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文县闯出蚕桑产业发展扶贫新路

2017-04-03谢忠良

四川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卡石屏兴文县

谢忠良 陈 伟

兴文县闯出蚕桑产业发展扶贫新路

谢忠良 陈 伟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兴文县是乌蒙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建卡贫困户14577户,涉及人口50721人,确定精准扶贫村57个,其中蚕桑产业扶贫村18个。

2015年9月,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在兴文县就乌蒙山区扶贫开发进行调研,结合当地实际,通过分析比较,要求兴文县在贫困山区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蚕桑基地,提出了“人均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式,并确定九丝城镇新建村,周家镇石屏村作为省农业厅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示范村。

2016年春蚕饲养前,省蚕业管理总站杨彪站长一行到新建、石屏村,查看桑树长势情况,指导小蚕共育室、养蚕大棚的建设,并就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当地政府、龙头企业和蚕农交流。并多次派员到两个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最近,从兴文县传来好消息,新建村养蚕收入由2015年的124万元猛增到24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达到1.17万元,人均养蚕收入2957元,其中,43户建卡贫困户养蚕收入19.35万元,户均养蚕收入4532元,人均养蚕收入1144元,按标准有13户能脱贫。石屏村养蚕收入由2015年的72万元猛增到229万元,户均养蚕收入9765元,人均养蚕收入2478元,其中,53户建卡贫困户养蚕收入28.68万元,户均养蚕收入5412元,人均养蚕收入1368元,按标准有16户能脱贫。

兴文县在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扶贫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一是农民主体。农民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蚕桑产业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兴文县的做法是将蚕桑确定为新建村、石屏村的主导产业,入户调查,因户施策,成片规划,标准栽植,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农民也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收益,发展的积极性更高。针对一些贫困户有土地缺劳力的实际,村上鼓励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户采用桑园倒租返包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实现共同致富。

二是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兴文县石海茧丝绸公司将栽桑养蚕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主动与蚕农建立密切的利益纽带关系,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为蚕农提供优质对路的蚕种,负责蚕种的催青,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消毒等蚕需物质的供应。投资新建蚕茧收烘站,安装热风烘茧机,方便蚕农就近售茧,保全茧质,为客户提供精品蚕茧,赢得市场。

三是政府帮扶。政府相关部门本着“路随产业走,水随产业流”的原则,将项目资金向蚕桑重点村倾斜,对贫困户栽桑养蚕设施进行重点扶持。新建村、石屏村在政府扶持下新建了小蚕共育室和大棚养蚕养蚕设施,养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谢忠良(1966-),男,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蚕桑生产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建卡石屏兴文县
未来太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建卡孕妇孕检结果分析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北京协和医院取消“窗口挂号”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提高早孕建卡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