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4-03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胡杰王丹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洼田饮水功能障碍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462300)胡杰 王丹杰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会造成患者呛咳、误咽、吸入性肺炎,甚至造成窒息,因而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此,本文对近年我院收治的43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经洼田氏咽水试验评定均为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生命体征稳定,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42~65岁,平均(51.3±2.4)岁。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智力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意识不清、听力及理解功能障碍、有明显的口腔或咽喉疾病影响吞咽功能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抗胆碱药物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配合鼻饲、静脉补液等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活动舌头。指导患者舌尖沿舌床做上下左右活动,再用舌尖舔上下唇,随后伸出舌头,用舌头顶住压舌板,对舌部进行舌肌抗阻练习,每个动作10~15min,3次/d。②颊部及口轮匝肌训练。指导患者最大限度地做吸吮、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每个动作持续20~30s,每次5~8min,3次/d。③冷刺激口咽部。采用棉棒蘸冰水,对患者前后腭弓、软腭、舌后部、咽后壁进行冰水冷刺激,各部位冷刺激8~10s,反复刺激,每次10~15min,1次/d。④进食训练。指导患者在进食时取半卧位、坐位,头部略低,偏向健侧。选择适合患者的食物,并根据患者临床吞咽障碍程度及康复程度,逐渐更替饮食,可选择半流质食物、碎食物、末状食物、泥状食物,进食量从小量逐渐增加,进食时叮嘱患者,反复咀嚼后再进行吞咽,使食物能够完全被吞咽,避免残食滞留于口腔中而被误吸。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反射功能改善情况。

1.4 评定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1]:患者取坐位,饮水30ml,若能1次在5s内顺利地将水饮下,且无呛咳为1分;能2次以上或1次饮完时间>5s,且无呛咳为2分;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为3分;能2次以上饮完,但有呛咳为4分;不能全部饮用完,且出现频繁呛咳为5分。评分越高,吞咽功能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为(4.07±0.52)分,治疗后为(1.24±0.23)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饮水试验评分为(4.18±0.51)分,治疗后为(3.56±0.25)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因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束受损形成的一种延髓性麻痹,该并发症需积极进行功能训练,然而,临床常需对患者进行鼻饲,以维持患者营养,使得口腔、咽喉部都无法参与吞咽活动,因而常错过最佳康复时机,引起咽、腭、舌肌出现废用性萎缩[2]。

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通过活动舌头,以训练舌部肌肉,增强舌肌力;通过吸吮、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以训练收缩颊部口轮匝肌;冷刺激口咽部可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以诱发吞咽反射,并使吞咽有力;通过进食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进食能力。上述训练能够锻炼患者口唇、舌部、喉部、面部等肌肉群,提高相关肌肉群运动的协调性,增强灵活性,利于恢复患者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洼田饮水功能障碍
简易饮水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防丢干伞饮水杯
可调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