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有机旱作 全面推进功能食品(农业)发展

2017-04-04王娟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旱作山西有机

王娟玲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立足有机旱作 全面推进功能食品(农业)发展

王娟玲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国内外农业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山西农业天然特色具有的潜在优势:有发展绿色功能食品的种植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抓手、有突破口;有发展习总书记“有机旱作”的优良传统,打造山西农业的绿水青山有路径、有金字招牌。同时提出了有机旱作全方位抓总,功能食品(农业)规模控制,高端产业定位,功能、绿色同步,品质信誉为重,科技根本支撑,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有机旱作;农业;功能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走有机旱作农业路子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山西农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路径,并引发热议,启迪思考,引领行动,成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1 形势严峻,问题堪忧

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形势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上农业产业升级,跨国公司崛起,全球化进程加速,大国间博弈绞杀日趋白热化;国内通过促进科技进步、保护粮价、增加补贴,改革土地及产权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1]”。但由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地板抬升),而提价补贴又受WTO规则限制及国际市场影响,遭遇天花板,导致竞争力明显下降,发展空间骤然变小,出现了丰收的同时又大量进口,“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2],“洋货入市、国货入库”[3]的怪现象。“伤心菜、贱苹果、低价粮”不仅造成农民增收困难,也影响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另一方面,耕地与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危及食品和生态安全。山西农业体量不大,虽以特色著称,但由于特色发掘不够、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在大宗粮食作物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情况下,没能有效发挥特色农业大省应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困难。

2 新的选择,新的契机

2.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天然优势为竞争优势

习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和主线[5]。一号文件“三区”建设中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使山西在全国功能区划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山西独特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造就了闻名遐迩的“杂粮王国”、“优质粮果带”、“黄金养殖带”、中药材资源大省[6]。特别是食药同源、药食同源的杂粮杂豆,地标(山野)产品众多,功能、品质、营养独树一帜。在大宗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冲击的当下,这些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性和优质性,日益显示出强的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山西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7],山西特色农业的优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就是竞争优势,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做好这篇文章,对于山西而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打破瓶颈,换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发展功能食品(农业),实现“供改”突破

目前,业界把农业发展分为3个阶段:高产农业(温饱农业)→绿色农业→功能农业[8-9],即从吃得饱,到吃得安全,再到吃得健康。第一阶段正在跨过去,还没彻底逾越,因为目前全国仍有4 000多万(山西有232万)的贫困人口,正在全力脱贫攻坚;第二阶段刚刚起步,仍面临着化肥、农药残留、非法添加、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实现绿色安全任重道远。第三阶段是功能食品(农业),是生态高值农业[9],属高级阶段,代表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以及特殊人群(三高、焦虑、失眠……)的增多,这个市场会日益扩大。而功能食品应有的营养、感觉、调节生理活动等功能,恰恰是山西食药同源、药食同源的优质杂粮、干鲜果、中药材最突出的品质和特性,这个先天的优势正好契合了功能食品(农业)的要求,勘做功能食品(农业)的最佳载体。不仅如此,坡多沟深、沟壑纵横,还成为了发展绿色健康产品的天然屏障[10-11]。加之,京、津、冀、新雄安偌大的高端市场,使山西具有了不可比拟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山西省委省政府已将发展功能食品(农业)列为省级战略。骆惠宁书记强调“山西农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规模而在功能”[12]。楼阳生省长提出“要加快发展功能农业,面向中高端市场,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13]。山西发展功能食品(农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山西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3 做好顶层设计,推动科学发展

3.1 走全面有机旱作道路,打造山西农业绿水青山

山西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近80%,属典型的旱地农业省份[14],山西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旱作农业发展的历史,有机旱作传统源远流长,可追溯到7 000多年前。以精耕细作、抗旱保墒、用养结合著称的传统旱作农业[15],是山西乃至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法宝。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要保护生态、节水发展,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16]。

总书记讲的“有机”,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有机,更包含宏大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大有机”,即绿色、健康、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不仅要增强耕地的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要注重绿色健康农产品的生产,更要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掘提升自然的、传统的、科学的、优势的东西,在继承、传承的同时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的同时继承、传承。实际上,就是要用有机旱作的理念,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并实现可持续的途径和办法,最终实现生产与生态互惠,人与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永续发展。这也是“两山论”生态文明观的具体体现[17]。

总书记的有机旱作,关乎农业生产,也关乎资源保护;关乎食品安全,也关乎生态安全;关乎当下,也关乎未来,抓住了山西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不论功能农业还是绿色农业,都必须走有机旱作的路子,否则走不通,也走不远。离开有机旱作,绿色、功能都谈不上,发展有机旱作就是打造山西农业的绿水青山。它不是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区域的事情,而是整个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系统性、根本性转变,是个抓总的东西,应该全省域、全方位铺开(不论南部与北边,不论先进与落后,不论政策还是技术),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省级战略。

3.2 强化规模和质量控制,树立功能食品(农业)高端品牌

现阶段的功能农业属中高端农业亦或高端农业,功能食品属一流的高端产品、特殊产品、个性化产品[18],不再是只有基本功能的初级产品,而是经过加工、深加工的高附加值功能性精品,应该走精、专、特、优的路子,实施规模和质量控制战略。要全省一盘棋,有计划、科学有序发展,不能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搞无序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要突出全省多、杂的大特色,更要突出区域(市、县)传统、地标等的小特色。比如,大同的黄花菜、苛岚的红芸豆、隰县的玉露香梨、泽州的连翘、汾阳的核桃、静乐的藜麦等等。要充分认识和明确各地的比较优势、长项和短板,确定优先序,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要让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县区先走一步,并重点扶持,没有条件、没有优势的要控制、限制。要讲生产发展,更要考虑市场培育,要考虑当下,更要立足长远。在功能食品(农业)发展初始做好高端产业定位、高层次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布局,不能只顾眼前蝇头小利,做烂金字招牌。比如曾在清康熙年间就做为贡米的长治市沁县次村乡檀山村“沁州黄”因无序发展,品牌地标弱化,几乎成了小米的通用名。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山西)农博会上,不少“功能食品”的涌现,令人十分担忧!我们须有危机感,但不能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盲目发展,要汲取教训,保护好特色和优势。要注重树品牌,创名牌,注重高品位、深内涵、讲文化,真正把特色做“特”,把优势做“优”。重效益,更重品质,一定要树立起山西功能食品的良好信誉,树立起消费者对山西功能食品的信任和信赖;坚决避免柠檬市场效应,绝不让劣币驱逐良币;要立足长远,培育健康的健康产业,真正荫及三晋的子孙后代。

3.3 功能、绿色同步走,实现“安全+健康”的加性效应

不论绿色农业还是功能食品(农业),均应放置在有机旱作的大框架下考量,使其作为有机旱作农业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撑。要正确认识绿色和功能是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发展功能农业不是在绿色农业基础上的顺序发展,而是温饱农业基础上的跨跃式发展,绿色的基础还很薄弱,二者要同步走,不能片面追求功能而忽视绿色。功能农业属高端固然重要,而绿色是基础必须保证。比如食品富硒具有功能,但如果硒超标,就成了垃圾食品,功能将变的没有意义。只有“绿色+功能”,附加值才高,才能实现1+1>2的加性效应。而只有走有机旱作的路子,才能保绿色、促功能,同时通过“绿色+功能”即“安全+健康”的高效益来反哺有机旱作,才能最终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绿色和功能,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4 创新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弱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效益,而效益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所以,不论有机旱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功能食品(农业),最终都要依靠科技进步[18]。要彻底改革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旧体制,通过真正的科企融合、研用融合,建立用市场需求侧倒逼创新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变长期以来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粮食(初级产品)生产→供给市场,即有什么资源→选育什么品种→生产什么原材料→加工什么产品→卖什么产品的旧思维定式,变为根据市场需求精准策划产品,以优、特、精的产品要求,倒逼高品质、标准化、低成本的原材料生产,以及适宜机械化种、管、收,性能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直至功能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用“倒过来”的做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成果向市场的快速转化,大幅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产品档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在产全球、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1]白永刚.居安思危:粮食十二连增后的冷思考 [J].当代农村财经,2017(3):12-15.

[2]王琳.当前粮食产业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J].当代经济,2017(4):54-56.

[3]王守伟.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J].北方牧业,2017(10):10-11.

[4]宋马林,杜倩倩,金培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的环境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经济研究,2016,51(4):188-192.

[5]唐仁健,赵永平,朱隽.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J].中国经济周刊,2017(6):56-59.

[6]张云.山西农业品牌发展迎来战略机遇 [N].山西经济日报,2017-06-04.

[7]魏贵富.发展功能农业 山西信心十足 [N].山西经济日报,2017-07-03.

[8]贾璟琪,李富忠.山西省功能农业发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7(7):85-87.

[9]赵其国,尹雪斌.我们的未来农业:功能农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7):457-468.

[10]王娟玲.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2):131-135.

[11]王娟玲.对山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4):397-399.

[12]王秀娟.2017如何推进发展功能农业[N].山西日报,2017-01-07.

[13]楼阳生.政府工作报告[N].山西日报,2017-01-23(001).

[14]王娟玲.破解大面积旱地玉米增产难题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3-5.

[15]康志文.山西省旱作农业发展战略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6]尚慧辉.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N].山西日报,2017-06-30.

[17]赵建军.“两山论”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N].中国环境报,2016-02-02.

[18]李丽颖.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N].农民日报,2017-07-22.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Agriculture)Based on Organic Dry Farming

WANGJuanling
(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Shanxi agricultural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situation,which are havingthe plantingstructure ofdevelopinggreen functional food,having breakthrough in promot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having the fine tradition of developing General Secretary Xi"organic dry farming",having path and the gilded signboard in building the beautiful scenery agriculture of Shanxi.A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uch as grasping the total of organic dry farming in all directions,controlling scale of functional food(Agriculture),position the high-end industry,synchronizing function and green,paying attention to quality and reput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the basic support,achievinga virtuous cyc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ganic dryfarming;agriculture;functional food;structural reformofsupplyside

S-0

A

1002-2481(2017)11-1900-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7.11.40

2017-10-31

农业部人才建设项目;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605D131045-22);黄土高原小麦玉米油菜田间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方案(201503124)

王娟玲(1963-),女,山西临汾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旱作节水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旱作山西有机
让“有机旱作·晋品”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在『有机旱作』上做出特色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