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畜患钩端螺旋体病的诊疗措施
2017-04-04周学民刘军王廷斌
周学民,刘军,王廷斌
(1.黑龙江省集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集贤 155900;2.黑龙江省拜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拜泉 1647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不同家畜患钩端螺旋体病的诊疗措施
周学民1,刘军2,王廷斌3
(1.黑龙江省集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集贤 155900;2.黑龙江省拜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拜泉 164700;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本病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动物感染后大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病例临床以短期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黏膜及皮肤坏死为临床特征。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易发。
1 病原特点
本病的病原体为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纤细、具有细密而规则螺旋状结构的微生物,两端弯曲成钩状,有活泼的运动力,其形态常呈C、S、I状。钩体呈细长丝状、圆柱形、螺旋盘绕细致,有12~18个螺旋。菌体长度不等,一般为4~20 μm,平均6~10 μm,直径平均为0.1~0.2 μm。本菌的菌型很多,我国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参考菌株为17个血清群、170个以上血清型,且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各种不同型的菌体对各种动物的致病性也不同,引起动物致病的主要血清型有波摩那型、犬型、黄疸出血型等,以波摩那型更为多见。很多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尤以鼠类是重要的传染源,其次猪、马、牛、犬、猫等动物也是重要传染源,它们带菌率高,排菌量大,排菌时间很长,通过粪尿污染水和饲料,引起人畜感染发病。本病主要经损伤的皮肤、黏膜及消化道感染。据报道,有数种蜱和螨也可传播本病。
钩端螺旋体病呈世界流行,甚至寒冷冻土地带也可发生,但以亚热带地区流行严重,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多雨、植被繁茂、稻田密布,因此适宜鼠类的栖息、繁殖和钩端螺旋体的繁殖、传播,有利本病的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尤以7~9月间最为流行。地面积水是促进流行的主要条件,钩端螺旋体在25~30℃的池塘、河流中能生存3周以上。该菌体不耐酸碱,对热和日光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死亡,常用消毒药能迅速至将其杀死。
2 主要症状
急性病马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结膜发炎、潮红肿胀、羞明流泪。数日后,体温下降,可视黏膜黄染,口腔黏膜和皮肤上发生坏死。尿量减少,呈黄红色、豆油样、黏稠。可致孕马流产。病后期,常呈周期性眼炎,可从种病马的尿液、血清分离到钩端螺旋体病原体,血清中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体。但大多数病马呈隐性经过,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成年猪大多无明显症状,幼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病猪短期发热及结膜炎,精神沉郁,可视黏膜黄染,头部浮肿。后期出现皮肤坏死,尿呈淡黄色或红褐色,后期孕猪可发生流产和死胎。
急性病牛病初呈高热,精神沉郁,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甚至龟裂,泌乳量减少或停止,乳色变黄呈初乳状,常混有血凝块。结膜黄染,有血红蛋白尿,此时病牛体温下降。其口腔黏膜、耳部、头部、乳房和外生殖器官的皮肤发生坏死。
剖检变化为皮肤有坏死灶,皮下组织和可视黏膜黄染,各脏器出血点尤其是肺脏出血点为特征。牛肾脏表面还可见有灰白色或红棕色小病灶,淋巴结明显肿胀,脾脏稍肿等变化。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常因动物种类而异,而慢性病例又缺乏明显的症状,因此一时难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在发热期采集血液,无热期应采集尿液或脑脊液,死后可采取肝和肾脏,经高速离心后,取沉淀物作暗视野活体检查或染色(镀银染色法)检查。血清学检查主要是做显微凝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
3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和管理需采取综合的措施。及时隔离病畜和带菌动物,控制传染源。严禁带菌猪污染环境,猪舍应远离水源,防止污染。开展群众性灭鼠工作,防止饲料、饲草、水源被鼠类的粪尿污染。结合兴修水利,排除积水,清除鼠类繁殖条件,使疫源地无害化。对污染的水源应以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液消毒。本病常发地区应以当地菌型相同的钩端螺旋体制成单价或多价菌苗,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剂量和方法,可参考相关菌苗使用说明书。为了预防感染,可将土霉素或四环素混合饲料中,土霉素为每千克饲料0.75~1.5 g,喂7 d;或用四环素每千克体重1~1.5 g,加入饲料中连续饲喂,可控制钩端螺旋体病。
4 治疗方法
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均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轻症病例连续治疗2~3 d,重症5~7 d,即可痊愈。必要时可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强心利尿剂,以提高治愈率。对周期性眼炎病马,应早期应用大剂量链霉素,每天2次,肌内注射,每次2.5 g,连续9~10 d,可获得较好疗效。
S823
B
1001-0084(2017)04-0042-01
2017-03-12
周学民(1972-),男,黑龙江集贤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