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2017-04-04刘树昌邱凤珍昌黎县农林畜牧水产局
刘树昌 邱凤珍/昌黎县农林畜牧水产局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刘树昌 邱凤珍/昌黎县农林畜牧水产局
(一)发病情况
河北省昌黎县某鸡场饲养商品代蛋鸡3 000只,地面平养,自配饲料,鸡群密度较大,长时间未清除鸡粪,通风不良,舍内氨味较浓。2009年3月2日发现有部分鸡咳嗽、甩鼻、呼噜、排白绿色稀粪,同时发现产蛋率下降,软壳蛋、沙皮蛋增多。3月4日死亡计5只,3月5日死亡计13只,发病后,饲养员用林可霉素饮水,氟哌酸原粉拌料均无明显效果,仍有不断死亡。
(二)症状
1.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打颤、食欲减少,饮欲稍增。有的伸颈张嘴,鼻分泌物增多,鸡冠呈暗紫红色;拉白、绿色蛋清样粘稠稀粪,肛门周围及腹下羽毛被粪便污染,少数鸡腹下伴有暗紫色,有的含大量腹水。蛋壳粗糙,有的蛋很小。产蛋率由75.8%,下降到32.4%。
2.剖检变化。肝明显肿大且色淡质脆,表面有黄白色渗出性假膜,肝囊肿大,胆汁充盈。有的在心肝周围包含大量干酪样纤维素性物质。脾肿胀、色暗、肠管粘膜及泄殖腔粘膜有弥漫性针尖状出血,大肠壁变厚、粘液增多。输卵管黏膜充血,管腔扩张增粗,充满条状干酪样物,严重堵塞管腔,有些在输卵管内有1~2个软壳蛋。
(三)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怀疑是大肠杆菌感染。
2.实验室诊断。
(1)采取病料。无菌采取病死或濒死鸡的心、肝、脾等组织。
(2)观察菌体特征。用病料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在心、肝、脾组织的病料中均发现有大量红色、两端顿圆、单个存在的小杆菌。
(3)分离纯化培养物。将病料接种于马丁培养基中发现培养基浑浊,再分离纯化两次。将分离纯化后的培养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在37℃温箱中培养24 h,观察菌落特征发现2~4 mm圆形、凸起、乳白色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麦康凯琼脂上在37℃温箱中培养24 h,发现麦康凯琼脂上生长出圆形光滑、隆起、大小均匀的红色菌落(中央颜色稍深)。
(四)病因分析
引起鸡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因素众多。
1.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性大肠杆菌和无致病性大肠杆菌。畜禽的消化道,特别是大肠内容物中均有大肠杆菌。可以说雏鸡出壳后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所以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可能性。
2.易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大肠杆菌病极易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合并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感染之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
3.饲养环境条件差。设备简陋,鸡舍简易、水槽破旧漏水、粪便不加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冬天鸡舍内寒冷干燥、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损伤,夏天炎热潮湿,鸡舍内湿度大鸡群易出现热应激,平常灰尘飞扬,饲料堆放在鸡舍内,易受潮发霉变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肠杆菌很容易污染饲料和饮水,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就会乘虚侵入鸡体内感染机体造成发病。
(五)防治
对该鸡场进行药物治疗前先筛选高敏药物,先做药敏试验。
1.药敏实验。
药敏纸片有: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大观霉素、禽速康、链霉素。用接种环取纯培养后的大肠杆菌置于5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合后用灭菌棉取少量菌液,均匀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记的整个表面;把药敏纸片用灭菌镊子分别贴于培养基表面,在37℃温箱中培养18~24 h后观察结果。高敏的药物是禽速康,中敏的药物为大观霉素、链霉素,对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不敏感。
2.治疗。用高敏的禽速康饮水(100 g兑水200 kg)、利宝拌料(500 g拌料400 kg),连用5 d。
3.预防。目前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有时落后于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禽产品出口的要求,对家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决定了必须改变“药物控制大肠杆菌”为主的防治策略。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下。
(1)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在鸡群体质良好的情况下,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并且,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条件下或在体内发生变位时才转变为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使致病菌有机可乘;另外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力,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迅速补充有益菌群,使致病菌成为劣势菌,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的特点,所以微生态制剂代替抗菌药物是控制大肠杆菌的必然趋势。
2.由“药物控制大肠杆菌”转向“控制环境”来达到控制大肠杆菌病的目的。巨大的损失已经证明“药物控制大肠杆菌”很被动、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科学的用药和整体调理结合。尽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药必须合理。用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量和疗程;根据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轻重来选择给药途径;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不要滥用抗菌素;最好能将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供临床上使用;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反应和生产性能的药物 。
(六)防治方法
鉴于该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逐步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另外应搞好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所有这些对预防本病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可收到满意效果。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 d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还是要借鉴药敏试验的效果进行给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