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梦钟声

2017-04-04许同贵

曲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老支书花花钟声

许同贵

钟声集团再攀登,

要扩经营美国行,

整装待发齐欢唱,

冲出国门唱大风!

您看,真是可喜可贺啊!可谁也没想到,大老板何钟生,大年夜做决定,放弃出国,卖掉公司,回乡扶贫,大老板不当,非要竞选小村官。

“什么”妻子一听,当时就炸了!“好哇!既然这样,友谊的小船该翻了,爱情的巨轮该沉了,你这单身狗的独木舟也该回你的小山沟沟屹立不倒去了!”“你——”女儿蓉蓉梦中惊醒:“爸,妈——,大过年的,你们闹花灯呢?”“啊,好乖,你爸他……他,让傻子——给,摸——了!”“啊!哪个星球的花花傻子?”“花花星球的花花傻子,又梦见他那口花花钟了!”“啊!花花钟?爸,什么花花钟啊?” “好——孩——子——啊——!

咱的老家,在大山里大河东,

村头上有古松,

古松下有古钟,

这古钟就是集结号,

这古钟就是聚将钟,

没有大事钟不响,

每逢大事准长鸣。

那一年,那口古钟又敲响,

乡亲们纷纷赶奔大古钟。

但只见,老支书就在钟下站,

在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婴。

他说:‘这孩子,是我捡来的河落(lào)。大河发大水,退水后,在河滩上粪篓里,嗯,怎么发现有个活物哇?仔细一看:啊!孩子!他浑身上下流脓水,眼看就蹬腿。找他的爹娘白費嘴。没娘的孩子累死鬼!大伙说,咱们是把他留下呢还是把他给扔喽哇?‘什、什么,扔喽?乡亲们一听,当时就炸锅了:‘哎,我说支书哇,这可是人命啊!没爹没娘,大伙当;没奶,咱们孩子让;没钱,抠鸡屁股,鸡屁股里有银行!‘对,抠鸡屁股!鸡屁股里有孩子!都抠去!使劲抠哇!人心齐,泰山移,鸡屁股里抠个孩子把握地没问题,噗噗噗!(往拳心里吐唾液)你瞧好吧!就这样,这孩子吃了百家奶,老支书抱着他四处求医,他饱经磨难、历尽艰险、度尽劫波,闯过了鬼门关,他终于起死又回生!”“啊,这孩子的命,可真大呀!那后来呢?”“后来呀,乡亲们送他上学了,老师给他起名,这乳名啊,就叫小河落。这学名就叫何——钟——生——!”“啊!他?”“就是爸爸——我呀!”“你!你早咋没说呀?” “你上学,我上班,一直也没机会呀!忘不了,乡亲们节衣缩食,一直把我供到高中。更忘不了,那一年的夏天,我和老支书的儿子水生哥蹚河上学。突然,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我二人被困河中,眼睁睁就要命丧洪峰。那口古钟又响了,乡亲们纷纷赶奔河东,老支书一马当先,跳下大水,劈波斩浪扑到急流当中,一把把我托起,推上河东。回身再救水生,不料,一个旋涡卷走水生,冒一冒,冲一冲,眨眼之间影无踪。‘水——生——哥——!‘儿——子——!

乡亲们捞起水生叫不应,

我双膝跪地撕肝裂肺放悲声:

‘支书哇,您舍子救了我的命,

恩重如山天地惊,

今生难报您的情。

从今后,我就是您的亲生子,

您生老病死我担承:

现如今,我尽孝;

您老了,我照应;

您病了,我侍奉;

百年后,我顶丧架灵送到坟茔,我就是您养老送终孝顺的亲生儿!

那口古钟又响了,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钟河湾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为我凑足了学费,给我换上只有过年才穿得上的新衣衫,送我离开钟河湾。我一步三回首,两步泪双流,终于走出大山口,猛回头,古钟下的乡亲们还在向我招手——这镜头成了永远的风景,永驻我心头。就这样,我进京上了大学。后来,我留在北京发展,终于成了钟声集团的大老板。可家乡至今还没脱贫,乡亲们纷纷搬离家园,十家九搬,一家没搬,有个脑血栓。连耗子都不愿留,兔子都不愿站,含着眼泪说再见!钟河湾眼看成了无人湾!明天,大年初一,那口古钟又将敲响,乡亲们要选村官,他们盼我回家竞选。那是给了我两次生命,成就了我今天的故乡啊!我没少为它捐款,但成效不见!输血不如造血,我此时不回何时还!(对观众)大家说,对吗?请用掌声告诉咱!(观众回应)好!听您的!”

就这样,团圆年,何钟生别妻离子离北京,归心似箭故乡行!

三载春秋弹指去,

钟河湾早已成了致富星。

又是一年大年夜,

何钟生进京受奖转回程。

老支书举杯为他来庆贺,

手端着酒杯又伤情:

“好孩子,你舍小家来为大家,

乡亲们怎能不把你心疼?”

话音未落,猛听得古钟又响起,

爷儿两个随乡亲赶奔大古钟。

但只见,母女二人钟下站,

女儿蓉蓉喊高声:

(白)“爸——爸——!

妈妈回家来创业,

不知您欢迎不欢迎?”

乡亲们闻听齐声喊:

(白)“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啊……”“哗——”

一霎时,欢庆的人海又沸腾……看来日,夫妻携手花更艳,

喜迎那、全面小康满园红。

创作构想:

为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曲协于2016年10月主办了“向党汇报”辽宁省优秀曲艺节目调演。调演通知:作品要求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代精神。我突然想起自2014年便开始构思的那篇作品。

我家房后山上有一养鸡专业户,户主乳名叫河落。听乡亲们说,他是一老汉从河滩上捡来的。那是生产队大锅饭时期,家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花钱靠抠鸡屁股。老汉是一老光棍,家里穷得连耗子都不待,这孩子咋养?生产队长知道了,开会决定集体养活这孩子。现在他成了养鸡专业户,有了孙子当了爷爷。他懂得报恩,每年过年,他挨家挨户送鸡蛋,一家不落。他的故事在我的心里装了好几年,一直想把它写出来,但一直未能成篇。

有一年回故乡山东演出,听老乡讲了老支书的故事:他的儿子和一孤儿放学回家被困河中,他去营救,一把把那孤儿托起,推上岸来,回身再救儿子,儿子却被大水冲走了……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先救自己的儿子?他说:“儿子是我自己的儿子,孤儿是全村人的儿子,是全村父老养大的。如果孤儿有闪失,全村人这些年就白操心费力了!我怎么向父老乡亲们交代呀!”

这两个故事中的人物是那么亲切,那么朴实。在他们身上有好多相同之处,舍己救人,亏己待人,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我再次有了创作冲动:河落与孤儿,生产队长与老支书,他们纷纷向我走来,与我对话……我几次动笔,却又几次搁笔。我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一次,我采访一位企业家,他放弃了出国扩大企业的良机,回家乡带领乡亲致富,使家乡由穷山沟变成了金银川……我的眼前一亮,我要写的作品可以成篇了。回家后,我马上写下了创作构想,并写出了作品片断。这就是《常梦钟声》。当然,数易其稿,不断修改,直至调演演出前。它的初稿是大年三十下午,我在河边说唱出来的,唱了个泪流满面……它首先感动我自己了。为了检验演出效果,我利用送戏下乡的机会,拿它压场,(没弦,只好改说快板书、唱竹板书)受到热烈欢迎,乡亲们说“这个节目好!常梦钟声,才能不忘初心!”“我们那,也有这事……”

后来,它在辽宁省第二届曲艺骨干研修班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与叫好。再后来,它获得“向党汇报”辽宁省第四届优秀曲艺节目调演节目金奖,受到评委、同行、现场观众的高度赞誉。

猜你喜欢

老支书花花钟声
执灯而立
秘密
盛世钟声
花花小包
花花历险记
花花历险记
新年的钟声
海楼钟声(上)
举报信
好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