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果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04-03杨华胜黄朝举胡涛

四川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桑果果桑桑椹

杨华胜黄朝举胡涛

攀枝花果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杨华胜1黄朝举2胡涛2

(1.仁和区重大项目办公室,四川攀枝花617000;2.攀枝花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四川攀枝花617000)

本文通过对攀枝花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快攀枝花市优质果桑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攀枝花 果桑产业 发展 对策建议

为响应国家“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战略部署,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近年来,攀枝花市借助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出了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优质蚕桑基地和生态果桑基地。蚕茧及果桑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扶贫攻坚的支撑产业。但是,在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间,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创新发展、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攀枝花市果桑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1 攀枝花果桑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环境气候优越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角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独特,光热资源丰富。冬暖,春温高,夏秋凉,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低层逆温效应显著;太阳辐射强,日照充沛,冬、春季日照时间长,气候温暖干燥,3、4月日照百分率达67%以上;水资源十分丰富,灌溉条件较好。因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光热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我市果叶兼用桑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立体气候和非常优越的生长环境。

1.2 土地资源丰富

据统计全市适宜发展果叶兼用桑的36个乡(镇)有耕地20347hm2,人均占有耕地0.07hm2,可供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18675hm2,人均宜农荒地0.065hm2,宜桑荒地很多;同时全市境内可供利用的沟渠、道路、田坎、地边等,也可广泛栽植果叶

兼用桑。

1.3 果品优势明显

我市果叶兼用桑每年2月上、中旬开始发芽生长,3月中旬桑果就能上市销售,直至5月中旬桑果采摘才基本结束,采果期长、病虫害少,不使用任何农药,绿色生态。桑果产量高、上市早,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是其它地方桑果不可比拟的。我市桑果果形大且多汁,果径1cm左右,嫩时皮色青白而味酸,初熟时呈浅红色,成熟时呈紫黑色,味甜又带有微酸。桑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15%,总糖量达11%以上,粗纤维含量1.24%,富含16种氨基酸,其含量达0.65%~0.8%,花青素含量1587.5㎎/kg,另还富含白藜芦醇、维生素B、维生素C和黄酮等,果品可食率100%,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桑果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其特异的口感、绝佳的品质是我市桑果迅速占领市场、吸引广大消费者的重要法宝,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乌鲁木齐、成都、昆明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1.4 产业基础条件完好

攀枝花市蚕桑生产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指导和收购加工服务体系完善,我市盐边县是四川省30个重点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2016年已被中国蚕学会授牌为“中国果桑之乡”。

2 攀枝花市果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为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我市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蚕桑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果叶兼用桑,在原有的栽桑养蚕基础上,桑果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目前,我市果叶兼用桑的发展已覆盖全市两县一区的36个乡、260个村,全市有近3.5万户、10万余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拥有桑园面积8.5万亩(含四边桑),其中果叶兼用桑园达3万亩,投产面积达1.5万亩。全市的果桑大部分集中在盐边县,主要有“云桑2号”和“无核大十”、“嘉陵30号”等果叶兼用桑品种,桑果产量高、果大味甜、营养丰富、天然生长无污染,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桑果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2015年全市养蚕发种8.8万盒,生产蚕茧3692t,蚕农茧款收入1.3亿元。2016年全市鲜桑果外销、果汁加工和桑果干等累计销售1.6万t(折合鲜果),实现销售收入0.81亿元,全市蚕茧、桑果综合产值已突破2.2亿元。2013年盐边县蚕桑丝绸协会向农业部申请取得了“盐边桑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证书,盐边县誉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证书,2016年盐边县年产2000t桑椹红酒加工企业(一期)已建成投产。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产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市的果桑产业虽初具规模,但果桑基地建设的规模化仍待提高,特别是桑果的生产、加工亟需标准化、规范化,这是制约我市果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在鲜果采摘和干果加工方面都缺乏国家、行业标准,亟待加强完善,而果桑产业发展对桑椹加工的依赖度很高,桑椹加工则依赖于果桑基地的规模化。

3.2 品牌打造和科技创新薄弱

桑果是21世纪最具保健价值的健康食品,但品牌宣传打造力度不够,我市果桑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广泛依赖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攀枝花桑果”的品牌宣传打造,以扩大消费群体,开拓产品市场。

3.3 深加工龙头企业亟待培育

由于桑果属于皮薄易碎的浆果,不耐储存,保鲜和长途运输困难,发展桑果加工企业是做强做大果桑产业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市目前桑果加工企业只有一家,桑果产地初加工必需的冷藏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培育桑果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果桑产业发展的关键。

4 发展规划及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蚕桑产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在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路确定为:“坚持发展不动摇,保持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两个稳定;突出果叶兼用、养蚕单产、蚕茧质量三个重点;以果桑产业为突破,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十三五”期间,我市继续将果桑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到2020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茧7500t,其中果叶兼用桑12万亩,年产桑果12万t,形成初具规模的桑果生产加工产业,实现蚕桑综合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要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4.1 强化规模化发展,提高规模效应

加强蚕桑基地、尤其是优质高效果叶兼用桑基地建设,通过宣传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发展果叶兼用桑大户,发展蚕桑专业村社,着力提高蚕桑生产区域规模和户营规模,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果叶兼用桑园基地,不断壮大夯实果叶兼用桑生产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凸显规模效益。

4.2 规范果桑栽培技术,确保科学发展

进一步优化完善果桑生产技术规程,采取“果叶兼用桑”管理技术,严格实行隔年轮伐,促进果叶兼用桑长期稳产高产,实现蚕茧、桑果生产双丰收;引进全国优良果桑品种进行选育比对,选择适合攀枝花种植的优良果桑品种,改善果桑品种单一的现状,根据实际分区域搭配栽植早、中、晚熟果桑品种,延长桑果采摘周期,丰富桑果产品品种,实现果叶兼用桑科学、持续发展。

4.3 打造优质果桑品牌,完善销售体系

确定专门机构统一管理鲜果收购环节,大力发展产区专业市场,规范鲜果(干果)收购价格,统一产品包装、标识,建立市场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桑果采摘、选择分级和包装运输等生产规程,以提高鲜果质量和价格,树立产品形象,通过各种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盐边桑果知名度,集中打造攀枝花优质果桑品牌,并通过打造大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市场供销网络体系。

4.4 加强产品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

桑果是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中药材,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氨基酸和抗癌元素硒,具有“养颜益寿、强肾护肝”的功效,发展桑椹加工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因此,要大力实施果桑资源综合开发,在现有的蚕茧、生丝、桑椹、蚕丝被等产品开发基础上,着力开发推广丝绸服装、桑椹酒、桑果汁(饮料)、桑椹干、桑椹膏、桑枝菌、桑叶茶、蚕沙枕等果桑新产品,完善并丰富产业链。要大力宣传果桑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养生价值,积极引进和培育精深产品生产开发企业,促进果桑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以达到终端产品带动前端产业发展的目的。目前要积极推进桑椹干红果酒项目的稳步实施。

4.5 开发蚕桑文化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攀枝花市春季气候干燥,阳光充足,要利用春季桑园碧绿、桑椹丰富,有绿、有红的生态景观特色,把果桑产业和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桑园城郊休闲观光旅游。要培育打造精品蚕家乐和乡村客栈,新建观光旅游道路,改造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景区休闲娱乐功能。通过吃蚕家饭、看蚕桑景、品桑叶茶、摘桑椹果、喝桑椹酒、读蚕桑诗、采桑养蚕等体验休闲活动,努力营造蚕桑丝绸文化氛围。同时,在每年3月底4初桑果成熟的季节,举办“桑椹旅游文化节”,进农家、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进行招商引资和桑果贸易,开发桑果销售市场,促进蚕农增产增收。

5 政策建议

5.1 整合各种资金,加大对果桑产业发展的支持

建议整合财政、科技、农牧、林业、水利、国土、旅游、交通等资金,通过项目加大对果叶兼用桑园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支持,建设果桑品种齐全,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标准化果桑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培育果叶兼用桑大户和专业村社,做大做强果叶兼用桑生产基地,实现果桑产业规模化发展。

5.2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培育科技创新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果桑产业的科技投入,强化技术支撑。一是加强与蚕业科研院所合作,围绕果叶质量与产量,培育口感好、耐保存、成熟早、产量高的果叶兼用品种,充分发挥上市的错时优势及果叶兼用的资源优势。二是鼓励食品科研教学单位加大对桑果保鲜技术、储运技术的研究,并对果桑加工企业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强化和支持果桑加工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对影响果桑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专项扶持。

5.3 创新营销渠道,推进“互联网+果桑系列”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信息传播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建议鼓励和引导果桑加工企业积极运用“互联网+果桑系列”,紧紧围绕市场做好果桑新产品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创新产品营销形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果桑产业已成为攀枝花市发展特色蚕业的重要支撑,今后将进一步发挥果叶兼用桑优势,在建设高效果桑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桑果新产品,延伸果桑产业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中国生态果桑之乡”。

杨华胜(1966-),男,农艺师,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桑果果桑桑椹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桑椹(外一首)
桑椹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摘桑果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
更年期滋补可用桑椹膏