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思考
2017-04-03吕彦瑶周新辉
□吕彦瑶 周新辉
“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思考
□吕彦瑶 周新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带一路”构想借助古代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以及对它的现实思考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时代新内涵,背景及机遇和挑战等四个大的方面,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可行性、机遇和挑战等,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新丝绸之路有深刻的意义,同时研究这个战略,有利于我们站在正确的角度,了解国际战略分析战略价值,坚定的同我们党统一战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特征;机遇和挑战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的过程中,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它是继古丝绸之路历史背景,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维护周边环境的秩序,拓展发展空间,也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对于发展我国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危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
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汉朝对丝绸之路畅通的贡献极大。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总之,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汉亡之后,中国的北方大部处于长期的割据战争之中,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这时繁荣的丝绸之路受到一定阻隔,同时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此时的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仍然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状态,社会环境稳定,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西方的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到了中期,由于海上航路的日益发达,此时的丝绸之路出现了衰落的趋势,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更使得丝路往来不通。
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迅速。尽管宋朝由于国家政权极为薄弱,与西域的联系受到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几乎废弃。但元朝以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发展迅速。元统一中国,社会环境安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继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昌盛。直到1365年元朝灭亡使得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黯淡无光,依然趋于萧条。
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不再作为东西方交流的要道,而是作为记录中外交往历史遗迹的标志而存在。清朝以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薄西山,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几近停止。虽然开设“十三行”,但是与西方的联系大为减少,因此,当西方正在革新政治体制,开展经济运动,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还沉浸在自己的文明里“自我陶醉”,此时的中国已距离先进的西方很远很远,丝绸之路的价值已被“暴殄天物”了。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发展历程复杂艰难,但是它在各个朝代都有发展和变化,其总体趋势是不断得到开拓和发展的,这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发展中的丝绸之路,更好的分析丝绸之路发展变化的相关问题,为我们研究和探讨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及价值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为我们研究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和价值提供了参考,同时有利于我们站在正确的高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二、“一带一路”的时代新内涵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
新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沟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1]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与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2013年10月,在中国周边外交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将“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并在一起,成为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贸易与经济文化交流往来的重大战略构想。[3]“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沿线各国和地区应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理念,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繁荣。
(二)“一带一路”的特征
1.包容性
“一带一路”地跨欧亚非三个主要大陆,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相当庞大,这就突出了沿线及周边国家在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期望价值和迫切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而“一带一路”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它一贯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和我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倡导以宽阔的胸怀和极大的包容来热情容纳广大国家和地区的亲情加入,不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国际地位悬殊的大小,一律以平等的交往态度进行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在密切交往中更加突出强调相互尊重政治制度、人文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在顺应时代大潮流下致力于各国经济、文化、贸易等的发展与合作,实现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共赢,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2.开放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国有各国发展的特殊性要求,发展利益更是参差不齐,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强烈的经济发展愿望,并且急于通过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以及国际话语权。从这方面讲,“一带一路”具有不排他性,着重从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方面加强各国的经济、文化、贸易、人文等交流与合作。它不但积极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同时也积极促进和鼓励、支持、引导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积极参与,致力于搭建一个和谐、稳定、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的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国际大环境,更好的促进世界各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各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积极作用,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3.普惠性
所谓“普惠”就是“普遍惠及”的意思。“一带一路”的普惠性特点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轴,辐射文化、科技、信息、人文等方面,借助丝绸之路新发展,以顺应当今社会发展大趋势为要求,实现的各国共同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具体而言,普惠,就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导线,同时带动各国在文化交流、科技进步、人文发展、贸易来往等方面实现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一直倡导共赢的理念,迎合大多数国家的发展要求和愿景,着力打造利益共同体,相互尊重,使各项政策普惠众多沿线国家,实现各国经济的新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各国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各国经济的大发展、文化的大发展及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繁荣。
4.均衡性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共同进步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其均衡性笼统来说主要有整体和个体发展的均衡性等两个方面的内容。整体的均衡,一言以蔽之:“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在这个大战略下把握机遇,审时度势,在相互尊重各国利益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交流各国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实现经济文化的共赢。个体发展的均衡性主要是各国在“一带一路”大环境下,根据自身发展的特殊需要,实施正确的符合各国国情的策略,在各国共同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实现本国发展各个方面的相对均衡,使本国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世界激烈发展的形势下完成自身的飞跃。从总体来看,这两方面的均衡实质就是在各国的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同时,本着和平、合作、平等的理念,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的均衡性发展,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及各国的共同进步。
三、“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带一路”的机遇及前景
1.中国国内发展必然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加快发展,统筹国际国内关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战略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我国审时度势,有效统筹国内关系,调整国内不协调因素,促进我国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拓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缩小东西方的差距,实现平衡正常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局面。
另一方面,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从人文优势、政治优势、资源能源、地理位置优势等方面打消国际国内人士对战略的疑意,增加他们对此战略的信心,同时也从根本上彻底打消他国对中国可能推行新殖民主义,乘机称霸全球的念想和看法。因此推行此战略对中国的发展意义深远。
2.沿线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从地理范围来看,“一带一路”所跨的区域众多,沿线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合作发展计划具有极大的先天优势。从政治优势来看,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迫切要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大多都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而且,他们对于国际事务相互支持,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和平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能源资源发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水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渔业和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沿线国家还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特别是中东和中亚地区。在人文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久远,有着渊源流长的文化气息,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它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
3.各国共同发展及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迎合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符合我国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做出的正确决策。
首先,“一带一路”是在各国着力寻找新的火车头带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的,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发展经济,区域合作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而“一带一路”战略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东边连着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对于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的的共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很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为我国顺利推行这一战略提供了话语支持。通过这一战略,加深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对外政策的了解,有利于各区域国家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和建立健全亚洲各个国家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合作,达到共赢,使广大“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也促进经贸合作,能源、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是加强东西方文化、政治交流的好机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最后,“一带一路”是各国发展与合作,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道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之路,同时更是政治沟通,文化交流的之路。“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就必将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二)“一带一路”的困难和挑战
1.中国国内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国内来看,我国国内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国内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成为中国迈向世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障碍,其中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异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省内各地之间、南部与北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等几个方面,这些差距的存在虽然主要由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制度因素、政策倾斜效应、人力资源差异等现实原因造成的,但是它不利于顺应我国发展大势,推行伟大战略。总之,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行的所面临的不可小觑困难。我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时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放缓脚步,小心谨慎,处理好发展间的各种关系,以求得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
2.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差异
从战略本身涉及的范围来看,“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国的发展状况、意识形态、经济制度不同,发展的基础不尽相同,各国对发展的期望值存在差异。基于诸多方面的特殊矛盾,需要我们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多交流、多沟通,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运用智慧逐步推进,循序渐进的处理好各方利益,相互理解和尊重各国发展的差异,同时互相尊重别国的国家利益,在遵循共同进步、和平发展的理念下实现双赢。
同时沿线国家、地区人民心理的差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总体上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向好,但高层政府是我国与他国关系的关键因素,而民间对我国的态度复杂多变,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存有戒心。因此在实施战略的同时,把握民心尤为重要,关注细节,考虑他国人民的心理感受也不可小觑。
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发展形势瞬息万变,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及规则面临深刻调整,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面临新的困难,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世界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它的影响必然波及各国的经济甚至政治、文化方面,这就是经济的联动作用。金融危机从字面看,是发生在某个国家金融领域的危机,它与经济危机不同,从它们的主体“金融”与“经济”的含义来看其中的差异也很明显。发生金融危机给人民的第一感就是对未来的经济稳定产生众多不安全因素,因为金融危机本身就使得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各国的经济发生或多或少的波动,金融危机对产生国及周边的国家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必然要充分考虑全球经济的安全系数,克服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在稳定的发展环境中求得各国的积极配合,使得“一带一路”的积极意义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
四、“一带一路”的现实启示
(一)“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名号,同时赋予古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以发展同沿线及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为导向的经济互动带。
具体来说,古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连接西亚及欧洲各地的贸易之路,它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探索,被视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体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把古丝绸之路的原本内涵深刻化,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丝绸之路的作用扩大化,影响深刻性,用途广泛化,在紧随时代发展脚步的同时,完成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我们在加快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既往开来的大势下求发展,谋和平,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深刻理解当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坚定的与我们党统一战线,深刻秉持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的文明理念,着力打造与他国的文明之路,合作之路,和平之路,共赢之路。积极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根据当前局势的演变调整发展步伐,使我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一带一路”是对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推进之举
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完善经济发展和增长机制,扩大开放格局的必然之路。新时期,我国的国内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与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正在向着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一国的经济发展利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国的发展利益,我国国内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国内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日益突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互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成为我国的必然之势。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机遇和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是党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立足于基本国情做出的伟大战略,有利于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新的火车头。
(三)“一带一路”是顺应民心,推动和平的伟大战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一带一路”战略是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进行的,它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此带动各国的共同进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着相同的和平愿望,积极的拥护“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心声。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和世界与中友好的各国与中国的发展繁荣对接起来,让各国人民渴望的和平与世界形势对接起来,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国家之间的发展对接起来,让世界各国的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实现国际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实现地球一家人的美好愿望,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人民过得更加美好。
[1]杨眉.郭芳.姚冬琴.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成世界上最长经济走廊[N].中国经济周刊刊.2014:26.
[2]崔东.扎实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努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N].人民日报.2014:1.
[3]徐芳倩.“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悄然落地[N].中国新闻周刊.2014:678.
[4]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深远意义[N].人民日报,2014-10-10(21).
2016-12-09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吕彦瑶(1991- ),女,山东临沂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周新辉(1962- ),男,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本文通讯作者。
F125
A
1008-8091(2017)01-01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