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文化对闽台沿海地区传统服饰的影响*

2017-04-04孟萍萍

福建轻纺 2017年5期
关键词:湄洲闽台妈祖

孟萍萍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妈祖文化对闽台沿海地区传统服饰的影响*

孟萍萍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妈祖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的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妈祖文化的形成与特征,着重介绍妈祖服饰及湄洲女的服饰。通过妈祖服饰形制和内涵,探讨了妈祖文化对闽台地区传统服饰方面的影响。

妈祖文化;传统服饰;闽台沿海

妈祖信仰在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促进了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加深区域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文化影响着服饰的发展与演变,民间传统服饰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劳动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从广义上讲,传统服饰是民间美术的一个类别,它是民俗生活的窗口,是人民大众审美情趣的体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统一的关系。

1 妈祖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1.1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成因

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湄洲湾位于泉州和莆田之间,占据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海港。千百年来,随着海洋航运的发展,东南沿海在商品贸易和人际往来等方面日趋频繁,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保佑人们航海平安的妈祖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海神,妈祖文化也随之传遍了世界。

根据存放于福建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的《敕封天后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也称默娘、娘妈,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出生于泉州府莆田县湄洲岛东螺村,生前为黎明百姓做了很多善事[1]。历史上记载过很多关于她搭救渔民和海上商贾的故事,留下了乘席渡海、济世救人、解除水患等传说,妈祖逝世之后,人们寄托怀念之情,将她塑造成了一位慈悲仁爱、广施恩泽、护国庇民的神明。

1.2 妈祖文化的特征与意义

2016年11月2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中外代表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达成共识:“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成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的维系纽带[2]。妈祖文化是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发祥的孕育期,发展的波折期,文化的沉淀期,传承的定型期。这一过程积累的文化厚土,形塑她顽强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柔韧力。逐渐形成了妈祖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民俗性、 海洋性、传承性等文化要素。

妈祖文化的开发与传承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她的传播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而且还对民众起着积极的教化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妈祖也是台湾地区人们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台湾地区与大陆有相同的礼教、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妈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两岸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等“五缘关系”。总之,妈祖文化促进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促进了闽台关系的和谐发展。

2 妈祖服饰的形制及文化内涵

2.1 妈祖发髻

传说妈祖生前为了表示矢志救助渔民,心系大海终生不嫁的决心而设计成独特的妈祖发型。整个发型全部由真发挽成船帆状,发髻象征着帆,左右两边分别用一根发卡固定,代表着船上摇橹的船桨;头顶上盘成圆形发髻,代表船上的舵;用红绳盘在发髻里,代表船上缆绳;并将银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发卡和发绳代表船上的零部件,整体组合起来代表着整艘船,有着一帆风顺的寓意[3]。为了祈祷妈祖能够保佑出海的亲人平安归来,在家里守候的女人就梳起妈祖发髻,希望得到妈祖的庇佑,愿亲人平安归来。

2.2 妈祖服装

传统的妈祖服装由上衣和裤装组成,上身是中式海蓝色斜襟上衣,下身是上红下黑拼接而成的宽腿直筒裤。传说是裤子原本都是红色的,下海时被海水打湿看起来像黑色,而没有被打湿的上半部分还是红色的,从而演化成现在两段颜色的样式。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天后显圣录》记载,妈祖显灵救人时都是穿朱衣,所以湄洲女也学妈祖穿红衣。为表示对神明的崇敬之情,民间妇女只取一段红色,所以就改为上红下黑拼接的裤子,既表示对妈祖的敬奉,也借此祈求平安。

2.3 妈祖服饰文化的内涵

妈祖服饰与妈祖的品格相吻合,体现了她简朴生活与高尚信念、平和心境与卓越功绩的对立与统一。湄洲流传的民谣:“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形象的诠释了妈祖发型和服饰的特色与内涵。海蓝衫、红黑半截裤、船帆发髻,构成妈祖服饰的完整形态,体现了人类、服饰、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一方面,妈祖服饰是湄洲女子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生活在湄洲岛的居民自古以渔猎为生,男人出海捕鱼女人操持家务,这种生活状态对湄州女性服饰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湄洲女对亲人的情感的寄托,也可以从服装的色彩中得到验证。海蓝色表明对养育她们的大海的热爱和崇敬,红色象征对亲人平安吉祥的祝福,黑色又表示了她们对亲人的思念。另一方面,妈祖服饰是妈祖文化传承发扬的重要载体。妈祖髻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平安的象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希望借此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吉祥。妈祖所穿的朱衣成为湄洲女子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基础,她们将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与服装的色彩、面料、款式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表达了对妈祖的怀念和敬仰。

3 妈祖文化对不同地区服饰的影响

3.1 湄洲女效仿妈祖服饰

湄洲妈祖庙里的妈祖塑像,梳着高高耸起的船帆发髻。湄洲岛的妇女也以此把发型都梳成船帆形的妈祖髻,还在发髻间插上绢制的各色花朵,配上银凤钗等,显得艳丽却不失端庄。妈祖髻成为了一种情感寄托,她们生活的中心就是那艘载着自己亲人的渔船。湄洲女子平时也穿着的妈祖常服,右衽海蓝布褂,对襟饰红边,衣身宽松无装饰,式样简洁朴实。蓝黑之间镶嵌半截红裤,与精致亮丽的帆船髻相互辉映[4]。湄洲女子为纪念和学习妈祖立德仁爱精神,至今仍流行穿着这种服饰。

3.2 妈祖文化对闽东南传统女性服饰的影响

随着妈祖文化所具有的海洋服饰特征在东南沿海地区民间的广泛传播,妈祖的衣着打扮也逐渐被民间吸收、借鉴、演变,丰富了妈祖服饰文化的内涵,也成为抽象妈祖文化的物质载体。

惠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界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惠安女”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衣、黑宽裤为服饰特色,与湄洲女服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惠东女子的花头巾,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湄洲女的帽饰。另外一种防护斗笠是将花布缝制在斗笠上,长至垂肩,除脸部外遮住后脑和脖子。蟳埔女服饰同样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阔脚裤”,上衣为布钮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宽松肥大的裤子[5]。便于海滩上劳作,体现了海边生产劳作需要的实用价值。

3.3 妈祖文化对台湾沿海的影响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地区遥遥相望,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颜思齐最早在台湾传播妈祖崇拜。笨港的妈祖庙称为分香祖庙,妈祖被称为“天上圣母”。受闽籍居民影响,人们多着开右衽大襟衫。传统的妈祖服饰习俗也流传到台湾,沿海居民服饰也多以黑色、蓝色为主。妇女双色裤配蓝色偏襟上衣,梳帆船发髻。妈祖服饰的红色不仅代表吉祥平安,还有象征着警示、威力和希望,以及以正压邪、消灾避难等多重意义。据《台湾通史》记载,在“台湾以红为瑞,每有庆贺,皆着红裙,虽老亦然。嫠妇侧室,则不得服”。每逢遇到婚嫁寿喜等大事,丈夫健在的妇女必定穿起红衣红裤,反映了人们希望更接近妈祖的心态。妈祖服饰始终保持民间淳朴实用的风格,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妈祖真诚朴实、热心助人的传统美德。

3.4 妈祖文化对渔民服饰的影响

服饰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信仰习俗、劳作方式密切相关,常见的沿海服饰,体现了当地人们为适应海上气候环境和沿海生活习惯而创造的特殊服饰形态。沿海渔民借鉴了妈祖服饰偏重于生活化、实用型的特征。服装材料多采用棉布,可以抗湿防褪色,有较好的透气性,穿着凉爽舒适。宽松衣身通风透气,适应劳作及活动的需要。下装多用轻薄的面料制作的宽腿直筒裤,下海时可以卷起裤管避免被海水打湿,也比较容易风干。服装采用红色、黑色、蓝色等,透光性较弱,避免在劳作中暴露自己身体。湄洲及漳浦一带渔民常用荔枝树汁将衣襟染成浅褐色,用以抗海水的浸泡[6]。惠安县崇武一些村落青年人仍穿右衽大衫,短小紧身,多为蓝色,袖口以黄色或金黄色花布滚边,领口缀以简单花纹[5]。渔民服饰的创作是在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并提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体现了沿海人民对生活深刻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3.5 对闽台旅游服饰的影响

妈祖文化影响的闽台地区的旅游业,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外界的交流。为宣扬妈祖文化,湄洲岛上设立了国家级的度假区,举办了一系列摄影艺术节、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民俗风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现代妈祖服饰也经过了改良,在面料、结构、工艺、功能等方面添加了很多流行元素和艺术元素,增强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现在的妈祖服饰主要以旅游职业装的面貌出现,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艺术景观。妈祖服饰作为旅游资源和民间艺术被逐步开发,产品种类广泛,包括帽子、包袋、首饰、护符、编织物、绣品、挂件、布偶等等。这一系列妈祖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现了精湛的民间文化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4 妈祖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妈祖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应受到足够重视。从海丝文化建设上来讲,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促进闽台文化交流。服饰所承载的不仅是保暖和护体需要,她更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精神特性。妈祖文化影响下的闽台沿海地区传统服饰,是两岸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结构、道德伦理观念、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表征,着重说明了闽台文化具有的同根同源性。

对妈祖文化及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首要要以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作为根基。让人们了解妈祖传说、妈祖习俗、妈祖信仰等妈祖文化,更深刻感悟妈祖服饰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首先,政府有必要举办一些文化节、庆典、文化论坛等来宣传传统民俗文化,使传统服饰参与民俗表演活动。建设一批民间民俗博物馆或展览室,并加强对传统服饰的挖掘和研究。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制度,鼓励掌握古老技艺的手工艺人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技术。

其次,传统服饰是在历史的延续性和本土文化积累下形成的,要在保留自身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技术进行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经久不衰,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服饰文化的开发要忠实于自然生态环境,保留原生态型的本土特色。对妈祖服饰的改良和设计,还应保留沿海居民服饰的生活特征和功用性。

总之,妈祖文化属于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范畴。妈祖文化对闽台沿海服饰的影响非常广泛,这种影响下的传统服饰既凸显信仰文化,也体现了它的实用功能。闽台沿海传统服饰因其所具有特殊性、地域性和相对独立的本土性,充分体现了民众的情感诉求,深入表达了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妈祖文化对传统服饰自身的发展与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极大的促进了闽台地区人文精神与文化特征的融合。

[1] 陈国强.妈祖信仰与祖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1-2.

[2] 林春茵,阮煜琳.聚焦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N/OL].中国新闻网,2016-11-03[2017-03-05].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2016/2016-11-03/366260.shtml.

[3] 于小利,陈东生.妈祖服饰文化的内涵与传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268-270.

[4] 余荣敏.试论妈祖服饰文化及其传承与开发[J].莆田学院学报,2007,14(4):90-94.

[5] 和立勇,郑甸.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产调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2-139.

[6]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28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69.

10.3969/j.issn.1007-550X.2017.05.002

TS941.12

A

1007-550X(2017)05-0027-04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以“海丝文化”促进闽台地区民间美术的融合与创新(项目编号2014C048)。

2017-03-26

孟萍萍(198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湄洲闽台妈祖
妈祖祭典
青丝花韵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万国茶帮”拜妈祖
郑成功与闽台民俗
秀水湄洲,妈祖圣地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