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治疗15例
2017-04-04郝琪伟乔培宇
李 涛,李 胜,张 鑫,郝琪伟,张 雄,乔培宇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二病区(榆林 719000)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治疗15例
李 涛,李 胜,张 鑫,郝琪伟,张 雄,乔培宇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二病区(榆林 71900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术后残余胆囊患者15例,对其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胆囊三角处解剖困难,行中转开腹残余胆囊部分切除、残余胆囊黏膜毁损。所有患者术后腹部痛症状消失,随诊均无不适。手术时间85~125 min, 平均102 min, 术中出血30~120 ml,平均65 ml,术后第2天进食流食,4 d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5~6 d出院,术后无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残余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亦佳。
残余胆囊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管过长,或胆囊颈、壶腹残留[1]。有学者统计其发生率达5.36%[2]。残余胆囊明确诊断后多需再次手术,但因残余胆囊一般病变较小,加之长期的炎症刺激,局部组织粘连,解剖变异,一般主张开腹手术[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治疗已不再是禁忌证。现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腹腔镜治疗胆囊切除后残余胆囊的病例15例,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5例,女10例,年龄37~75岁,平均52岁。首次手术均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其中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3例。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术后右上腹疼痛,部分患者有右肩背部放射痛。其中症状与首次术前症状相似13例,2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等不适。术后症状出现时间为1~24个月,病史1~5年。术前通过B超、上腹部增强CT、MRCP明确诊断为残余胆囊及结石形成,排除胆总管结石。
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脐下切口建立气腹及探查孔,在腹腔镜引导下于剑突下,右上腹腋前线、肋缘下分别置入10 mm和5 mm Trocar,对粘连较重,显露困难者可于腋前线脐水平加5 mm Trocar;如剑下因粘连影响穿刺,可先置入其他Trocar,并分离粘连后再置入。用电剪或电钩紧贴肝面分离粘连, 显露并证实残余胆囊。钝锐结合分离并明确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关系后切除胆囊。其中1例因胆囊三角处解剖困难,行中转开腹残余胆囊部分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毁损。检查创面后于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
3 随 访 随访3~24个月,术后3个月、1年门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上腹部CT了解残余胆囊切除情况,之后电话随访。
4 结 果 14例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胆囊三角处解剖困难,行开腹残余胆囊部分切除、残余胆囊黏膜毁损,术后患者腹部痛症状消失,随诊无不适。手术时间85~125 min,平均102 min,术中出血30~120 ml,平均65 ml,术后第2天进食流食,4天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5~6 d出院,术后无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讨 论
文献报道残余胆囊发生可能与术中未能发现胆囊管结石,在胆囊管梗阻因素未消除的情况下形成小胆囊。而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也是导致残余胆囊形成的重要原因[4]。①急性期胆囊三角区充血、水肿、术中出血,胆囊三角区解剖困难或未仔细解剖而切断胆囊管;②一味追求所谓“微创”(小切口),导致三角区暴露不充分,担心损伤肝总管,紧贴胆囊壶腹切断胆囊管。本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且急诊胆囊切除占80%(12/15);③因胆囊三角区炎症较重而选择行胆囊次全切,且对残留胆囊黏膜毁损不完整导致残余胆囊功能仍存在。残余胆囊合并结石者多数患者有类似术前的腹痛症状,需再次手术方可解除病痛[5]。
残余胆囊诊断并不困难。B超是诊断残余胆囊的首选方法[6]。但MRCP对残余胆囊的诊断及术前了解残余胆囊大小、胆囊管的变异情况价值更高[7]。而笔者体会术前除行MRCP检查外,上腹部增强CT检查也是必要的。残余胆囊多因胆囊三角区炎症或解剖不清导致,而上腹部增强CT可更好的了解肝门部血管的走行及与残余胆囊及胆囊管之间的关系,便于手术中三角区的解剖及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的技术关键:①Trocar的置入,因上腹部往往有网膜与腹壁的粘连,故置入Trocar需根据腹腔情况选择置入顺序,对粘连较重,可采用四孔法,助手辅助牵拉便于分离。②分离粘连,寻找残余胆囊:残余胆囊及胆囊床往往被网膜、结肠、十二指肠、胃等粘连包裹,术中需紧贴肝脏应用超声刀或电钩仔细分离,显露残余胆囊。如显露困难,可逆向解剖,先解剖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区,仔细暴露游离胆总管前壁, 沿胆总管逆向寻找残余胆囊[8]。③解剖游离三角区, 解剖三角区暴露极为关键,可牵拉残余胆囊帮助显露,在操作过程中可利用吸引器吸刮式冷分离,采用钝锐结合逐渐分离,保持术野清晰,辨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走行[9]。笔者体会:如残余胆囊较大,三角区粘连不重,可顺逆结合游离三角区;如残余胆囊较小,三角区往往被萎缩的胆囊牵拉、解剖关系不明确,此时可先解剖出肝总管前壁,将胆总管和肝总管辨清后,顺行解剖残余胆囊三角[10];如遇残余胆囊壁与肝总管或右肝管粘连紧密者,可抛开残余胆囊,顺胆囊管剖开胆囊管,在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缝扎并切断胆囊管,用吸引器冷分离,如仍游离困难,可采用胆囊黏膜毁损处理,切记不可强行分离而导致肝管损伤。本组中有1例患者即为此种情况,术中中转开腹后取出结石,黏膜电凝毁损处理,术后效果理想。④胆囊管的处理,在明确三管关系后尽量靠近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0.5 cm切断胆囊管。胆囊管有结石者需取尽结石,防止术后再次复发,可用无损伤钳从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将结石推进胆囊,不能推动者可从结石远端切开胆囊管,取出结石,残端可采用缝扎[8]。⑤引流管的放置,笔者体会因手术创面往往较大,应常规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可以减轻发热及减少感染机率,以防胆瘘、胃肠瘘、出血等便于术后观察及干预。本组所有患者均放置引流管,术后1~3 d每日引流量约20~150 ml,第4天引流量基本小于10 ml,术后4 d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15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胆道损伤、肠瘘等并发症。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术前症状消失,复查未见残余胆囊复发。
总之,残余胆囊再次手术难度较大,手术需仔细、耐心,术前需借助影像资料对手术难度有较充分的预见及准备。腹腔镜手术可借助其放大、高清作用便于组织识别、解剖。笔者体会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是安全、可行的,但技术要求高,需要有熟练的腔镜技术及处理残余胆囊的经验。
[1] 李东恩,宋甫春.12例残余胆囊结石诊治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2,24(1):73-74.
[2] 邹 康.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原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185-186.
[3] 蔡 海,周苏君,郭志源.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2010, 18(5): 362-364.
[4] 宏 文,郑雪咏.三种术式胆囊切除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4):454-455.
[5] 贾宝兴,张 威,刘松阳,等.残余胆囊52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9):697-699.
[6] 汪智红,朱志杰.超声检查对残余胆囊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2,9(19):2600-2601.
[7] 程伟华,祁军安,江 奎,等.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前行MRCP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119-120.
[8] 徐小东,吕 西,李徐生,等.腹腔镜治疗残余胆囊的体会[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7):614-615.
[9] 张 磊 刘 超 李小宝,等.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169例手术技巧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7):843-844.
[10] 李凯琅,梁久银,但震宇,等. 残余胆囊的腹腔镜手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4):309-310.
(收稿:2016-05-10)
胆囊切除术后 残余胆囊 腹腔镜检查
R657.4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