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和路径创新

2017-04-04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院校高职

徐 斌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现状分析和路径创新

徐 斌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自身教育教学、技术科研、学生活动、校企合作等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力献策是高职院校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内在需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现状,主要从高职院校的这方提出来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1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的意义

1.1 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提升自身地位声誉、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已占据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为驻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的社会职责,也是提高自身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训条件、师资技术等都契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契合于社会就业创业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能够较好的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输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的科学技术支撑、具备继续培训教育能力、对消费经济的拉动等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也为自身品牌形象、专业影响力、学校美誉度带来了积极效应。

1.2 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提高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70%的实习生到地方企事业单位实习锻炼,学校和实习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的合作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同育人、校内教师到实习单位锻炼等,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形式高职院校一方面在服务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同时,也能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生产实践所需人才。地方企事业单位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岗位和科研创新阵地,实习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现状促进了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1.3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依靠高职院校 (1)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很符合地方企业单位的需要,地方企事业单位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当进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就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显然,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更需要人文素养高、技术技能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原来初中文化程度的中职生和高中毕业生已经不能经济转型时期,企事业单位岗位的需要;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担子就落在高职院校的肩上。(2)加快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让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城郊农村人口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技术,有一技之长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承担了继续教育的任务。随着城市发展,与之相配套的行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城市服务业兴盛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城市发展的好,与驻地的高校、高职院校数量多、专业全、影响大不无关系。

1.4 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1)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和劳务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活的因素”。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但是更多是岗位是需要有素养、有技能的技术工人、职业技术人才。(2)高职院校是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技术资源和信息服务基地。高职院校拥有的师资人才、实验设备、信息资源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技术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和企业合作搞技术研发、生产指导、人员培训等,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增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3)高职院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如科技局、社科联的课题研究等,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能理论分析、技术支持的作用,在为政府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重大建设工程及技术公关项目提供咨询和决策意见,从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不足之处

2.1 专业设置对接地方产业不够紧密 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步兴起、发展。一段时间里,一些高职院校建设如雨后春笋,专业设置也闻风而动,高职教育的发展求快,专业设置求时髦,什么专业高考生愿意报名,就上马什么专业,过多关注如何吸引学生报考上,没用多少精力去看学生的就业情况;有些落伍专业或没有优势的专业,也没及时停招或调整。这些做法,没有尊重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接好市场与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设置不够科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不少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缺乏技术技能型人才。

2.2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要与外界交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适应和影响外部环境的作用过程,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更为突出。但一些高职院校偏重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将教学、科研成果等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标准,而社会服务的职能往往被忽略或重视程度不够,本该得到加强和重视的社会服务功能,却成了高职院校的短板,学校层面不重视,教师层面不积极,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衔接好。

2.3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践能力薄弱 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或校内的实验实训,很少有时间再去搞好社会服务工作,“实践出真知”,教师社会服务时间少了,就容易犯“本本主义”的错误,学校里书本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教的内容与企业的生产需要发展不同步,导致在校学的和校外实践有一定距离。

3 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对策

3.1 高职学院要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设置合理专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决定了它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社会职业变化频繁和迅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时俱进,实时响应,及时调整,适应社会。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大众教育需求方面有不小的进步,但品牌专业建设优势还不明显。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对就业人员具备素质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好品牌专业,发展好特色专业,用专业的品牌优势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发展壮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也能够吸引地方的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业。(2)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3.2 校企合作运行新模式 (1)“订单班”模式:形成了由行业参与指导、学校投入建设经费和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的共同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了“五个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员工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业、产品合一,学习、创收合一。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学校来说,丰富了教师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对企业而讲,提前培养了需要人才,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之路。(2)“导师带学生”模式: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根据中国科协2016年的调查,六成科技工作者有创业意愿。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也有很多愿意离岗创业,多项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高,但成功率低。他们缺乏是“技术、眼光、资源和人脉”,而这正是老师们的优势。高职院校教师带领学生创业恰是优势互补。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项目开发与专业教学共通,融合“专业、企业、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3)“现代学徒制”模式:2014年2月26日,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可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与生产一线直接接轨。推行“双师授课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现场中学。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由专兼结合的教师共同指导,“以产促教,以产兴教,产教结合”共促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例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已和益客集团等多家农牧企业签订协议开展学徒制试点培养;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雷沃重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签约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

3.3 加强继续教育 开展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设备仪器、技术水平等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丰富培训项目,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体系,与所在区域相关职能部门合作,通过高职院校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授予学校部分服务职能,如在学校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点、承办技能比赛等,从而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工作面,也为与地方经济社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还应进一步适应社会人员和企业的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模式。

3.4 服务文明城市创建 校园文化有着良好的社会辐射功能,主要是使学校的风貌得以向外界展示、产生影响,造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吸收,形成“大学社会化”和“社会大学化”两个相互辐射影响。高职院校校园是人才聚集、思想活跃、富于创新的文明场所,校园不但可以在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文明素质方面影响社会,而且在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国家统一,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1)开放学校教学图书资源,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地方企事业单位人员开放学校的图书馆、自修室、计算机中心、体育中心(馆所)等设施。(2)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支持地方的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工作;面向社会开放课程;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学术骨干深入社区,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经济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3)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与地方社会开展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团组织开展的团学活动。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开展的科技服务万里行、暑期三下乡、学校团委和相关部门组织师生到学校“第一书记”的驻村进行春节送春联、节目汇演、暑期学生作业辅导、到畜牧养殖户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和畜禽病的防治等活动。

4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的主要价值体现,高职院校积极融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和地方互动起来,描绘出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的美丽画卷。

[1] 梁继华. 高职涉农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农业教育研究, 2015(1)∶ 24-26.

[2] 杜祥.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0(27)∶ 22-24.

[3] 陈振斌, 韩洁.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1)∶ 53-54.

[4] 谢婧.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读与写杂志, 2013, 10(4)∶ 78-79.

[5] 马芬.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5(6)∶ 21-23.

[6] 陈先运.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 2005(3)∶ 48-50.

[7] 蒋小明.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24)∶93-95.

S8-05

B

1007-1733(2017)06-0070-03

2017–05–08)

课题项目:潍坊市软科学2016年课题《驻潍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