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布鲁氏菌病诊断及防控技术

2017-04-04朱世锋山东省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765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试验室病畜监督机构

朱世锋 (山东省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500)

浅谈布鲁氏菌病诊断及防控技术

朱世锋 (山东省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500)

近几年,在国内外牛、羊养殖业中,布鲁氏菌病出现新的流行病学特征,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故有人建议称“布鲁氏菌”。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min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1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d。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人感染后引起波浪热。

2 流行特点

(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人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工作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粪尿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3)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1)渗出变性坏死改变: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处,以浆液性炎性渗出,夹杂少许细胞坏死;(2)增生性改变: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疾病早期尤著。常呈弥漫性,稍后常伴纤维细胞增殖;(3)肉芽肿形成:病灶里可见由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肉芽肿进一步发生纤维化,最后造成组织器官硬化。三种病理改变可循急性期向慢性期依次交替发生和发展。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4 试验室诊断

布鲁氏菌病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怀疑本病,确诊必须依赖试验室诊断,一般通过细菌涂片检查和分离、补体结合试验、血清凝集试验、PCR方法等方法进行诊断,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采用OIE推荐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试验)可进行本病的确诊。

5 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6 疫情处理

(1)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对受威胁的畜群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试验室诊断。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有关要求处理。发生重大布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患病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进行无害化处理。(3)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3个月的自然净化后方可使用。

7 监测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按要求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并及时上报。对同群动物进行检测,确定牛、羊、猪、鹿等动物为监测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血清学诊断方法,结合病原学诊断进行监测。所有的奶牛、奶山羊和种畜每年应进行两次血清学监测。对成年动物监测时,猪、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怀孕动物则在第1胎产后半个月至1个月间进行;对于免疫地区,新生动物、未免疫动物、免疫一年半或口服免疫一年以后的动物进行监测。本病的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非免疫地区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抽检一定比例的监测对象进行检验。

8 预防和控制

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时严格执行检疫。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8.1 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的区域,应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范围内的牛、羊、猪、鹿等易感动物。根据当地疫情,确定免疫对象。

8.2 检疫 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布病的试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d,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杜绝传染源的输出和输入,避免非疫区的感染,对阳性动物一般不予治疗,直接淘汰。

8.3 人员防护 密切接触牲畜及其产品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人员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8.4 防疫监督 布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等饲养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的监督检查。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

S855.1+2

B

1007-1733(2017)07-0027-02

2017–02–27)

猜你喜欢

试验室病畜监督机构
商品混凝土试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DB Living Lab试验室ETCS L3演示试验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Soybean hairy roots produced in vitr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交通工程试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研究
浅谈石河子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