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调查
——基于1368份问卷的实证分析

2017-05-02胡正云

关键词:妇女因子家庭

□胡正云 黄 鹂

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调查
——基于1368份问卷的实证分析

□胡正云 黄 鹂

城镇化带来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通过对安徽省八个县区1368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家庭权利归属、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认为应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实现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多方面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农村留守妇女;因子分析;生活满意度

一、引言

在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女性化现象日趋显著。从根本上看,农业女性化就是农村人口的非农转移性别差异所导致的。由于男女两性在社会角色定位上的不同,人们普遍把“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看作是生活稳定和美满的象征,把传统的模式看作是人性的需要,[1]导致在非农转移的过程中被留下的更多是女性。女性化现象的形成,源于女性非农转移的滞后性。中国女性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就获得了和男性平等的工作权利,但是女性的家庭义务却并没有自动解除,这在农村女性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高小贤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文化结构呈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劳动力转移的比例就越大。[2]而由于自身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女性很难在社会竞争中觅得一席之地。王黎芳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劳动性别分工,认为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距,男性更多的实现了从农业向非农的转移,从而出现了农业女性化趋势。[3]

“被留下”的农村妇女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其基本生活状况理应得到重视。本文基于对安徽省农业女性化现象的相关调研,以1368份问卷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在政治参与、家庭收入、家庭关系等不同方面的基本情况,以生活满意度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在农业女性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摆脱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与发展困境、抓住发展的机遇、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的必要性,为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过程中由于女性转移滞后而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策。

二、调查对象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等形式,分别对安徽省皖北的颍上县、利辛县、蒙城县、埇桥区,和皖南的枞阳县、繁昌县、休宁县、广德县1368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为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和年龄层次不同的妇女个体,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样本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等;样本家庭生活及从事农业生产情况,包括家庭收入支出、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情况、耕地面积等;样本社会参与及生活满意度情况,包括家庭生活决策权、政治参与、男女两性社会地位及婚姻关系满意程度等。

在1368份样本中,调查对象年龄主要分布在20-60岁,61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10.8%。从文化程度分布上来看,样本中小学及初中学历所占比例最大,合计952人,占比近70%。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有配偶所占比例最大,共1271人,所占比近93%。从个人年收入看,当年有66.8%的样本个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选择变量与检验分析

本文基于对1368份样本问卷数据中生活满意度模块的相关分析,运用spss22.0(中文版)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初步构建了生活满意度评价的理论模型。

(一)变量选择与说明

问卷中关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项目共24项,全部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呈现,选项共五项,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满意”和“非常满意”。出于研究目的与研究需求,从24个选项中选择了16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项涉及到政治参与、家庭收入、男女平等等方面,较为全面概括展示了农业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变量及其命名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因子分析中变量命名

将上文中选择的16个变量通过spss22.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首先对其信度进行测量,得出被测项目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39,说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①。同时检验得出KMO值为0.751,Bar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5673.565,p值接近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适合进行因子分析。②

(二)数据结果解释与分析

根据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并选取大于1的特征值5个作为公因子,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64.19%,总计解释了原有变量的64.19%,表明提取的公因子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较大,既携带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又减少了因子数量,达到了进行因子分析的目的。为了对使各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更加清晰,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公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载荷值全部有所上升,显示出良好的区别效度和聚合效度,可以更好的对个公因子进行命名和解释。各公因子对原有变量的负荷见表3。

表3 因子分析结果

注: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

通过表3可以看出,F1对X16、X14、X13和X15有较大负荷,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生活人情送礼权、日常开支权、财产管理权和大事决定权的归属上获得了一定的决策权,因此可将F1命名为“家庭权利归属因子”;F2对X2、X3和X1有较大负荷,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在女性担任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和村委选举的评价情况,这几项与政治参与有关,因此可将F2命名为“政治参与因子”;F3对X5、X6和X4有较大负荷,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收入、农业生产收入和农业生产成本的评价情况,这几项与家庭经济有关,故可将F3命名为“经济收入因子”;F4对X10、X11和X12有较大载荷,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在男性务工对家庭分工影响、女性婚姻自主权和家务承担的评价情况,这反映了男性务工与女性留守对农村留守妇女日常生活的影响,可将F4命名为“家庭生活因子”;F5对X8和X9有较大负荷,反应农村留守妇女对男女能力比较和重男轻女思想的评价,这两个变量是对男女两性社会地位比较的反映,因此可将F5命名为“女性社会地位因子”。

通过提取公因子,原有16个变量已经由5个公因子集中反映出来,然而要更为准确科学地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对其生活满意度的评价,还需对提取的5个公因子进行权重计算,由此得出各公因子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反映状况。因此,采取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并输出因子得分系数。通过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确定各公因子所占比重,从而展现出农村留守妇女对其生活满意度的评价程度排序。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通过Kaiser标准化最大方差法旋转。

通过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出各公因子的函数表达式,以下以F1为例:

F1=-0.045X1-0.053X2-0.047X3+0.001X4-0.051X5-0.036X6-0.018X7-0.006X8-0.047X9-0.027X10+0.02X11+0.01X12+0.305X13+0.328X14+0.298X15+0.328X16

同理可得到F2、F3、F4和F5的函数表达式。在F1的函数表达式中,X13、X14、X15和X16的系数明显高于其它变量,且系数均为正值,与前文因子旋转后因子载荷表现出来的结论一致。因此,能够通过这四个变量在最大程度上来评价F1,此处也验证了上文中通过提公因子来反映全部16个变量的事实。

对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总体的评价,通过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各公因子对总体方差的贡献率见表5③。

表5 各公因子对总体方差解释

注: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由表5可知F1的权重为:18.454/64.19=0.287,同样方法算出F2的权重为0.231、F3的权重为0.182、F4的权重为0.151、F5的权重为0.149。则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评价体系可表达为:

F=0.287F1+0.231F2+0.182F3+0.151F4+0.149F5

以上表达式可以清晰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在生活满意度上各个具体指标的排序程度,即家庭权利归属因子>政治参与因子>经济收入因子>家庭生活因子>女性社会地位因子。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权利归属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夫为妻纲”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准则。[4]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各事项中的话语权已经得到一定提升,从“做不了主”到“提出意见”再到“可以做主”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农业女性化对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施展能力的空间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男主外女主内”格局虽然依旧存在,但其内部结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质的变化。由于丈夫全年大部分时间在外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承担了更多的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慢慢提升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成为主导者。

(二)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即是指公民自愿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农村留守妇女在丈夫外出务工后对政治参与的热情相较之前有所提高,因为丈夫长期缺席家庭生活,远离家乡,“被留下”的农村妇女不得不走进公共政治空间,关心家庭权益维护,关注村庄公共事务发展。[5]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妇女在村委选举、女性担任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等方面满意度较高,这一方面与丈夫外出务工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的“替代”性有关,即代替丈夫行使权力,参与村庄治理;一方面又与农村留守妇女自身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有关,时代在发展,男女平等已经成为社会提倡的主流思想,女性自身的发展已经被纳入社会发展潮流之中,女性意识在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逐步觉醒,女性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思考而不再单纯依赖男性。农村留守妇女想要参与政治,在村委选举中进行表决,甚至自己努力争取机会担任村干部,在最大范围内展现自身能力,为自身、家庭乃至整个村庄谋取发展。

(三)经济收入

2014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407.63元,2013年为8097.9元,同比增长53.2%,2010年为5285.17元,2014年较之2010年增长了1.35倍。数据表明④,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女性作为劳动主力军的角色凸显。[6]这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越来越多男性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立足提高了自身务工收入,另一方面承担起农业生产责任的农村留守妇女有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劳动收入,两者相加,家庭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的投入解放了劳动力的付出,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女性自身天生体力上的不足得到弥补,农业生产收入得到增加。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对于现阶段经济收入满意度较高。无论是其自身收还是家庭收入,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巨大提高。收入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农业留守妇女生活水平,为其自身能力发展提供条件与空间。

(四)家庭生活

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承担起照顾家庭生活和进行农业生产的责任,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留守妇女独自承担家庭生活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留守妇女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家庭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承担了更加沉重的身心双重负担。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现阶段对于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男性外出务工后,家庭分工对留守妇女而言在可承受范围内,并且能够接受这样的分工模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务工者外出,将会有更多女性加入留守群体,解决好这一群体长期留守生活中因家庭分工和家务承担而将会产生的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女性社会地位

农村留守妇女“被留下”的主要原因即是“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下照顾家庭。传统的父权制文化在几千年前就把女性压制到了被统治的地位,“男尊女卑”的思想经过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巩固与制度的强化,成为人们心中无法质疑的性别定位。[7]这种以男权为重心的文化机制在农村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女性承担家庭角色是天职,相夫教子是本分。受传统文化影响,农村妇女得到的教育投资明显少于男性,这种不平等也持续影响着她们日后的生活。女性能力低于男性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现象,由于自身经济收入低于男性,其经济地位也低于男性。“重男轻女”思想在农村更为盛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几十年,然而在农村实质上是“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为女孩则可以再生一胎。男孩偏好在农村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给女性带了一定程度上的尊重与平等。通过调查分析,女性社会地位已经随着女性自身能力的提升与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得到了提升。农村留守妇女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发展现状较为满意,这不仅是女性的解放,也是社会进步的最好体现。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八县区的1368份问卷进行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家庭权利归属、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五个因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现阶段的生活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权利归属因子与政治参与因子的累积权重达到了0.518,反映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对现阶段家庭生活权利归属于自身政治参与情况有较高满意度。留守妇女无论是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都有了说话的权利,并且乐于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三个引子与之前二者相比影响程度较弱,累积权重为0.482。这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有关,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男女平等在全社会被提倡,女性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觉醒。

针对以上结论,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对生活的需求也在一步步趋于多元化,不仅是政治参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需要不断得到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自我需求的实现等也需得到重视。农村留守妇女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成为农业资源和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因此要着重提高农村女性的文化素质和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地方政府应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采取有利于农村妇女发展的政策和策略。此外,针对不同年龄层留守妇女进行非农职业转移,随着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增强,农业生产率提高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力,要实现妇女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政府应从多方面考虑从各环节寻求吸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渠道,不断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和发展环境。

注 释:

①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是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由李·克隆巴赫在1951年提出,一般情况下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属高信度,而低于 0.35 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

②KMO值是对样本采样充足度的测度,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值越接近于1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P值小于0.05时,说明问卷具有结构效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③方差贡献率为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

④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15》

[1]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沈奕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3-207

[2] 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1994,83-89

[3] 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分析,王黎芳,甘肃理论学刊,2006(1)

[4] 女性学概论,魏国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1

[5] 农村留守妇女的村庄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以16省660村的留守妇女为例,吕芳,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6)

[6] 农村中年女性的温情策略与家庭关系期待-对河北上村隔代照顾实践的研究,张爱华,妇女研究论丛,2015(5)

[7] 农业女性化与性别歧视,杨小燕,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8)

2016-12-1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女性化区域比较研究”(14BRK015);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扶持项目“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调查与研究”(yfc100353)。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胡正云(1991- ),女,安徽合肥人,人口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黄 鹂(1959- ),女,安徽黄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人口研究、人口社会学研究。

C913

A

1008-8091(2017)01-0065-05

猜你喜欢

妇女因子家庭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家庭“煮”夫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恋练有词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