20cm、长度超80cm;其次为杨木段(心材比柳木硬,中间需要人工打空,并密封),小头直径大于20cm、长度超60cm;巢木悬挂时,尽量避开村庄、道路等人类活动频繁地区,高度要求4m以上,巢木上下分别锯一条深1cm的槽沟,悬挂的铁丝加入一段弹簧,套上塑料管,防止对树木破坏;悬挂鸟巢时间为筑巢繁殖前即可。
4.注重监测预报工作。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测报点于2015年正式启用,在监测研究、服务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设施完善。监测点建筑面积350m2,配置有办公室、标本室、资料室、药械室、宿舍等。二是技术力量强。乌兰察布市森防站派出固定森防技术人员在测报点蹲点,与测报点工作人员一起开展病、虫、鼠、兔监测普查工作,捕捉到的林业有害生物均制作成标本,并拍摄影像资料;同时,对一些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拍摄制作成专题片,在标本室滚动播出,让参观人员可以更好更全面了解保护区的防治工作。三是资金有保障。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林业部门大力支持测报点工作,在安排防治资金、林业救灾经费等对测报点有一定倾斜。四是成果显著。监测点制作昆虫、动物标本350多个,新发现黑龟铁甲等昆虫在内蒙古的分布,并对其开展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研究。
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经验和启示
1.立足于“防”是关键。一是重视监测。每年都周密安排,详细开展虫情监测调查,确保防治有的放矢。二是强化检疫。如在防控光肩星天牛方面,在种苗期、天牛羽化期、天牛羽化前等关键时期,加强检疫控制光肩星天牛,严防人为造成扩散蔓延。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公害防治。位于兴和县苏木山林场的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区,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出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比如防治舞毒蛾的最好办法是人工摘除卵块和灯光诱杀,其次为苏云金杆菌+病毒;防治松毛虫最好的方法是捆绑环保型胶带的阻隔法,其次是灯光诱杀和性诱剂诱捕。兴和县苏木山林场虽然树种过于单一,但经过采用综合性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基本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2.行政推动是保障。一是在光肩星天牛发生严重的地方,如巴彦淖尔市,成立了“光肩星天牛防治指挥部”,相关旗县、乡镇也成立相应指挥部,铁路、公路、水利、园林、农垦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负其责。二是巴彦淖尔市政府到旗县、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天牛防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实绩的一项指标;市林业局到旗县林业局至乡镇林业工作站也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三是在光肩星天牛发生疫区,招引啄木鸟作为各级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3.机制创新是活力。一是成立专业队。悬挂鸟巢、施用病毒等专业性强的工作,由发生区有关单位成立专业队,并广泛进行培训,严格按规程施工作业。二是措施因地制宜。如在光肩星天牛中度、重度危害区,先采取“绿色威雷”药剂喷雾防治,降低天牛种群密度,然后招引啄木鸟,实现树、鸟、虫生态共存,达到生态平衡目标。
三、对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要积极倡导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的理念,并贯穿于整个防治工作中。
1.大力提高“三诱”技术等物理防治技术。“三诱”技术是指昆虫信息化学物质诱杀、灯光诱杀、颜色诱杀的统称,是绿色、无公害的防治手段,已在松毛虫、松墨天牛等多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尤其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应继续加大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引诱剂为主的“三诱”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减少疫情传播扩散。
2.继续推广应用以菌治虫防治技术。着力提升白僵菌、绿僵菌药剂质量和施药技术水平,有效减少林业有害生物暴发频次。
3.探索应用以虫治虫防治技术。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成功防治经验,探索引进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昆虫天敌防治松墨天牛,建立生态控制模式,实现有虫不成灾目标。
4.探索开辟以鸟治虫新途径。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在长汀县、建瓯市、福州植物园等地,模拟啄木鸟生境,做好招引啄木鸟试点示范工作,以扩大啄木鸟种群,建立稳定的食物链,实现生态控制良性循环。
5.注重发挥营造林措施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优化树种结构,增强和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抵御灾害的能力;二是营造人工林时,注重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品种;三是加强对中幼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树木长势和抗性,营造健康森林。
6.夯实监测基础。及时准确监测,可以为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当前监测工作比较薄弱的现状,要着力加大投入,壮大监测队伍,开发利用新的监测手段,争取每个设区市抓好1~2个测报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