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分析研究
2017-04-04徐光明
徐光明
(成都市董家埂乡畜牧兽医站,四川简阳 641400)
当前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分析研究
徐光明
(成都市董家埂乡畜牧兽医站,四川简阳 641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猪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让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在猪养殖过程中,猪丹毒病成为猪养殖中比较流行的疾病,对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促使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人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多年,在治疗猪丹毒病伤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猪丹毒病流行的现状和疾病的特性、特点,以及该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为猪养殖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猪丹毒;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猪丹毒病俗称红斑丹毒丝菌,它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猪养殖业中,猪丹毒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危害性比较严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对猪丹毒病的投入力度比较大,纳入国家强制免疫的政策,使得我国的猪丹毒病发病率越来越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国家取消对猪丹毒强制免疫,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免疫意识的淡薄,猪丹毒病在猪养殖业发展中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并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不仅给猪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也给猪养殖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猪丹毒病的病原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杆菌主要有红斑丹毒丝菌和扁桃体丹毒丝菌两种,而红斑丹毒丝菌的致病力比较强,并且猪容易感染。猪丹毒杆菌是一种为平直的或微弯纤细小杆形状或者是一种长丝状,该病菌的抵抗力比较强,主要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比较强,而且在阴暗的环境中存活率比较长,存活的时间长达30d,而在阳光下能生存11d左右,而该种病菌在死猪的腐败尸体内存活的时间长达七到十个月。从生存的环境来看,该病菌的耐酸性比较强,因此,在该病菌进入猪的胃中,猪的胃液酸度无法杀死猪丹毒杆菌,最终将会通过猪的胃进入猪的肠道,对猪的生长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当然,猪丹毒杆菌对热的抵抗力比较弱,可以用高温来杀菌,即将肉汤培养物于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中煮十二到而是分钟,然后在70℃的高温中煮5min,可以杀死猪丹毒杆菌。此外,还能通过消毒药进行杀菌,即将猪丹毒杆菌放在2%的福尔马林、或者放在1%的漂白粉、5%的碳酸中,该病菌将会快速的死亡。
2 猪丹毒杆菌的流行特点
猪丹毒杆菌疾病的发病没有季节性,而夏季的发病率比较高,每年的发病高峰期在五月到八月之间,并以地方性的发病最为流行,而三个月以上的猪发病率最高,三个月以下和三年以上的猪的发病率比较少。猪丹毒杆菌疾病的发病除了猪的发病率比较高以外,其他的动物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以通过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带菌猪传染,而且也将通过传染者的粪、尿液、唾液等排出体外,然后污染土壤,还对饲料、饮水等产生严重的污染,最终将感染获病的消化道,并对其皮肤造成严重的损伤。
3 猪丹毒疾病的发病原因
首先,猪的免疫力投入不足。由于猪丹毒杆菌疾病是传统的疫病,而政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强制免疫后,猪丹毒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少,在猪饲养方面的影响比较小,人们在养猪过程中也放松了该种疾病的防治。但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猪养殖业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猪丹毒疾病大量复发,并成为比较流行的疾病,这对养殖业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环境的变化让猪丹毒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使得气候变化异常,尤其是在南方潮湿阴雨天气中,使得猪丹毒疾病的发病比较容易[3]。此外,在非集约化的养猪场,由于养殖人员不注重养殖场的卫生消毒,或者在消毒处理方面采取的方法不当,使得猪丹毒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4 猪丹毒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7d。病状由于猪体抵抗力与猪丹毒杆菌毒力的强弱,通常分为三型。
(1)败血型猪丹毒(最急性):最急性的病猪常突然死亡,体温突然增高到42~43℃,病猪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没有精神、寒战、病初粪便干燥后下痢、卧地不起,也有部分猪病后不久,在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紫色,用手按压退色,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严重的脉搏纤细增快,呼吸困难,很快死亡,病程为2~4d。
(2)疹块型猪丹毒(急性):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增高到41℃以上,少数病猪超过42℃,便秘、呕吐12d后,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面等处皮肤上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故称打火印,界限清楚,扁平凸起,随着疹块的出现体温也下降,病势也渐轻经数日后,疹块颜色消退,原凸起的疹块下陷,表面结痴。轻者脱痴自愈,重者在疹块表面形成浆液浸润性疱疹,疱疹液干涸后形成硬痴,剥脱后留下疤痕,多转为慢性型,有的转为败血症。病程为8~12d,又称为疹块型。
(3)慢性猪丹毒:主要病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也有的两者并发,这种类型多半是急性或亚急型转化而来。患有心内膜炎病的猪,精神萎糜,喜卧地,食欲时好时坏,心跳加快,呼吸促迫,并发咳嗽,体温略高,多数正常,被毛无光,膘情下降,贫血下痢,最后死亡。猪丹毒关节炎,多见于四肢关节,病猪关节呈肿胀并热疼,常伏卧,驱赶时行动困难。
5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刨检几乎见不到肉眼变化。多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外观肿大,潮红或紫红,切面隆起,边缘钝圆,质地松软,脾小梁和滤泡结构模糊。心冠脂肪充血并有出血点,个别的心房有出血点,心脏扩张心肌混浊易碎。肺脏的病变是淤血和水肿,常见出血点。胸腔常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积留发生浆液纤维索性心包炎和胸膜炎。肝脏因淤血而肿大,暗红色,质软易碎。肾脏严重肿大,呈红色,俗称大红肾,被膜易剥离。消化道呈急性浆液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在胃底部和十二指肠最严重。
(2)亚急性型的病理变化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或疹块,多见于颈部、背部、后躯直至尾根部,头、耳、腹下及四肢也可出现。疹块呈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略隆起于周围的正常组织颜色可以是一致的红色或紫红色,或者边缘红色而中心苍白色,触摸疹块较硬。病情好转,可不留痕迹,严重者可发生干性坏疽脱落后留下溃疡灶,有的发生大面积的皮肤坏死。
(3)慢性型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猪丹毒的转归之一。常出现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等病理变化。心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二尖瓣,很少发生在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瓣等部位,在心瓣膜向血流面有大量灰白色血栓增生物,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使瓣膜变形,继而引起心肌肥大、心脏扩张等代偿性变化患猪通常死于心力衰竭。部分软化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子,进人血循,容易阻塞脾、肾和心肌内的小动脉管而形成梗死。关节炎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以腕关节和跗关节为多见。
6 猪丹毒疾病的防治对策
6.1 预防
(1)每年要定期注射猪丹毒菌苗。杜绝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猪圈定期用10%石灰乳喷酒消毒。不随意从外地买猪买肉,防止病菌带入,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发现病猪立即封锁疫点,及时隔离治疗,对病猪尸体要焚烧后深埋,污染场地及用具彻底消毒。
(2)阿莫西林拌料,连用3~5d;青霉素拌料,连用3~5d。
6.2 治疗
(1)发病初可皮下或耳静脉注射抗猪丹毒血清,效果良好,剂量按瓶签说明。
(2)抗菌素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按2万单位/kg肌肉注射,每日二次,效果很好。
(3)链霉素的疗效也好,用量为50mg/kg,每日二次。
(4)恩诺沙星制剂治疗,按2.5mg/kg肌肉注射,效果也好。
(5)加强护理,对症治疗,解热可肌注安痛定20ml。
(6)百特先锋+百服宁,混合注射,一日一次,连用3~5d;
(7)菌毒克星+强效菌毒杀,混合注射,一日二次,连用3~5d。
7 结语
猪丹毒疾病是猪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集约化猪养殖中,养殖人员要坚持正确的饲养管理措施,并对养殖场进行勤打扫、消毒,并勤于观察,及时治疗,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将能有效的防治猪丹毒疾病的发生。也减少了猪养殖者规模化经营的经济损失程度。
[1] 杨雪海,宋承谋,张成良,等.当前猪丹毒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5,(2):35-36.
[2] 董艳军.当前农村猪病流行的特点和对策分析[J].当代畜牧,2016,(8):83-84.
[3] 窦喜涛.当前农村猪病流行的特点和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2016,(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