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场原原种繁育中的种性保持

2017-04-03

四川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母种原种蚕种

应 红

浅谈我场原原种繁育中的种性保持

应 红

(四川省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家蚕品种的种性保持是指蚕品种固有性状在繁育继代过程中的延续。蚕品种的种性能否保持,

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使用寿命,更关乎蚕品种在蚕桑生产中的经济价值。四川省凉山州蚕种场是我省唯一的地区级选原普三级蚕种场,蚕种的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在原原种繁育中既要为原种繁育提供所需的原原种,同时也要选留原原母种继代,因而担负着蚕品种的种性维持工作。我场在多年的选原种生产中,始终坚持以保持品种种性为中心,以维持蚕种的遗传质量为目的,在各级蚕种繁育过程中,充分保持和发挥了现有蚕品种优良的数量性状和形态性状,确保了我场蚕种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就我场在原原种繁育中的种性保持工作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1 繁育制度及种性保持状况

1.1 原原种繁育制度

1.1.1 饲育形式。原原种繁育全部要求采用单蛾饲育,以便进行单蛾系统选择,若原原种繁育量少的品种(系),达不到精选深度要求的饲育蛾区数,可采用1/4×4或1/6×6蛾区育。

1.1.2 建立母种谱系。母种谱系是原原母种继代过程中,品种(系)内各代蛾区血缘关系及成绩表现的系统资料,是家蚕品种(系)进行系统选择的主要依据。

1.1.3 设立不同小系。在单蛾育的基础上,每个品种按照谱系,将血缘相近的若干母号组成不同小系,生产上使用的品种(系)应保持4~6小系。各小系内蛾区及个体间的性状表现应基本一致,但各个小系间应保持各自的特点。

1.1.4 交配形式。原原种采用异小系正反交或异小系循环交。继代母种不进行小系间交配,采取小系内按亲代母号实行同母号异蛾区或异母号异蛾区交配。

1.1.4 春繁秋继代。由于我场气候环境比较特殊,我场所有品种都采取春繁秋继代,即春季的重点是原原种繁育,秋季的重点是母种继代。夏秋用品种在秋繁过程中则适当给予高温等不良环境冲击,以利抗逆基因的表达和选择。

1.2 种性保持状况

我场生产上现行的主打蚕品种分别是“871”、“872”、“781”、“7532”、“菁松”、“皓月”等。经过多年的种性保持和继代繁育,多数蚕品种保持了原品种的固有性状,特别是“菁松”、“皓月”,在1998年异地交后,健康性明显增强,茧丝成绩、产卵量稳定。但仍有少数品种种性有变异。如“871”健康性下降,生种发生较严重,易发生不结茧蚕;“781”健康性下降,孵化差,小蚕多。产生种性变异原因:一是“871”、“872”引种时,没有统一的繁育质量标准,加之对新品种性状认识不够,在留种蛾区的选择上有偏差。二是新品种引进之初,由于用种量增长较快,小系建立跟不上,精选深度没得到有效保证。三是我场桑园土壤属酸性红壤土,有机质含量低,导致桑叶质量较差,加之桑树品种单一,早、中、晚生桑结构不合理,使“8字号”品种的生种问题没得到控制。四是部分品种由于频繁采用循环交配,导致小系间无明显差异,异小系交制的原原种无一定的杂合性,造成原种、一代杂交种繁育困难。

2 保持家蚕种性的措施

2.1 熟悉品种特性,掌握选择依据

家蚕品种的性状是遗传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养蚕之前必须全面了解品种的性状特点、饲育条件、选育标准及遗传特点。在品种的繁育继代过程中,给合本地的气象条件、桑叶叶质及饲育水平等,给予恰当的选育环境和合理的技术措施,为保持种性奠定基础。我场根据定期的品种成绩统计分析,对现行品种的性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及时调整了个别品种的选育标准和饲育温湿度。“8字号”蚕品种侧重健康性选择,要求全茧量:春季1.60g、秋季1.50g,茧层量:春季0.42g、秋季0.4g,茧层率:春季25%、秋季24%。四龄结茧率:春季88%、秋季85%,四龄健蛹率:春季85%、秋季80%。由于我场采取春繁秋继代,两季气候和叶质有差异,恰好提供了互补,对于春用品种春季加强茧丝质的选择,秋季则加强健康性选择。

2.2 精心饲养管理,严防品种混杂

家蚕品种性状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即使生产中使用的纯系,也只有通过选种的手段才能获得品系内基因频率平衡的群体。我场在选原种繁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同品系各蛾区的叶质、气象、饲育技术处理等环境条件一致,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环境误差,使各饲育区的性状表现充分反映基因遗传的本质。同时在原原种繁育继代中,品种或蛾区间错乱、混杂是导致品种性状、遗传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场在催青、饲育、上蔟、采茧、制种、浴消等系列过程中,都把防混杂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从收蚁到上蔟采茧直至制种都严格分区管理,做到各区编号记载正确,一蛾区一区片,区片随蚕(茧)走;给桑、除沙、换箔、数蚕等操作过程必须正确对号。蚕网、蚕具不准混用,上蔟要盖附蔟网。为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每项操作都要求签名,责任落实到人。大蚕期的形态选择由技术员带队逐个品种选蚕,发现有异类蚕严格淘汰,严重的作整区淘汰。

2.3 严格谱系管理,保证数据真实

谱系是原原母种继代过程中各代蛾区血缘关系及成绩表现的系统资料,也是留种蛾区谱系选择的主要依据。因此,在饲育过程中要详细记载各蛾区孵化率、蚕期经过、病弱蚕淘汰数;在种茧期各蛾区的四龄结茧率、四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重要经济指标,应做到适时、准确的调查统计,同时做好种茧选择,合理选留留种蛾区和个体。在调查详细记载各阶段成绩基础上,做好资料整理,建立各品种母种继代谱系,完善各品种每年每季主要形态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档案管理工作。

2.4 坚持正确调查,确保准确选择

要保持蚕品种性状,准确选择是关键。为了确保蛾区和个体选择的正确性,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的各项调查统计必须准确无误,我场在选种生产中坚持适时调查,及时记载,准确统计,为正确选择提供依据。在母种、原原种的选择上,坚持以“生命力为前提,匀整度为重点”的选育方向,在具体选择中坚持区选重于个选,体质重于茧质,茧期重于其它期,经济性状重于其它性状。经济性状的选择又按数量性状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不片面为提高某项性状而忽视其它性状。在蛾区和个体选择时坚持“去两头,留中间”的原则,强调匀整度,对茧形的选择采取先用眼观手触的方法进行个体淘汰后,再进行个体称量,用全茧量和茧层量的集中度来选留个体。蛾区选择坚持以全茧量平均值为中心,上下一个标准差,茧层率以平均值向下选。饲育蛾区全部剖茧调查其健康性,健康性从上向下选。

2.5 确保精选深度,防止近亲交配

我场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在原原母种的选育中,一般至少保留了2~4个小系,每个品系每季都保持饲育蛾区数不少于20蛾区,以增加饲育蛾区数,确保精选深度。由于秋季部分品种只继代,繁育量小,为了防止遗传基因飘逝,我场采取单蛾育和4/4混合育交替方式饲育。在交配方式上,母种一般不采用循环交配,原原种可以推广循环交。对性状稳定的品种继续采取传统的交配方式,对健康性较差的品种采用部分循环交配,部分按传统方式交配,以便进行分析对比。母种交配方式采用异母号异蛾区或同母号异蛾区交配,这样既能保持系统纯正,又能减少近亲交配出现不良性状,同时提高其后代生命力,从而达到保持种性的目的。原原种采取异小系正反交,或异小系循环交,使原种既保持了品种性状又具有一定的杂合性,以提高原种的生产能力。

2.6 开展品系鉴定,实施品种复壮

我场每5年对所有品种进行一次品系鉴定的纵向比较,每年进行一次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品种从引进到比较时的变异情况,以便调整选择方向,横向比较是为了发现当年在饲养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对种性退化的品种,及时引种换种或利用秋繁原原种生产量少的有利条件,采取扩大饲育蛾区数及4龄数蚕时全留等方式扩大基因来源,加大淘选深度,以稳定其品种性状。如“871”品种先后3次引种,并从2005年开始扩大饲育蛾区数,先后建立了8个小系,再进行谱系分析优留劣汰,现仅保留4个优良小系,性状基本稳定,目前“8字号”已成为我场的当家品种。

2.7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生种发生

根据“871”品种易发生生种的情况,我场在原原种繁育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生种的发生。一是引进桑树品种,建立适合的早、中、晚生桑品种比例,并根据年度作业计划,严格控制饲养量,达到种叶平衡,在各龄的饲养中注意使用适龄叶,切实做好选叶、给桑、匀蚕、扩座和补给桑工作,确保蚕儿良桑饱食。二是加强催青、饲育及种茧保护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防止遭遇高温或温度激变。三是做好选蚕、选茧、选蛹、选蛾工作,坚决淘汰苗尾蛾。四是采种后及时送保种室保种,在产卵初期用22°C温度保护3~7d。五是加强制种期和催青期的选卵,制种期淘汰卵色不正常卵圈,越年种在卵色转为固有色10~15d进行选卵并做好记载,以便出库催青时淘汰生种和再出卵多的母号。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我场在原原种繁育中的种性保持方面,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我场选原种未进行一粒缫丝检验,对品种丝质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我场在原原种繁育中坚持了以防微为中心的全程桑叶消毒,但长年累月的桑叶消毒,不利于品种抗逆基因的表达,使其健康性选择失真。三是新品种引进的来源不同,且蛾区数较少,保种选种工作难度较大。四是育种单位和繁育单位联系不够,推广使用的新品种不能定期换种。

3.2 建议

一是加强与品种育成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相互交流学习品种种性保持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分析研究所继代保存的品种是否有变异或退化,对退化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同时育种单位要定期向繁育单位提供保存的新品种,以便繁育单位进行品系鉴定,防止品种退化。二是添置完善一粒缫丝设施设备,尽快开展品种缫丝检验,强化品种的丝质选择,特别是针对凉山地区蚕品种清洁、净度的选择。三是积极探索把防微的桑叶消毒工作往前移,在切实加强桑园消毒和防虫治虫的基础上,确保桑叶无污染的情况下,减少桑叶的全程消毒,以加强品种的健康性选择,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四是强化与蚕业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强选原种技术培训,提高选原种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场家蚕种性保持和选原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应红(1979-),女,大专,从事蚕种生产工作。

猜你喜欢

母种原种蚕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