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及防治

2017-04-04董博旭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鸭场雏鸭鸭群

董博旭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118315)

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及防治

董博旭

(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1183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1 主要临床症状

(1)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的小鸭,死亡率为5%~70%,甚至高达95%以上。鸭群开始发病时常有突然死亡的最急性病例,急性病例多在2~3周的幼鸭,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周围羽毛粘连或脱落,形成眼圈,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运动失调,头颈振颤或昏睡,临死前出现阵发性痉挛,病程1~3d。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多见于4~6周龄的幼鸭,病程1个月左右,表现为精神萎靡,颈缩翅垂,食欲减退或不食,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轻度咳嗽和打喷嚏。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腿软无力站立不稳或不愿走动,并常有共济失调、摇头、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不能吃料饮水,逐渐体弱衰竭,头颈歪斜、倒退、颈部和两腿伸张,呈角弓反张姿势。安静时,症状稍有缓解,也可采食、饮水,很像健康鸭。这样的慢性病例幸存鸭,常能存活,但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体态消瘦,失去经济价值。(2)患病鸭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感染强度、饲养环境、营养状况以及疫病并发情况有关。这些症状在病鸭群中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几种同时出现,有时全部出现。(3)各个品种的鸭都能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小鸭,病程短,常为急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本病的发生与应缴因素有密切关系,在突然受寒、雨淋后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此病。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含量较少等因素,容易诱发本病的流行,感染率可高达90%,而死亡率常因治疗是否及时和得当而高低不等,死亡率低的为5%,高的可达80%。

2 治疗方法

由于兽医和饲养者滥用药物,临床上某些药物对该病的敏感性减弱,鸭场一旦发生该病,为了避免盲目用药,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药物。该病对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等药物比较敏感。将发病鸭进行隔离并注射4%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2ml/kg体重。大群鸭全天分2次在水中加入大观霉素,每瓶兑水150kg。晚上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种鸭群发病还可以选用利高霉素、壮观霉素等高效药物。发病期间将平时每周2次的带鸭消毒改为1次/d,将死鸭进行焚烧或深埋,防治疫情的蔓延和病原的残留。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一般2d后死亡率可大大降低,采食量明显上升,3d后疫情得以控制。

3 预防方法

以轮换场地饲养为主要防疫措施。在雏鸭入场前和成鸭出栏后,应对场地、鸭舍、用具、饮水器进行彻底消毒。改善育雏舍卫生条件,特别是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注意防寒以及改变饲养密度,要做到“全进全出”。雏鸭从育雏舍迁移到室外鸭舍时,应尽量减少温度变化、雨淋、日晒、寒冷等应激因素影响。当鸭群受到应激时,在饲料或饮水中给敏感的抗菌药物。本病可以通过鸭蛋垂直传播,新建的鸭场不要从疫区引入种蛋或种苗。可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菌苗,在10~14日龄和2~3周龄各接种1次。另外,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并发,使病情加重,所以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更显得重要,清洁的饮水和卫生的环境不是药物所能替代的。同时应每周带鸭消毒2次,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在发病的鸭场,更要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疫措施,以消除或切断造成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

S858.32

B

1007-1733(2017)06-0038-01

2017–02–14)

猜你喜欢

鸭场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