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6年兰考县采用超细胃镜行消化道息肉切除的诊疗体会
2017-04-04王鲜花赵江海
王鲜花,赵江海
(兰考县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300)
2008~2016年兰考县采用超细胃镜行消化道息肉切除的诊疗体会
王鲜花,赵江海
(兰考县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300)
目的:探讨兰考县采用超细电子胃镜对消化道息肉的诊断及切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 58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均采用经口超细胃镜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息肉,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兰考县消化道息肉经超细胃镜的检出率为62.4%,其中以胃息肉最多,有3 692例,占48.7%,其次是结肠息肉2 744例,占36.2%,其余有食管息肉281例,占3.7%,十二指肠息肉869例,占11.5%。所有消化道息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发生大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兰考县消化道息肉的患病率较高,可能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在超细胃镜下对消化道息肉的切除成功率较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手段。
超细胃镜;消化道息肉;诊疗体会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消化道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形成的不规则肿物,因临床表现不明显多被患者忽视,但是由于有的息肉具有癌变的可能,所以,一经发现应予以切除[1]。消化道息肉的切除多采用内镜治疗,近年来,内镜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采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仍有很多患者对内镜检查仍感到不适或存在恐惧感,新型的超细胃镜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超细胃镜较常规胃镜细,外径约5 mm,可以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反应减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2],同时超细胃镜安全性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超细胃镜在兰考县对消化道息肉切除的临床应用报道甚少,因此,本研究收集了兰考县采用纤维胃镜和纤维肠镜检查的12 158例患者,对患有消化道息肉的患者采用经口超细电子胃镜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分析其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6年来兰考县中医院行纤维胃镜和纤维肠镜检查的12 158例患者,其中男7 145例,女5 013例,年龄26~67岁,平均(41.4±5.9)岁。检出患有消化道息肉的患者7 586例,检出率为62.4%,其中以胃息肉最多,有3 692例,占48.7%,其次是结肠息肉2 744例,占36.2%,其余有食管息肉2 81例,占3.7%,十二指肠息肉869例,占11.5%。共检出27 839枚息肉,直径<1 cm有19 982枚,直径在1~2 cm之间的有7 234枚,直径>2 cm的有623枚。其中位于食管2 107枚,贲门2 567枚,胃窦8 125枚,胃大弯2 478枚,胃小弯1 956枚,胃底958枚,十二指肠476枚,结肠9 008枚,直肠164枚。患者均采用超细电子胃镜进行消化道息肉的切除,并钳取组织进行活检。经活检证实,增生性息肉5 893枚,炎性息肉4 300枚,腺瘤性息肉17 646枚。
1.2 手术方法
患者禁食6 h以上,术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常规麻醉,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经口插入超细电子胃镜(EG-1580K, PENTAX),将镜身前端贴靠舌面,直至舌根后正中,以防止镜身翻转。沿一侧梨状隐窝滑送至第一狭窄,通过时逆时针轻微转动的同时推镜即可进入。插入食管后,左手持操作部,调节控制盘,并调节插入的方向。右手持导像管,慢慢将胃镜从食管上端向下插入。超细胃镜直视下,对患者的食管、胃底、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甚至结直肠进行全方位观察。确认息肉部位后,将息肉表面的粘液及周围液体吸干净,使息肉充分暴露于视野下,便于下一步操作。将电凝、电切圈套器沿活检管道顺入,在内镜直视观察下,将息肉小心套入圈套器内,圈套器离蒂根部约1.0 cm左右后通电,逐渐拉紧,轻轻提拉,但切忌用力过大而导致大出血或深组织灼伤。先电凝、后电切,反复交替,逐渐收圈套器至息肉脱落。仔细观察确认电切部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用活检钳取息肉,连同内镜一并取出,送病理进行检查。
在进镜中如果发现小于0.5 cm的无蒂息肉应及时钳除,以防退镜时找不到病变部位。切除息肉的方法可根据息肉的大小分为:a)直径在0.5~1.0 cm的息肉,可选择直接热极探头、电凝探头或热活检钳电灼或采用圈套器电凝、电切;b)直径在1.0~2.0 cm的息肉,选用圈套器行电凝、电切进行切除;c)直径大于2.0 cm的息肉,作分块或分期电凝、电切,先将息肉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入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液(1 mg肾上腺素+5 mL 0.9%NaCl+4 mL 10% NaCl)2~3个点,采用圈套器将息肉套入,再斜行切除,如未切除干净,间隔2周后斜行切除其余部分。
2 结果
12 158例患者中检出患有消化道息肉的患者有7 586例,检出率为62.4%,其中以胃息肉最多,有3 692例,占48.7%,其次是结肠息肉2 744例,占36.2%,其余有食管息肉281例,占3.7%,十二指肠息肉869例,占11.5%。7 586例患者一次性送镜成功并切除息肉者7 322例,即时切除率为96.5%,其余264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送镜失败或未一次性切除干净息肉,经再次送镜后或2次切除完成息肉切除,最后7 58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均完全成功切除息肉,切除率可达100%。7 586例患者多数患者创面清洁无渗血,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2例患者创面少量渗血,术中及时止血,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由于息肉直径大于2 cm,在切除时伤及肌膜层而出现出血,术中即时止血成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迟发性西湖村,再次行超细胃镜检查,黏膜下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液止血,术后密切观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所有患者采用超细电子胃镜在切取息肉时钳取组织进行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均排除恶性肿瘤,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仅7例患者出现轻度的头晕、腹胀等轻微不适感。术后随访4个月,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多被患者忽视,大多数息肉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消化道息肉从病理学的角度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消化道息肉并不是恶性肿瘤,但有的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WHO将腺瘤定为癌前病变,应及早发现、积极治疗[3]。炎性息肉的癌变风险极低,仅在非常少见的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中出现。增生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但是并不高。腺瘤样息肉常在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发现,常伴有粘膜细胞的化生,有癌变的风险,且与息肉的大小呈正相关[4]。鉴消化道胃息肉仍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早期切除消化道胃息肉可以降低患者的癌变发生率。
电子纤维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但是多数患者对于内镜检查存在恐惧感,以往普通胃镜在插镜过程中常刺激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呛咳、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导致插镜失败或检查中断,从而延误了诊断与治疗。本研究为了减少胃镜的不适反应,选用了管径较细的超细电子胃镜(EG-1580K),由于其外径为5 mm,较常规胃镜纤细,且镜身柔软,决定了超细胃镜的通过性较好[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兰考县9年来经口超细胃镜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情况,对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较高,达到62.4%,息肉切除率更高达100%,同时,患者选择超细胃镜减轻了恐惧感以及咽喉部的刺激,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患者耐受性较好且易于接受。因此,超细胃镜的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案。
超细胃镜虽然外径较细,但仍存有2 mm活检孔,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钳取足够量的病理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其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利于早期鉴别有癌变倾向的息肉,做出相应的治疗。另外超细胃镜具有全方位视野,图像分辨率高,可以注水、注气,可检查到较微小的病灶,并取活检,避免漏诊[6]。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兰考县采用经口超细胃镜行消化道息肉切除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超细电子胃镜的微创技术已日渐成熟,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可用于该地区消化道息肉的切除,值得推广,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 何建华, 任宗海, 鲍昭方, 等. 电凝在切除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 14(5): 223.
[2] 庄丽园, 吕壁华, 徐 芳, 等. 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468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21): 3334.
[3] Wang LC, Lee HC, Yeung CY, et al.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in Children [J].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2009, 50(5): 196-201.
[4] 姜贵军, 蔡月娇, 朱仲玫, 等. 单旋钮高清晰口鼻胃镜两用超细电子胃镜临床应用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 4041.
[5] 江超先, 陈建国. 经胃镜高频电凝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J]. 中国消化内镜, 2008(9): 76-77.
[6] 韩宗信, 李建功, 刘翠萍. 十二指肠息肉56例胃镜诊治分析[J]. 山东医药, 2008(39): 5.
本文编辑:王 霞
王鲜花,女,主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R656
B
1671-0126(2017)03-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