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十改变”

2017-04-03李建新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广校田间培育

李建新

(四川省安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安岳 642300)

县级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十改变”

李建新

(四川省安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安岳 64230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各地各培训机构为此项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但许多地方培育工作还是习惯“会议式、理论式、硬灌式、完成任务式”的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并不太好。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效,笔者从10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职业农民;培育;“十改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种什么、怎么种等重要问题的首要任务。此项工作是涉农部门广大干部的光荣任务,更是全国农广校系统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类协同、三位一体 、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项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现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认识这个变局、适应这个变局、引领这个变局,要在这个大变局中找到结合点和着力点。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人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上,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国家战略。

为此,笔者对如何作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培育质量,打通农民学习“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县级农广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中,要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改变。

1 改以往对农民培训工作不太重视为高度重视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当前,农业要发展就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三农的重点工作,必须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机地切入到各项中心任务中去,按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来创设三农政策、部署三农工作。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了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省、市、县也都相应地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农广校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有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2 改以往农民自身对参加培训可有可无为迫切需要

我国农业生产,以前主要是保证农产品数量供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要吃得营养、安全、美味、方便、健康。对生产更多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对呵护土地、培植地力,减少农药化肥施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供给结构,对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绝大多数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文化较低,初中以下占69.5%。且呈现老人多、妇女多、留守儿童多的情形。农村劳动力被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老龄化、低文化程度矛盾加剧。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现象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的技术不高,管理落后,经营理念陈旧,效益低下。这些因素如果不解决好,将严重地危及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

3 改随意确定培训对象为精准选择培训对象

选准对象,分类施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第一步。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选择培育对象一是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作为重点培育;二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三是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培训对象还应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把到农村创业兴业的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作为培训发展产业的对象。为此,我们要分乡镇、分行业、分类别建立拟培训学员数据库,数据库要载明学员姓名、地址、年龄、文化程度、从事产业及规模、拟选择参加培训的细分类别、之前已接受过什么培训、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农广校再根据数据库信息,结合学员意愿组建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班。由于这种组班是完全根据拟参训农民意愿组建的,彻底改变了以前由各乡镇人民政府随意通知几个农民前来学习,造成学习项目与学员意愿不对口的弊端。通过上述对拟参训农民的精准选择,使原来政府“要农民学习”变为农民自觉自愿的“我要学习“,农民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培训质量也会有质的飞跃。

4 改会议式大班培训为小班小组互动式教学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坚持三位一体、多个环节协同配合培训。原来的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大规模开会式的培训,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会议式培训由于受训农民人员太多,老师精力有限,只能采取作报告式的讲解。加上农民兄弟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时间又短暂,根本无法消化和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建议开办20人左右的小班,并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小组5人,经常开展学习讨论,并与教师互动,培训质量定会提高不少。

5 改集中办培训班为分产业分类别分散办班

一个县,不同乡镇、不同片区农民从事的产业侧重点不同,如果不分类别、不分片区,笼统地把他们全部集中在一起培训,将造成教师不知重点讲什么、农民不知能学什么。老师如果面面俱到,就讲不透讲不深。如果侧重某一方面内容,又无法满足受训农民的不同需要。建议分片区、分产业、分类别分散开办培训班,充分遵从农民的学习意愿和选择,这样教师既能集中精力,把知识讲深讲透,农民又能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到手。

6 改重理论培训为重实训

传统的集中会议式培训,一般都是请几位专业教师,以会议的形式,连续给农民宣讲各种理论知识;或再放一些声像教学节目,教师制作一些课件来辅助授课。这种形式,教师授课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结合不紧,虽然农民也能学到一些知识,但由于这种教学侧重于理论,书本上的东西较多,农民真正能学懂的不多,对农民并不实用。建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要实行倒三七模式,即实训实践占培训课程的七成,理论课占三成。让农民在学中干,干中学。农民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只需要知道怎么做就行。涉及内容上多安排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适度规模生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产业领域, 还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以及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

7 改一次性授课为分段式教学

传统的培训模式是把种养殖项目的整个生产阶段,一次性地给农民讲完。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又抽象,农民难以消化。建议把培训分几次分段安排在农作物或养殖业的一个循环周期内,实行分段式现场教学。每段教学重点解决当前生产上的技术难点和问题,这样农民学习起来既现实又直观,既生动又不枯燥,内容少而精,易于掌握。

8 改结业就完事为持续跟踪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培训农民不止把他们组织起来上几次课,要让他们真正的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农业生产之中,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一代职业农民。这就给我们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为受训农民提供持续不断的培训服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定点课堂、空中课堂、移动课堂、田间学校等,为农民解答各种问题和现场指导。培训内容不单涉及种养技术,还将涉及创新创业规划、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让农民全方位持续不断地接受培训。

9 改理论授课教师为主为新型经营主体成功能人授课为主

教师选派上,我们应更加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更多地选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的带头人,如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以现身说法形式,深入细致地介绍他们的创业历程,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此来激励受训农民树立信心,努力学习,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安排理论授课教师的课时应大大减少,让受训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人互动,从能人身上学到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从而积极地投身到创业创新中去。

10 改1个教室上课为多个田间学校学用结合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7号)精神和中央农广校《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农播体[2015]108号)的要求,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明确职责任务、加强队伍建设、改善设施条件等,进一步增强农广校体系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农广校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农业合作社有培训对象,有产业需求,有实训基地。建立田间学校是新型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一种途径。农广校要积极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实习实践和创业孵化场所,提高职业农民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近就地学习和现场教学提供场所。着力组建以一个农广校辐射多个田间学校的网架式教学模式,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培训的地点靠近农民,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方式适合农民,培训的资料满足农民,培训的效果服务农民。

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教学培训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够调动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能够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我们组织农民来县城统一学习,是习惯性的作法。这种教学方式从学习内容上更多的偏向理论,从学习方式上更多的为课堂讲解。知识多而杂,学习非常枯燥无味。建议以县农广校为中心,用1~2年时间,每个县建设10~20个辐射全县主要片区、主要产业的田间学校,把它们作为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阵地。在农广校的牵头和组织下,分片区、分类别、分产业、分阶段组织农民前往对口的田间学校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县农广校对培训的组织管理职能,也更能体现多个田间学校的专业化、实训化作用,是解决农民学习“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措施。最终在本县形成一个以县农广校为培训中心,辐射多个田间学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为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新贡献。

2017-07-27

李建新,男,高级农艺师,长期在基层从事农民教育工作和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农广校田间培育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云南】大理州农广校组织参加中央校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