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母猪产仔率的综合措施

2017-04-04陈脊宇

兽医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产仔驱虫后备

陈脊宇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浅谈提高母猪产仔率的综合措施

陈脊宇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

我国养猪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各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的不同,致使各养殖场的母猪产仔率差异较大,本文阐述了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控制繁殖障碍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几点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户)提供参考,减少因母猪产仔率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母猪饲养管理;产仔率;疾病防控

猪是多胎高产的一种哺乳动物,有很大的繁殖潜力。尽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潜力和产仔率,是为了让养猪企业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养殖场种猪的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1头成年母猪1次潜在繁殖力为18~20头左右,而日常生产中母猪的实际繁殖力只有11头左右,要使母猪的实际繁殖力更接近潜在繁殖力,就得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数,这不仅需要母猪品种优良和生产性能良好,更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为了保证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发情、配种、胚胎着床和顺利产子,增加活仔数,减少死胎和流产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饲养管理措施

1.1 空怀母猪的饲养

营养水平对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改善母猪的生活环境、营养状况有利于配种、受胎和增加产子数。母猪在空怀期应按饲养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配制饲粮,饲粮要尽量做到营养全面且多样化,保证能够满足母猪对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的需求。维持适当膘情是保证母猪正常发情的基础,过瘦的母猪会延缓发情,排卵数减少,甚至不易怀孕,过肥的母猪容易出现不发情的情况,因此在配种前应使母猪尽量保持在7~8成膘。科学喂养原则是:过肥的母猪少喂精料,多喂青绿饲料;过瘦的母猪多喂精料及动物性饲料,并加强饲养管理,促进母猪尽快康复。

1.2 配种前短期优饲

母猪在配种前需要进行短期优饲,以达到刺激母猪多排卵,提高排卵数的目的。在母猪配种前10~20 d内,每天在饲粮里多喂1~2 kg优质饲料,能在分娩时至少多产l头仔猪。但母猪配种后,为了减少胚胎死亡率,应停止优饲,饲粮减回到正常量。

1.3 后备母猪的管理

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是其后代获得优良遗传性能的基础。后备母猪的选择原则是:要求符合品种或品系特征;身体发育良好,体况中等偏上,四肢健壮、后躯发达、体形优美、行动敏捷。无遗传缺陷,阴户大略朝下,有效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均匀,性情温驯,母性好;抗逆性强,采食快、不挑食,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背膘薄,瘦肉率高,窝产仔数多;根据后备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饲粮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前期后备母猪可进行自由采食,当体重达到60 kg后进行限饲,每头后备母猪一天饲喂2 kg,日粮中粗蛋白需达15~16%并添加一定量的青绿饲料,防止体况过肥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另外需添加钙、磷等物质,满足后备母猪骨骼和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母猪的圈内应设有运动场,或者结合圈舍内放牧进行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 min,从而增强体质,促使肌肉和骨骼发育,增强母猪的新陈代谢;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猪舍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勤换勤晒垫草。同时应注意猪体皮肤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驱虫和预防注射。

2 疾病防控措施

2.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母猪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后易导致母猪流产、产下弱胎和木乃伊胎甚至死胎,降低出生仔猪的成活率。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来预防。免疫程序主要是国家强制计划的各种免疫病、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流行情况进行制定。后备母猪7月龄前可按商品肉猪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从7龄开始,每隔7~10 d,依次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细小病毒灭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伪狂犬基因缺失苗1次。母猪产仔后的10d起,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基进行加强免疫。在夏天蚊蝇来之前1个月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口蹄疫疫苗1次。

2.2 抓好预防消毒

为了杀灭环境中的致病菌,消灭传染源,给后备母猪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日常消毒必不可少。每个季度应用2%的烧碱溶液喷洒舍区进行消毒,每周用0.5%过氧乙酸或1:3000百毒杀带猪消毒1次,疫病高发期时每天都进行带猪消毒。猪场大门、每个猪舍的前后门都应设置消毒池,防治外来人员和车辆将病原菌带入猪场。消毒池内为3%火碱溶液,每周添加1次,每月需完全更换1次。每天清晨清理猪舍粪便1次。并坚持粪便无害化处理。

2.3 抓好驱虫健胃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经产母猪在空怀期都需进行驱虫。为了保证驱虫效果,母猪在驱虫前停食1顿,然后皮下注射阿维菌素,驱虫后需用大黄苏打片健胃3 d。母猪产前、产后及断奶前后7d,需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等药物,母猪产子后应口服一定量的庆大霉素,预防疾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养殖场一个重要工作,做好母猪卫生、消毒、防疫和祛除体内外寄生虫等。为了控制后备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各类传染病,在生产中应结合当地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提前预防,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减少仔猪的存活率。我们应定期分析生产数据与发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细心研究,找出更科学并适合本场的措施,提高本场的母猪产仔率,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发展所需。

[1] 毛美英.浅谈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综合措施[J].科研畜牧兽医,2013,(2):166-167.

[2] 黄凤云.浅谈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综合措施[J].繁殖育种,2015,(7):48-50.

[3] 龙鹏飞,欧家斌.浅谈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综合技术措施[J].当代畜牧,2013,(5):94-95.

[4] 刘安贤,薛亮.浅谈提高母猪产仔率的几点措施[J]科技世界,2014,(8):314.

陈脊宇(1989—),女,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预防兽医、基础兽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产仔驱虫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香榧驱虫述古今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猪场防暑与驱虫
人工助产母猪产仔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