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曲霉菌病的诊治
2017-04-04王照亮山东省单县畜牧兽医局274300
王照亮 (山东省单县畜牧兽医局 274300)
鹅曲霉菌病的诊治
王照亮 (山东省单县畜牧兽医局 274300)
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为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等。其中烟曲霉是主要致病菌,最为常见、致病力最强。曲霉菌不仅可直接引起病变,还会分泌霉菌毒素而造成机体中毒,导致肝脏解毒负担加重,往往超出肝脏代偿功能,从而使肝脏出现病变。曲霉菌的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鹅只往往会由于食入发霉垫料或饲料而经由消化道感染;或者吸入大量霉菌孢子而经由呼吸道感染。鹅的任何品种和日龄都容易感染,尤以4~12日龄的雏鹅最容易发病,且往往呈急性和群发性,成年鹅往往呈慢性和散发。曲霉菌形成孢子后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即使煮沸也需要5min才能够被杀死;使用1.4%过氧乙酸、5%石炭酸、含氯消毒剂和5%甲醛也能够灭活。
1 发病情况
单县蔡堂镇一养殖户于2016年7月22日从临沂引进2000只雏鹅,育雏方式为地面垫料平养,垫料为锯沫;采用保温灯进行保温,饲喂肉雏鸭配合料。当时正值夏季,养殖场位于树林中,较为潮湿。雏鹅6日龄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并伴有呼吸症状,用泰乐菌素饮水治疗无效,10日龄开始大批死亡,到18日龄时已死亡800余只。外观可见雏鹅绒毛脏污、粘结,部分雏鹅精神不振、减食。垫料变质后从未更换,只是在湿垫料上再添干锯沫,掀开垫料有刺鼻发霉的味道,可见垫料已霉变。按雏鹅曲霉菌病治疗,5天后鹅群逐渐恢复健康。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鹅呈急性经过,病鹅精神萎靡,对外界反应冷淡,通常呈卧伏状,闭眼伸颈,张口喘气,眼鼻流液,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病程持续稍长时,表现气喘,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加速,能够听到明显的气管啰音,且在发病后期往往腹泻。病鹅通常离群独处,双目紧闭处于昏睡状态,羽毛蓬乱,生长发育缓慢。如果病鹅的眼睛侵入病原,结膜会发生严重充血,眼睑闭合,有干酪样渗出物附着在下眼睑,严重时甚至彻底失明。部分病鹅鼻腔流出大量的浆液性分泌物,部分瘫痪,不能站立,且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头颈无法随意屈曲、不停摇头等。急性病鹅通常病程2~7d即死亡,慢性病程持续数月。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鹅16只,取病死鹅的肝、脾,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未发现其他致病菌;均见主要病变在肺、气囊及胸腹部,病情轻的可见气囊增厚、浑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组织布满针头至小米粒大小的坏死肉芽肿结节。个别病例有淡红色腹水。病程较长的鹅肺部结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黄白色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有的呈匀质干酪样,有的呈同心轮层状团块;偶见气囊及胸腹部内脏浆膜有绒毛状、中间呈灰绿色、周边呈白色的典型霉菌斑块;心包腔中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囊扩张,心外膜和心包膜增厚,腹腔积液;肝脏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取病死鹅的肺和气囊上的黄白色结节,用眼科镊子将压碎的结节散开调匀,加盖玻片镜检,可见大量的曲霉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菌丝体有分枝和分隔。
4.2 霉菌分离培养 取肺组织典型病料(肉芽肿结节)接种于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24h长出小米粒大小、呈白色绒毛状的菌落,48h后菌落长至高粱米粒大小,72h后菌落长至玉米粒大小,中间呈墨绿色,外围有白色绒毛,120h后长成黑绿色大菌落,并互相融合成菌苔。
4.3 分离物镜检 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短、光滑,长约280~340μm、宽5~7μm。顶囊由分生孢子梗逐渐膨大而形成,状如倒立烧瓶样。顶囊周围生长着放射状小梗,单层、致密,长径5~7μm、横径2~3μm。在小梗末端长出球形、串珠样排列的分生孢子,直径2.5~3μm。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典型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根据微生物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可对本病作出确诊。
5 治疗措施
(1)病鹅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病死鹅及时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停止使用发霉的饲料,全面清理、更换霉变的垫料,用新鲜干净的麦秸或谷壳作垫料。用0.1%~0.2%硫酸铜溶液或使用百毒杀或者过氧乙酸对鹅舍进行全面喷洒消毒,1次/d,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每星期进行1次。饮水器、料桶等鹅接触过的用具用0.1%~0.2%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清洗。(2)在饲料中添加50万IU/kg的制霉菌素,连续使用5d,或者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克霉唑混饲,一般每100只雏鹅添加量为1g。或者给鹅群应用浓度为1∶3000的硫酸铜水溶液,连用3~5d。也可混饮两性霉素B,雏鹅0.12mg/只,1~2d饮用1次,连续使用3~5d。(3)症状严重的病鹅,肌肉注射2%金霉素溶液2ml/只·次,3次/d,连用3d。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类药物,如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防止继发或者并发细菌性疾病。
6 预防
(1)雏鹅与成鹅分开饲养,避免相互传播疾病。(2)加强饲养管理,创造舒适饲养环境,确保舍内温湿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通风良好,舍内空气新鲜。及时清除污染的垫料和粪便,鹅舍及运动场要定期消毒。(3)供给鹅群营养全面的饲料,清洁的饮水,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器具以及饲槽要经常清洗,确保卫生。
S858.33
B
1007-1733(2017)06-0032-02
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