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预算模式下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研究

2017-04-04王利红

中国经贸 2017年2期
关键词:内容

王利红

【摘 要】绩效审计是对绩效预算外部进行约束,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方法,绩效审计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已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绩效预算密实进行推行和试点,使得绩效预算模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也逐步为众多的国家所接受。当然,我国对绩效预算也进行了相关的开展工作,并将以绩效预算为基础的绩效审计纳入到国家公共项目考核和审查工作中,提高了公共项目审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就绩效预算的概念进行论述,并阐述了在公共项目中实施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并对绩效预算模式下的公共项目绩效审计内容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绩效预算模式;公共项目绩效审计;内容

一、引言

受传统预算模式的影响狭隘,预算主管部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会自行增加申报的项目数量,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的工作任务量比较大,不可能对上报上来每一个项目进行彻底的调查。因此对这些项目的建设绩效监管存在漏洞。为了弥补统预算模式的不足,新的绩效预算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审计部门的外部監督和审查的性能,建立了绩效预算评估体系,并根据绩效预算的评定结果来判断和确定项目实施的结果,对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相关项目,驳回其资金申请,并对其资金拨款不予发放。由于公共项目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其绩效预算和审计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绩效预算模式下,如何开展政府公共项目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面临的新的课题。

二、绩效预算概述

绩效预算在对项目投资回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分析和结果来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现代企业和政府的绩效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运营绩效成绩。预算企业或单位需要对申请资金费用项目的建设目标以及建设成本进行预算,为财政拨款提供依据。因此,在进行绩效预算时首先应明确公共项目可能达成的绩效目标,然后再根据预算目标来预算项目建设成本,并在项目实施后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评估实际的建设成果。财政部门会根据预算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估结果,来确定是否要发放拨款。因此,绩效评估结果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绩效预算模式下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现代的项目绩效预算的主要执行和决定权在预算部门手中,这种由预算部门主导的绩效预算存在严重的弊端,使得绩效预算结果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性。为了切实保障项目绩效预算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为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应积极的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职能监督优势。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通过对公共项目的绩效进行监督、评价,来衡量项目建设的质量。在现代绩效预算模式下,预算行政部门同时担任预算分配和预算监管的双重身份,在对绩效预算进行评定时难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无法保证项目绩效监督的公平、公正性。而要想实现绩效预算监督的有效性,必须摆脱传统的内部监督体系,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内部监督体系的不足,需要积极的外部的约束,而国家审计部门绩效预算恰恰可以满足审计和监督的外部约束,将其作为预算体制外部的约束具有一定科学和合理性。同时与内部约束形成双重约束机制,避免了重复监督问题的存在。

此外,为了保证绩效审计的权威性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和职能,为审计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现代国家中的审计部门大多脱离了政府的干预,其审计的结果更加公正。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对绩效进行监督和约束,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共项目实施建设的质量。

四、绩效预算模式下公共项目绩效审计内容

1.公共项目决策绩效审计

预算支出决策是以事前绩效评价为依据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将对绩效预算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部门应该严格审查绩效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是否能该反映公共项目的公共属性和价值属性。审计部门对公共项目决策绩效进行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公共项目决策绩效的可行性,并且可以为下一步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绩效目标要素审计

绩效目标要素主要包括项目绩效目标以及成本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对绩效目标要素进行有效的审计和评估,可以为财政拨款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进行绩效目标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检查其是否将各个目标因素进行了明确。并且对项目申报的流程进行严格检查,看是否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实施的。并评估其成本预算的合理性,是否能体现经济性的原则,然后在决定是否要实施财政拨付,切实保证拨付资金的有效利用。

3.绩效预算项目实施结果审计

在进行公共项目实施效果的审计中,应重点对公共项目的完成程度进行审计。并且还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绩效预算是否存在超支的现象,并对存在超支预算的项目数量以及其超支的原因进行调查。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审计,评价项目完成后的情况,项目执行的进度质量,重点审查绩效目标有是否已经实现。

五、结语

传统的由绩效管理部门主导的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体现绩效预算的公平和有效性。同时也对公共项目建设不负责,无法保证公共项目实施建设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和提高审计部门的绩效审查职能,在发挥审计部门绩效预算评价和监督的基础上,应该把社会公众的意见调查结果纳入到公共项目的绩效评估标准中,提高公共的参与决策能力,体现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对于社会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公共项目,要加大审计力度,严格监管和审计绩效预算的各个环节,应重视提取社会公众所反映的意见,科学公正的评估绩效预算,进一步提高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善波,毛晔.绩效预算模式下公共项目绩效审计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05):81-88.

[2]王海涛.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贾佳男.政府投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

[4]迟忠芹.公共环境项目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5]苑志钢.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8.

[6]周芳旭.我国重大公共项目投资跟踪绩效审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内容
Task 5
1.2合刊
1.2合刊
无天于上2035 “出击”(上)
1.2合刊
1.2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