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声难忘的经历(十八)

2017-04-04姜昆

曲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题词首长陈云

姜昆

“出人、出书、走正路”,是所有中国曲艺工作者的座右铭。这七个字出自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1981年4月5日,陈云在沪同上海人民评弹团团长吴宗锡的谈话中提出了“出人、出书、走正路”的七字方针。后来陈云同志专门为中国曲艺工作者题了词。

题词复印之后,中国曲协的主席团成员人手一份,大家都如获至宝。

陈云同志爱曲艺、懂评弹,他出生于江南水乡,一生与评弹结下了不解之缘。陈云10岁前就开始在家附近的书场长春园听书,自幼就受到了评弹极大的熏陶。几十年后,他还深情地回忆说:“我是‘戤壁书出身。”所谓“戤壁书”,就是指听书人可以少付钱或者不付钱进入书场,但不能占座位,只能靠在墙边听。这个经历使得陈云同志成为了评弹艺术的行家里手。2004年,我到中国曲协主持工作,接手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中国曲协与中央党史办共同编撰制作一部多集电视纪录片《陈云同志与评弹》。这个工作使我对陈云同志对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的分析有了了解,明晰了陈云同志指出的评弹艺术的发展方向,感到这七个字对于整个文艺界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党的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一边整理陈云同志的秘书与中国曲協办公室的来往信件,一边回忆我曾经三次去陈云家的情形。

第一次是1984年12月,我在中南海学习集训期间,中南海警卫部队的首长刘忠德带我去的。那一年,我跟随中央慰问团去美国看望留学生,其中有一站是美国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那里中国留学生的学生会组织者是陈云同志的女儿。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生不像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生,尤其是公派留学生,生活非常艰苦。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阿姨委托我帮忙带一双南方农村的土布鞋。忠德同志说:“我们说我们给带,但是首长说不能麻烦工作人员,让年轻人给带就行了。结果,就选择了你!”我听了以后受宠若惊,也很兴奋地跟随刘忠德来到首长家里。可惜,陈云同志去南方了,没有在家。于若木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阿姨听过我的相声,问我听没听过评弹,我摇摇头,但是我说我会唱评弹歌儿——《蝶恋花·答李淑一》。当时我大胆地学了几句,于阿姨一直很安静,说:学得不错,但北方人还是唱不出味道。她让秘书拿出一些书给我看,全是评弹的唱本和理论书。阿姨还带我去看一个落地的大录音机,我一看,就跟广播电台那些又大又笨的录音设备差不多,但是旁边的柜子里全是一盒一盒的开盘带。于阿姨告诉我,有许多作品都是陈云同志提倡编写的,比如京韵名段《剑阁闻铃》在20世纪60年代陈云就组织了专家改编、移植;还有《林海雪原》的《真假胡彪》等书目,都饱含着首长的心血。其中我记得最真切的是,于阿姨说首长最关心传统艺术的传承,说曲艺要“就青年”。我当时反应不过来,还纳闷呢,为什么要“救”青年?其实是听岔了字,不理解其意。但是,后来我学习陈云同志著作时,知道了他的苦心,他要求曲艺家不能只顾老观众,得培养年轻人,让他们也要对传统艺术感兴趣,这工作要两方面做,曲艺还要“就青年”。

于阿姨听过我的相声,鼓励我要做到雅俗共赏。她是营养学专家,她形象地说:“你们的作品,就是食粮,要有营养,要讲究‘色香味!《如此照相》《诗歌与爱情》《时间与青春》是好作品,没有犯‘强调节目的政治性、忽略艺术性的毛病。”她一再嘱咐我,节目要有艺术性,但不要低俗。以后我又两次去首长家,一次是为了在陈云同志的题词上盖章,一次是为了广州军区的饮料厂向于若木阿姨要题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见过陈云首长。

陈云同志是曲艺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和导师,他的许多话都是曲艺工作者的座右铭。他曾经说:“群众喜欢听的书,不一定是好的。这要看它是多数群众喜欢,还是少数群众喜欢;是合乎群众长远利益,还是不合乎群众长远利益。”对于选择书目的标准,他说:“衡量书目的好坏,要从能否教育人民、对大多数人是否有好处来考虑。”对于不健康的书,他说:“书目中那些黄色的内容,过去很能卖钱,现在仍会有人欢迎,但危害是很大的。”这些话对当时的评弹工作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对于今天整个曲艺的现状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永远不会过时。

猜你喜欢

题词首长陈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首页题词
“能在向守志首长身边工作,我非常荣幸”
莫把“首长”挂嘴上
一号首长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
题词(一)
题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